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河北隆化發現何氏老譜,該支祖上江西鄱陽,8人軍功顯赫誥封將軍

提起河北省隆化縣, 人們並不陌生。 對, 就是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地方。 這裡是“中國書法之鄉”, 有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董存瑞烈士陵園、張三營農業生態科技觀光園、七家溫泉等旅遊景點。 但是, 今天強哥不說隆化的山川風物, 單表在隆化縣張三營鎮的一個發現。 發現什麼?發現了一本何氏家譜!現在居住在這裡的這支何氏第15代、16代多為普普通通的農人, 但這部何氏家老譜四年前被“意外發現”後, 家族內外才發現, 原來這個家族歷史上曾經是名門望族, 滿門武官, 僅清代, 就有8人因軍功被誥封為將軍,

1人為光祿大夫。 雖然祖先的榮耀不代表後裔的榮耀, 但忘記家族的歷史也是不孝之子。 所以該支何氏非常重視這部家譜。

隆化縣。 來源於網路。

這本家譜是怎麼發現的

據報導, 這本何氏家譜是河北省隆化縣政協副主席王振平下鄉時意外“發現”的。

當時給王振平提供何氏家譜的人叫何永海(2013年時72歲), 他是這支何氏的第十五代, 當時他提供的是何氏家譜的影本, 共58頁。 原件珍藏在同輩族人何俊濤手裡。 後來, 王振平又從何俊濤那兒找到了原件, 有13頁。

據王振平的介紹:“經初步判斷這本家譜是在康熙年間首修的, 保存這麼完整、內容這麼豐富、級別這麼高的家譜在承德還是首次發現。 我是一口氣看完的, 沒想到何氏一門曾有8人被清朝政府誥封為將軍, 另有1人被封為光祿大夫……民國八年(1919年)出版的、由羅則逖修的《隆化縣誌》上也發現了關於何氏後人的記載, 與家譜可以互相印證。 ”

何永海老人居住在張三營鎮管家營村。 據其老伴說, 何永海老家在張三營鎮,

小時候過繼到大爺家便住在管家營村了。 原在鎖廠上班, 廠子倒閉後回家務農。 這本何氏家譜大概是十年前何永海從何俊濤那兒得到的。 有一次, 老哥倆閒聊, 說現在何家的人太多了, 有的都分不清輩分了, 要是有本家譜就好了, 何俊濤問什麼是家譜, 何永海說了大概的意思, 何俊濤想了想說這個東西咱們家有啊, 於是何俊濤就找出了他一直珍藏的這本家譜。 何永海欣喜若狂, 隨後他將整個家譜複印了下來, 原件還給了何俊濤。

發現的何氏家譜。 來源於網路。

這支何氏祖上江西鄱陽

據何氏家譜記載, “何氏祖先為明代武舉人, 原族譜毀於明末。 甲申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定鼎中原, 歸順清朝, 重修族譜”。 該譜曾經三代修訂, 首撰為這支何氏第六代何瀛及其子何嗣元、侄子何嗣昌;第二次是第十二世何玉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續修;第三次是第十三世何瑞珍于1936年續修。

據這本何氏家譜記載, 其始祖可追溯到明永樂年間:“余祖之譜毀於殘明, 始祖之源本自江西饒州府鄱陽縣大石橋人氏,

由武舉為事, 於大明永樂年遷於遼東義州衛, 故遺此一脈居瀋陽, 祖塋在寧遠州西南山中……”。

以上記載可知, 隆化縣張三營鎮的這支何氏祖上為江西鄱陽縣大石橋人, 武舉起家, 其先人明永樂年間隨明軍到了遼東, 後成為漢軍旗人, 以軍功起家。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歲次甲申定鼎中原, 從龍歸旗後, 類經均分佐領, 故一派之人分在鑲黃、鑲白、鑲紅等三旗, 然雖分旗而派則一也。 始祖以上遼東無可考, 如追源江西譜中方可查焉……今自高祖之父始知其譜……”

四世何起龍于“順治八年八月廿一日承恩受封在平西王麾下從軍效力, 有功得授其職”, 與五世何繼祖皆戰死葬于雲南雲南府曲浦廠。 第六世何澄時, 始駐紮在一百家子張三營(今隆化縣張三營鎮), 留傳至今。

發現的何氏家譜。來源於網路。

8人軍功顯赫誥封將軍

據何氏家譜記載,這支何氏從二世至六世,共有8人被清朝政府誥封為將軍。其家族的8位誥封將軍與其他官員是:

二世何孟經,誥封驃騎將軍;何孟倫,誥封昭勇將軍,又贈通奉大夫。

三世何文祥,誥封驃騎將軍;何應舉,誥封昭勇將軍,贈通奉大夫。

四世何起龍,誥封定國將軍,世襲頭等阿思達哈哈番;何起鳳,誥封驃騎將軍,世襲頭等阿思哈尼哈番,官至梅勒章京。

五世何繼祖,誥封定國將軍、光祿大夫,官至領軍,總統大將軍,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何繼德,官至總兵官,誥封榮祿大夫,世襲阿思哈呢哈番。

六世何澄,誥封鎮國將軍,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官至領兵總兵;何漣,誥封昭信校尉,管理一百家子地方千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六品千總加一級。

