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區角參考」幼稚園大中小班區角材料投放方法解析

幼稚園角色區場地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 主要看是否貼近現實生活。

圖片中含有元素比較多, 化妝台、廚房物品、餐桌椅等, 這像是家庭中家長為幼兒提供玩耍的區角活動室。

幼稚園區角材料投放有哪些要點?如何體現年齡特點作為幼兒自主自發的遊戲形式, 區域活動已成為幼稚園必不可少的活動形式。 眾所周知, 區域活動是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材料投放是否合理。 究竟應該如何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 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呢?本文節選了《幼稚園室內區域活動整體方案》中關於材料投放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 以供學習借鑒。

每個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必須是不同層次的, 在材料投放的數量和種類上也應有所不同。

我們發現, 小班幼兒對材料的需求與其生活經驗密切相關, 他們對材料的形狀、色彩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教師可為小班幼兒提供種類少但數量稍多, 色彩亮麗、形象逼真的主題材料, 供他們開展平行遊戲。 如果投放的種類多了反而讓幼兒難以選擇, 這個摸摸那個看看, 在材料的選擇上徘徊不前, 影響遊戲的進程。

我們常看到的“一個幼兒玩什麼, 另一個幼兒也要玩什麼”的現象, 就是因為幼兒越小越不懂得分享和輪流等待, 幼兒等待一分鐘和成人要等一個小時的感覺是一樣的, 這就要求同一種材料的數量要充足, 以免幼兒互相爭搶玩具。 另外, 低年齡段的幼兒也需要新材料的刺激來保持他們遊戲的持久性, 教師應定期更換材料或採用平行班級交換材料的方式來滿足幼兒的需要。

那麼小班寶寶區角材料投放的特點有哪些呢?

一、遊戲材料投放種類少數量多。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 在遊戲中, 幼兒能簡單地回憶出家人的日常情況, 如:“媽媽在家中要做飯, 爸爸要去上班”。 但在模仿操作時, 由於缺乏經驗, 幼兒只停留在單一的動作上, 如娃娃家遊戲中, “媽媽”只會喂“寶寶”吃飯, “爸爸”只會重複炒菜等。 教師在為幼兒投放遊戲材料時, 常以成人的眼光為幼兒投放各種各樣的玩具、餐具, 但在實際的遊戲中, 仍會出現餐具堆滿一桌, 幼兒卻為了使用同一個煤氣灶而爭執不休的情形。 這是由於小班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 在使用物品進行遊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 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遊戲時, 往往追求與同伴相同的玩具材料,

如果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 就容易發生爭搶。 為此, 教師在創設遊戲區域時, 應提供較多的同種操作材料, 等幼兒能較熟練地使用這些玩具, 並且出現新的需要時, 再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能力逐步增強其他的遊戲材料。

小班幼兒角色遊戲中遊戲材料的投放不求種類多, 但要求量多。 教師應多設置一些平行遊戲, 讓幼兒在相同的遊戲中, 通過對同伴動作的模仿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提供可選擇性的材料。 只有出自幼兒內在需要而選擇的遊戲才是真正快樂的遊戲。 教師除了給每個遊戲提供必需的玩具外, 還可以提供一些由幼兒自由選擇的遊戲材料, 以使幼兒生成自己做需要的遊戲。 如“娃娃家”遊戲中,

教師提供遊戲必需的操作材料外, 還可以將其他一些玩具放置在一個規定的地方。 幼兒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地拿取, 添置在“家”裡。 教師在遊戲中若發現有幼兒使用了新的玩具, 便可通過遊戲後的交流來介紹新玩具的使用方法, 以達到豐富遊戲情節的目的。

三、從孩子的興趣入手, 開展區域活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遊戲, 孩子才能樂意去玩, 玩得快樂。 在一次滾畫活動“美麗的手帕”中, 在操作中孩子都能大膽地表現, 對繪畫形式特別感興趣, 我發現孩子對滾畫的興趣意猶未盡, 所以在美工區我投放了玻璃球、顏料、簍子等材料, 設計滾畫“花背心”。

中班幼兒不僅喜歡各種主題材料, 對多樣化的智力材料也感興趣,因此給中班幼兒選擇材料的範圍可擴大。

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周圍的人”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結合“參觀郵局”活動,設立了“郵局”的活動區域,提供了很多積木、橡皮泥、紙盒,希望通過對積木、橡皮泥、紙盒的操作,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剛開始,幼兒還很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搭建了房子、製作了信封等,但時間不長,這個區域就沒人光顧了。觀察到這種情況,我進行了反思:中班想像力有限他們還不能製造很多。為此,我們投放了各種圖片、玩具。很快,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兒,孩子們借助這些材料搭建豐富的東西。由此可見,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不能夠促進幼兒發展的。

