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有一顆易碎“玻璃心”?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

說到玻璃, 還真不是啥好詞兒。

有一種玻璃, 是指性取向, 你懂的;有一種是生理上的, 一點點損傷就會致命;還有一種, 是心理上的。

當然, 都不是啥好事兒。

而最後一種, 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

你知道的那個玻璃人兒, 從小就被你貼上了“小心易碎”的標籤。 萬般寵愛於一身, 苦自己都不能苦孩子, 這就是多數父母的邏輯。

有嘴說別人, 沒嘴說自己。 說到底, 這其實都是我的經驗之談。 同樣為人父母, 要是沒走過彎路, 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兒子, 出生後, 簡直當寶貝一樣護著。 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 我都捨不得兒子受一點點苦。

捨不得兒子受苦, 這樣的例子, 我閉著眼睛都能舉出一大堆。

比如, 兒子摔倒了, 人好好的, 皮都沒破, 可哭得哇哇響, 怎麼也停不下來。 我心疼, 於是買糖買玩具, 千方百計地將兒子哄得破涕為笑。 當時沒想別的, 就想著, 兒子哭了, 就得讓他開心開心。

以後呢, 當然就更得集中全身心的注意力, 免得孩子再摔倒, 碰到讓他再哭的事兒。

還有一次, 兒子抱怨, 說同學“霸淩”他, 於是我趕到學校, 鉚足勁和老師及家長理論, 結果發現不過是小題大做, 純屬孩子之間的玩鬧, 根本沒有誰對誰錯。 諸如此類的事, 一而再地發生。

說到底, 這一類的事兒, 都只有一個邏輯模式。 孩子不高興了, 咱當父母的, 就得哄著疼著, 讓孩子高興。 以後呢?以後的注意力就得放在, 防止同樣的事兒再次發生。 不僅如此, 那些會讓孩子不開心, 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的東西, 都得防患於未然, 一概排除。

直到後來, 兒子讀了小學。 有一次, 連著幾天的時間, 兒子一早醒來, 不是說肚子疼, 就是頭痛, 怎麼也不肯去上學。

這樣的情況, 以前並沒有發生過, 我有些手足無措。 可帶著兒子到醫院, 堅持了一番, 也沒發現什麼問題。

兒子的表情, 讓我實在不忍心逼他去上學。 一開始也想著, 不過是一兩天, 又不是啥大事兒。 可後來, 一而再, 再而三, 這頭痛肚子疼, 就成了兒子的萬靈丹。 每次不去上學, 把這理由往外一推, 我就沒轍了。

後來, 醫生建議我, 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 最好和學校裡的老師談談, 找准問題的所在。 到了學校, 問了老師, 才知道原來兒子在這次的月考中輸給了同桌, 無法接受這個小小的失敗, 所以怎麼也不肯到學校。

這個結果, 讓我有些意外。 我想了千萬種理由, 可能是被人欺負了, 有陰影;可能是孩子貪玩, 不想上學, 等等。 可怎麼也沒想到,

竟然只是一次在我看來完全微不足道的小測試, 兒子沒有達到預期中的目標, 於是便不去上學。

也是在那個時候, 我才發現, 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每個父母的最終目標, 都是一樣的, 就是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優秀兒女。 可通往這個目標的條條道路,

卻不見得都是正確的。 好心辦壞事, 可能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回過神來, 靜下心, 回想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 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 自己一直將兒子養在“溫室”中, 不忍心他受一點點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 任何事情, 都會替他做好, 不讓他有半點挫折。 結果, 兒子就像養在溫室裡的花朵, 沒有絲毫抵抗風雨的能力。 一點微不足道的挫折, 就能將他擊垮。

這其實是可想而知的。 孩子一疼, 你就心痛;孩子不開心了, 你就想辦法讓孩子開心。 做父母的, 只想把最後的美好, 留給孩子。 卻沒想過, 在讓孩子抵達美好的途中, 是否有讓孩子成長, 具備抵達美好該有的素質?

再想想咱們自己, 困難年代裡走過來的人, 誰不是一路磕磕碰碰?可到了如今, 趟過那些坎兒,才發覺,那都是人生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勝卻金銀無數。可如今呢,嘴上說愛孩子,行動上不就正在剝奪孩子獲得這筆精神財富的資本嗎?

就是這一次,讓我徹底意識到,正是自己的溺愛,讓兒子有了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在身體上,兒子只要擦破點皮,或者撞疼了,就會小題大做;心理上,兒子碰到什麼事兒,只會採取躲避的方式,讓父母去處理。結果,兒子就成了“玻璃人”。

自尊男孩手冊 ¥25 購買

意識到這點之後,我不再處處當兒子的“避風港”了。有些小傷痛小挫折,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的,我會放手讓兒子去面對。當然,身為父母,在旁適當引導是應該的。 但成長的過程,應該由兒女自己面對,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身為父母,愛孩子,就別讓孩子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作者郭華悅,系超級爸爸特約作者。

趟過那些坎兒,才發覺,那都是人生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勝卻金銀無數。可如今呢,嘴上說愛孩子,行動上不就正在剝奪孩子獲得這筆精神財富的資本嗎?

就是這一次,讓我徹底意識到,正是自己的溺愛,讓兒子有了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在身體上,兒子只要擦破點皮,或者撞疼了,就會小題大做;心理上,兒子碰到什麼事兒,只會採取躲避的方式,讓父母去處理。結果,兒子就成了“玻璃人”。

自尊男孩手冊 ¥25 購買

意識到這點之後,我不再處處當兒子的“避風港”了。有些小傷痛小挫折,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的,我會放手讓兒子去面對。當然,身為父母,在旁適當引導是應該的。 但成長的過程,應該由兒女自己面對,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身為父母,愛孩子,就別讓孩子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作者郭華悅,系超級爸爸特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