到了第七世,恐怕就要多說幾句了。按家譜承繼關係,七世應為六世何澄長子何裕剛,可是該家譜所記,其七世卻是何廷梅。何廷梅,其父何澍,是五世何繼祖之五子,屬鑲黃旗滿洲人,名達克善。其妻興氏,為三等侍衛傅公之女,滿洲鑲黃旗人。何廷梅被奉為七世,或許是其被“抬旗”之故吧。

什麼叫“抬旗”? 所謂抬旗,指清朝旗人為了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八旗制度初建時只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清朝建立後,正黃旗、正白旗、鑲黃旗為上三旗,直屬皇帝,其餘五旗為下五旗。康熙朝後,皇后(包括被追封皇后)和貴妃及其母家在下五旗者,皆編入上三旗以提高身份,即由低向高提升之意。抬旗是旗員改變身份地位的一種重要途徑,是一種顯赫的榮耀。獲此殊榮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議。至於何廷梅為何被抬旗,家譜沒有詳細記載。

到第八世時,該家譜又由六世何澄之長孫何楫承繼下來。

第十四世何尚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畢業于保定陸軍速成學校,為陸軍憲兵中校。

發現的何氏家譜。來源於網路。

古稀老人夢想續修家譜

根據該家譜世系,何永海、何俊濤不是這支何氏嫡派長房一脈。何永海父親是何尚垣,祖父是何瑞明,爺爺“字西池,行醫為業,貫習書畫”。何俊濤的祖父何瑞申,父親何尚廉均于盛年過世,該支何氏家譜是其母親榮庭蘭保存下來的。長房的那一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工作關係都調到瀋陽去了,但張三營還有他們的房產。何永海、何俊濤與長房為堂叔伯關係。但何永海、何俊濤有一個心願,希望續編該支何氏家譜,讓後人知道家族的來龍去脈。可續修家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他們都是古稀老人了,且文化不夠,所以只能希望於其後人了。何俊濤的兒子叫何向宇,是何家的第十六代,在外打工。他倒是挺有想法的,想把這家譜繼續修下去。希望他們成功。

文/強哥說何

留傳至今。

發現的何氏家譜。來源於網路。

8人軍功顯赫誥封將軍

據何氏家譜記載,這支何氏從二世至六世,共有8人被清朝政府誥封為將軍。其家族的8位誥封將軍與其他官員是:

二世何孟經,誥封驃騎將軍;何孟倫,誥封昭勇將軍,又贈通奉大夫。

三世何文祥,誥封驃騎將軍;何應舉,誥封昭勇將軍,贈通奉大夫。

四世何起龍,誥封定國將軍,世襲頭等阿思達哈哈番;何起鳳,誥封驃騎將軍,世襲頭等阿思哈尼哈番,官至梅勒章京。

五世何繼祖,誥封定國將軍、光祿大夫,官至領軍,總統大將軍,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何繼德,官至總兵官,誥封榮祿大夫,世襲阿思哈呢哈番。

六世何澄,誥封鎮國將軍,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官至領兵總兵;何漣,誥封昭信校尉,管理一百家子地方千總,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六品千總加一級。

到了第七世,恐怕就要多說幾句了。按家譜承繼關係,七世應為六世何澄長子何裕剛,可是該家譜所記,其七世卻是何廷梅。何廷梅,其父何澍,是五世何繼祖之五子,屬鑲黃旗滿洲人,名達克善。其妻興氏,為三等侍衛傅公之女,滿洲鑲黃旗人。何廷梅被奉為七世,或許是其被“抬旗”之故吧。

什麼叫“抬旗”? 所謂抬旗,指清朝旗人為了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八旗制度初建時只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清朝建立後,正黃旗、正白旗、鑲黃旗為上三旗,直屬皇帝,其餘五旗為下五旗。康熙朝後,皇后(包括被追封皇后)和貴妃及其母家在下五旗者,皆編入上三旗以提高身份,即由低向高提升之意。抬旗是旗員改變身份地位的一種重要途徑,是一種顯赫的榮耀。獲此殊榮多由皇帝特旨或部議。至於何廷梅為何被抬旗,家譜沒有詳細記載。

到第八世時,該家譜又由六世何澄之長孫何楫承繼下來。

第十四世何尚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畢業于保定陸軍速成學校,為陸軍憲兵中校。

發現的何氏家譜。來源於網路。

古稀老人夢想續修家譜

根據該家譜世系,何永海、何俊濤不是這支何氏嫡派長房一脈。何永海父親是何尚垣,祖父是何瑞明,爺爺“字西池,行醫為業,貫習書畫”。何俊濤的祖父何瑞申,父親何尚廉均于盛年過世,該支何氏家譜是其母親榮庭蘭保存下來的。長房的那一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工作關係都調到瀋陽去了,但張三營還有他們的房產。何永海、何俊濤與長房為堂叔伯關係。但何永海、何俊濤有一個心願,希望續編該支何氏家譜,讓後人知道家族的來龍去脈。可續修家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他們都是古稀老人了,且文化不夠,所以只能希望於其後人了。何俊濤的兒子叫何向宇,是何家的第十六代,在外打工。他倒是挺有想法的,想把這家譜繼續修下去。希望他們成功。

文/強哥說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