二: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投放區域材料。以“春天來了”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在語言區域為孩子提供了“春天的故事”彩色圖片,希望幼兒按圖片進行表演。孩子們發現新的材料後,開始還嘗試進行表演。她們先進行角色分配,然後合作表演。但由於該圖片上的角色太多,內容太難,孩子們對該故事又很陌生,再加上孩子們合作表演故事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快,孩子們就放棄了。這個材料就被孩子們丟在一邊,無

人問津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投放了新的材料:幼兒熟悉的故事的磁帶、手偶、頭飾等。幼兒可一邊聽故事一邊合作表演。由於故事比較熟悉,孩子們表演起來難度小了許多,她們對該區域的興趣變得濃厚了。

三: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我在我班“體能區”提供給孩子沙包、皮球、跳繩等活動材料。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玩法已經非常熟練了,他們能夠熟練地玩沙包,拍皮球。這些材料很難使幼兒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在現有基礎上有大的提高。為此,我通過改變遊戲的玩法,來增加材料的難度,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我給幼兒準備了圖文題卡,題卡上寫著“連續拍球30次”“請兩人頭頂沙包走路”等,並在上面畫出相應的圖片。請幼兒抽題卡,按題卡上的要求玩遊戲。幼兒對這個新的遊戲玩法很感興趣,玩得人越來越多。

四: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考慮到所有幼兒,提供層次性的材料,使每個幼兒在現有水準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炎熱的夏天”主題為背景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在“夏天的海邊”這個活動中投放了很多不同層次的積木。不同能力的幼兒回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挑選不同的材料,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可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區域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和主題有關。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主題活動開展的情況。比如說:主題“紅彤彤的年”中,本來投放了一些簡單的操作的東西。但是幼兒在主題活動開展後對裡面的東西很感興趣,會時不時的問:老師為什麼沒有這個窗花啊??因為在課上有講到過紅紅的表示喜慶。所以我就開始反思,並且和幼兒一起討論應該有些什麼內容,並且思考怎樣和主題相聯繫。這樣我們增加了“紅窗花”等一些和主題有關的活動,幼兒在興趣中玩得很開心。

大班幼兒對各類材料都感興趣,且在體力和智力上有更大的發展,因此教師可根據遊戲情節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多樣化、複雜化、富有挑戰性的材料。

下面再分別給一些具體的建議:

角色區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提供的角色遊戲範圍比較窄,只能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如娃娃家、餐廳、超市。

中大班:創設一些職業特點更強的角色,如醫院、美髮屋、照相館、銀行、旅行社、火車站、小吃街。

注意:對於角色材料而言,一般來說,實物要比玩具模型好,因為實物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角色體驗和角色行為。比如,在娃娃家提供小勺、小碗、鍋灶等實物。當然,也不能全部提供實物玩具材料,特別是高年齡段的幼兒,隨著他們的表徵思維的發展,我們需要提供更多適合變化的材料充當遊戲的替代物。

表演區歌舞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可提供一些容易敲擊的樂器,如手鈴、響板、木魚等。

中大班:隨著幼兒打擊樂水準的提高,可以逐漸出現三角鐵、雙響筒、雨聲筒等一些複雜的樂器。

注意:彩帶、扇子、草裙套等歌舞道具是各年齡段幼兒都喜愛的,可以各年齡段都儘量多投放一些,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道具,唱跳結合,動靜交替。

故事表演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在選取作品方面,小班幼兒在表演中角色不強,表演能力較弱,儘量選擇故事線索單一、篇幅短小、場景和結構簡單,情節重複性較多的作品,如《小蘿蔔出土記》、《小兔乖乖》等。

中班:可選擇故事情節簡單、篇幅中等、易於延伸的作品,如《小土坑》、《夏天的電話》等。

大班:則選擇故事情節相對複雜、篇幅稍長、易於改編的作品,如《誰丟了尾巴》、《薔薇公主》等。

注意:在材料投放方面,小班表演區可投放表演背景圖、CD、頭飾、服飾等,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結合圖片進行表演。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事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應提供能拓展故事情節,發揮幼兒想像和創造空間的主體性材料。如太空系列的面具,海洋系列的動物頭飾以及史前動物的恐龍手偶等。

