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多汗,胸痛腹痛,體重不增,慢性咳嗽,警惕小兒肺結核!

天氣熱了, 寶寶活動多了, 出汗多了, 多汗的原因多種多樣, 我們今天來瞭解一下寶寶多汗的又一個幫兇----小兒肺結核。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它是WHO為了紀念發現結核病的德國著名Koch醫生, 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鬥爭的意識而設立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 世界人口中有1/3即20億例感染結核菌, 兒童中每年約有結核病人130萬例發病, 每年有45 萬例患兒死于結核病。 我國是結核病高發地區之一[1]。

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小兒, 免疫系統還不十分穩定, 內分泌系統變化比較大, 臨床感染小兒結核的病例不少見,

離我們並不遙遠。

小兒結核病缺乏特異症狀和體征, 不易早期診斷。 而且, 結核菌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當寶寶吸入帶有結核菌的灰塵顆粒抵達終末氣腔和肺泡後, 結核菌開始在此停留和繁殖, 一旦抵抗力下降, 攜帶的病菌就可能“興風作浪”, 損害寶寶健康。

到目前為止, 世界範圍內兒童肺結核的診斷金標準有3個要點:

(1)活動性結核病接觸史;

(2)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3)X線胸片異常。 參照以上條件結合臨床多能作出準確診斷。

我們現在來解讀一下診斷標準:

1. 接觸史

兒童活動範圍小, 結核感染源多為家庭成員, 我們所見6個月以下肺結核患兒, 多數有家庭結核病接觸史。 學齡前兒童結核約50%患兒可問出傳染源頭。 當臨床醫生詢問家族成員中有沒有結核病人時, 父母要認真對待如實回答, 避免因隱瞞病情耽誤寶寶診治, 相互傳染。

2. 結核菌素試驗

皮內注射, 48-72小時顯示結果。 90%結核患兒硬結直徑>10mm, 接種卡介苗者一般不超過>10mm, 實際上結核自然感染者硬結直徑絕大多數>15mm。 近年來有文獻報告約10%--20%肺結核病人結核菌素試驗為陰性[2]。

如果寶寶在醫院做了PPT皮試, 家長記得在規定的時間及時帶寶寶返回醫院看結果。

3. X線胸片異常

X線提示支氣管縱隔和(或)肺門淋巴結腫大, 呈團塊狀、均勻緻密陰影, 周圍邊界清楚。 高度懷疑原發性結核病。

寶寶出現哪些症狀需要警惕小兒結核?

1. 夜間盜汗

經常盜汗的寶寶伴隨虛弱、乏力、神疲、特別是午夜盜汗, 低熱, 需要去醫院排查結核。

2. 經常訴胸痛腹痛

小兒不明原因的胸部不適, 肚子隱痛, 檢查起來又沒有具體壓痛反跳痛部位, 也可能支氣管淋巴結核或腸系膜淋巴結核在作怪。

3. 長時間消化不良、體重不增長

小兒結核的一些結核中毒症狀常常表現為食欲不振, 挑食, 消化不良, 長期體重不增或減輕、消瘦。

4. 慢性咳嗽

任何年齡持久、費力、刺耳的頻繁乾咳均應考慮有肺結核的可能, 陣咳後伴有嘔吐或似百日咳樣的頻咳和乾咳均可能由結核引起。 根據兒科醫生的經驗, 小兒肺結核如導致慢性咳嗽, 其主要根源來自於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所造成的氣管、支氣管損害。

其特異性在於:

由於小兒結核氣管可能有乾酪物阻塞, 嚴重的部分伴氣管、支氣管穿孔, 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頻咳伴有間斷性喘鳴, 很多小兒被誤診為喘息型支氣管炎, 鑒別要點在用擴支氣管藥物治療是否有效。 如無效,及時詢問家族史做結核排查。

支氣管淋巴結核小兒如果氣管處有乾酪性腫大淋巴結壓迫刺激,可表現為犬吠樣咳嗽,咳聲粗糙而重,乾咳少痰。單純性持久性乾咳用止咳藥、抗生素均無效的小兒,家長要警惕肺結核。