美工區

小班:一些只需幼兒簡單操作的半成品;彩筆、油畫棒(顏色不宜過多,相同的顏色數量要充足),固體膠棒,水粉(搭配棉簽、排筆進行大面積塗色)。

中大班:低結構原始材料;膠水、透明膠、雙面膠等,水粉(搭配毛筆進行精細塗色)。

閱讀區

小班:應投放不易撕破、較輕的、開本大小適中的圖畫書(圖畫書以畫面簡單,信息量較少,主題鮮明為宜)。

中班:可以投放一些故事情節稍微複雜、畫面資訊豐富,適當配有部分文字的圖畫書。

大班:可投放有大段文字介紹的科普書籍。

科學區

小班:可以提供簡單的觀察類玩具和材料,如萬花筒、彈跳青蛙、不倒翁等,讓他們通過感官去感知事物,發展觀察力。

中大班:可以利用操作工具開展更深層次的探索活動,如,幼兒想知道“磁鐵為什麼能將鐵釘吸起來”時,可投放各種磁鐵和鐵屑盒,使幼兒更大程度地發揮自主探索的潛能;幼兒想知道“脫毛衣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小火花”時,就可以通過操作橡膠棒和毛皮感受“靜電”。

注意:科學區不僅是讓幼兒為花草澆水、替小動物添加飼料的地方,更是感受新奇的事物和現象,關注事物的聯繫、發展與變化的最佳地點。

智力遊戲區

小班:投放顏色、形狀較為單一的材料,以及簡單的匹配、對應類的材料(零件不易過小、過多); 適合能重複操作而不是變化過多的材料;能獨立完成而不是通過合作才能玩的材料。

中大班:更適合投放合作性和競爭性強的材料。

注意:不同的益智玩具擁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發展幼兒不同的能力。它們普遍具有有趣、好玩、具有挑戰性等特點,但是挑戰性是一把雙刃劍,挑戰性過低不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挑戰性過高又容易讓幼兒失去信心。我們常說的適宜難度是“跳一跳,摘得到”,幼兒在經過努力後獲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是最強的。

建構區

小班:積木(選擇大一些的,幼兒容易搬動壘高,不需要拼插,只需要堆積、圍合,自己也能整理、積塑(一定是體積較大,較容易拼插的種類)。

中大班:可以再提供一些小型的積木或積塑,以及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構材料。

注意:一次投放的材料品種不要過多,一種一種地投放較好,讓幼兒熟悉這種材料的特點和搭建方法之後再投放新材料,每次投放的新材料數量都不宜太少,避免幼兒爭搶。

本文非原創,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對多樣化的智力材料也感興趣,因此給中班幼兒選擇材料的範圍可擴大。

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周圍的人”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結合“參觀郵局”活動,設立了“郵局”的活動區域,提供了很多積木、橡皮泥、紙盒,希望通過對積木、橡皮泥、紙盒的操作,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剛開始,幼兒還很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搭建了房子、製作了信封等,但時間不長,這個區域就沒人光顧了。觀察到這種情況,我進行了反思:中班想像力有限他們還不能製造很多。為此,我們投放了各種圖片、玩具。很快,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兒,孩子們借助這些材料搭建豐富的東西。由此可見,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不能夠促進幼兒發展的。

二: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投放區域材料。以“春天來了”主題為背景的區域活動為例,我們在語言區域為孩子提供了“春天的故事”彩色圖片,希望幼兒按圖片進行表演。孩子們發現新的材料後,開始還嘗試進行表演。她們先進行角色分配,然後合作表演。但由於該圖片上的角色太多,內容太難,孩子們對該故事又很陌生,再加上孩子們合作表演故事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快,孩子們就放棄了。這個材料就被孩子們丟在一邊,無

人問津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投放了新的材料:幼兒熟悉的故事的磁帶、手偶、頭飾等。幼兒可一邊聽故事一邊合作表演。由於故事比較熟悉,孩子們表演起來難度小了許多,她們對該區域的興趣變得濃厚了。

三: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我在我班“體能區”提供給孩子沙包、皮球、跳繩等活動材料。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玩法已經非常熟練了,他們能夠熟練地玩沙包,拍皮球。這些材料很難使幼兒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在現有基礎上有大的提高。為此,我通過改變遊戲的玩法,來增加材料的難度,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我給幼兒準備了圖文題卡,題卡上寫著“連續拍球30次”“請兩人頭頂沙包走路”等,並在上面畫出相應的圖片。請幼兒抽題卡,按題卡上的要求玩遊戲。幼兒對這個新的遊戲玩法很感興趣,玩得人越來越多。

四: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考慮到所有幼兒,提供層次性的材料,使每個幼兒在現有水準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炎熱的夏天”主題為背景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在“夏天的海邊”這個活動中投放了很多不同層次的積木。不同能力的幼兒回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挑選不同的材料,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可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五:區域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和主題有關。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主題活動開展的情況。比如說:主題“紅彤彤的年”中,本來投放了一些簡單的操作的東西。但是幼兒在主題活動開展後對裡面的東西很感興趣,會時不時的問:老師為什麼沒有這個窗花啊??因為在課上有講到過紅紅的表示喜慶。所以我就開始反思,並且和幼兒一起討論應該有些什麼內容,並且思考怎樣和主題相聯繫。這樣我們增加了“紅窗花”等一些和主題有關的活動,幼兒在興趣中玩得很開心。

大班幼兒對各類材料都感興趣,且在體力和智力上有更大的發展,因此教師可根據遊戲情節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多樣化、複雜化、富有挑戰性的材料。

下面再分別給一些具體的建議:

角色區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提供的角色遊戲範圍比較窄,只能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如娃娃家、餐廳、超市。

中大班:創設一些職業特點更強的角色,如醫院、美髮屋、照相館、銀行、旅行社、火車站、小吃街。

注意:對於角色材料而言,一般來說,實物要比玩具模型好,因為實物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角色體驗和角色行為。比如,在娃娃家提供小勺、小碗、鍋灶等實物。當然,也不能全部提供實物玩具材料,特別是高年齡段的幼兒,隨著他們的表徵思維的發展,我們需要提供更多適合變化的材料充當遊戲的替代物。

表演區歌舞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可提供一些容易敲擊的樂器,如手鈴、響板、木魚等。

中大班:隨著幼兒打擊樂水準的提高,可以逐漸出現三角鐵、雙響筒、雨聲筒等一些複雜的樂器。

注意:彩帶、扇子、草裙套等歌舞道具是各年齡段幼兒都喜愛的,可以各年齡段都儘量多投放一些,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道具,唱跳結合,動靜交替。

故事表演類材料的投放

小班:在選取作品方面,小班幼兒在表演中角色不強,表演能力較弱,儘量選擇故事線索單一、篇幅短小、場景和結構簡單,情節重複性較多的作品,如《小蘿蔔出土記》、《小兔乖乖》等。

中班:可選擇故事情節簡單、篇幅中等、易於延伸的作品,如《小土坑》、《夏天的電話》等。

大班:則選擇故事情節相對複雜、篇幅稍長、易於改編的作品,如《誰丟了尾巴》、《薔薇公主》等。

注意:在材料投放方面,小班表演區可投放表演背景圖、CD、頭飾、服飾等,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結合圖片進行表演。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事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應提供能拓展故事情節,發揮幼兒想像和創造空間的主體性材料。如太空系列的面具,海洋系列的動物頭飾以及史前動物的恐龍手偶等。

美工區

小班:一些只需幼兒簡單操作的半成品;彩筆、油畫棒(顏色不宜過多,相同的顏色數量要充足),固體膠棒,水粉(搭配棉簽、排筆進行大面積塗色)。

中大班:低結構原始材料;膠水、透明膠、雙面膠等,水粉(搭配毛筆進行精細塗色)。

閱讀區

小班:應投放不易撕破、較輕的、開本大小適中的圖畫書(圖畫書以畫面簡單,信息量較少,主題鮮明為宜)。

中班:可以投放一些故事情節稍微複雜、畫面資訊豐富,適當配有部分文字的圖畫書。

大班:可投放有大段文字介紹的科普書籍。

科學區

小班:可以提供簡單的觀察類玩具和材料,如萬花筒、彈跳青蛙、不倒翁等,讓他們通過感官去感知事物,發展觀察力。

中大班:可以利用操作工具開展更深層次的探索活動,如,幼兒想知道“磁鐵為什麼能將鐵釘吸起來”時,可投放各種磁鐵和鐵屑盒,使幼兒更大程度地發揮自主探索的潛能;幼兒想知道“脫毛衣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小火花”時,就可以通過操作橡膠棒和毛皮感受“靜電”。

注意:科學區不僅是讓幼兒為花草澆水、替小動物添加飼料的地方,更是感受新奇的事物和現象,關注事物的聯繫、發展與變化的最佳地點。

智力遊戲區

小班:投放顏色、形狀較為單一的材料,以及簡單的匹配、對應類的材料(零件不易過小、過多); 適合能重複操作而不是變化過多的材料;能獨立完成而不是通過合作才能玩的材料。

中大班:更適合投放合作性和競爭性強的材料。

注意:不同的益智玩具擁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發展幼兒不同的能力。它們普遍具有有趣、好玩、具有挑戰性等特點,但是挑戰性是一把雙刃劍,挑戰性過低不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挑戰性過高又容易讓幼兒失去信心。我們常說的適宜難度是“跳一跳,摘得到”,幼兒在經過努力後獲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是最強的。

建構區

小班:積木(選擇大一些的,幼兒容易搬動壘高,不需要拼插,只需要堆積、圍合,自己也能整理、積塑(一定是體積較大,較容易拼插的種類)。

中大班:可以再提供一些小型的積木或積塑,以及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構材料。

注意:一次投放的材料品種不要過多,一種一種地投放較好,讓幼兒熟悉這種材料的特點和搭建方法之後再投放新材料,每次投放的新材料數量都不宜太少,避免幼兒爭搶。

本文非原創,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