臨床結核性大葉性肺炎和空洞性肺結核、乾酪樣肺炎等患兒,常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年幼兒伴呼吸增快和痰鳴。這種患兒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咳嗽一次可產生3000個感染飛沫分子[2]。交談時和打噴嚏均可排出同等數量的帶菌飛沫。慢性乾咳,咯出白色石灰樣粘痰,或間斷性咯少量鮮血或血絲。需注意原發性支氣管擴張。父母平時遇見此類患兒要注意防護,教育寶寶做好個人衛生。

除以上咳嗽特點外,胸片均會有異常陰影,根據其陰影特點結合其他資料分析多能作出正確診斷。

控制結核,關鍵在預防

1. 接種卡介苗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卡介苗是預防兒童結核、降低結核危害程度的有效措施,同時它可以讓寶寶對結核形成一定的免疫力,避免受到嚴重的傷害。

卡介苗的接種物件是新生嬰兒,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以內,沒有接種卡介苗的寶寶,3個月以內可以直接補種;如果在3個月~3歲之間,沒有接種卡介苗的,需要行結核菌素(PPD)試驗,結果為陰性就可以接種;4歲及以上的寶寶就不再補種了。

2. 切斷傳染源

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所以只有接觸過結核患者的寶寶才會得結核!但是,也並不是所有接觸過結核患者的寶寶都會得結核。

常見傳染源分為兩方面:

呼吸傳播:由於我國是世界上結核人數第二的國家,所以需要儘量避免寶寶少到人多的公眾場合去,尤其是當他人在咳嗽、打噴嚏的時候;

消化道傳播:由於兒童結核的消化道傳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結核桿菌也是一種生存力很強的細菌,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結核預防來說很重要,具體措施,如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其次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需陽光暴曬等。

3. 增強免疫力

如果寶寶不小心接觸了結核菌,能不能致病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看寶寶抵抗力怎麼樣,抵抗力低的寶寶容易患病且患病後病情更重。要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我們有幾方面可以入手:

均衡健康飲食:母乳含有多種免疫成分,因此儘量母乳餵養;吃奶的寶寶保證足夠的奶量,以保證充足的營養;添加輔食後,均衡飲食,不偏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

積極鍛煉身體和參加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和戶外活動;

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

避免受涼,預防外感。

綜上所述,雖然小兒結核以何種反應佔優勢,受患兒年齡、感染菌量、營養狀況、抗病能力等所影響,具有一定個體差異性。但只要父母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及時發現小兒結核的“蛛絲馬跡”,在最早的時間內讓小兒結核現形,並扼殺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 方圻,張之南,羅慰慈主編; 21世紀醫師叢書( 呼吸內科分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 Mandell GL,Bennelt JE. Dolin 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n diseases ,5ed. Harconut Asia:Churchill Livingstone , 2001.2508-2581.

3. Jasmer Rm,Nahidp,Hopewell PC.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NEngl J Med,2002,347(23):1860-1865.

作者:饒曉林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

擅長:新生兒科、兒科臨床、兒童保健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對兒童鉛中毒領域有一定研究。

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和作者所有

如無效,及時詢問家族史做結核排查。

支氣管淋巴結核小兒如果氣管處有乾酪性腫大淋巴結壓迫刺激,可表現為犬吠樣咳嗽,咳聲粗糙而重,乾咳少痰。單純性持久性乾咳用止咳藥、抗生素均無效的小兒,家長要警惕肺結核。

臨床結核性大葉性肺炎和空洞性肺結核、乾酪樣肺炎等患兒,常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年幼兒伴呼吸增快和痰鳴。這種患兒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咳嗽一次可產生3000個感染飛沫分子[2]。交談時和打噴嚏均可排出同等數量的帶菌飛沫。慢性乾咳,咯出白色石灰樣粘痰,或間斷性咯少量鮮血或血絲。需注意原發性支氣管擴張。父母平時遇見此類患兒要注意防護,教育寶寶做好個人衛生。

除以上咳嗽特點外,胸片均會有異常陰影,根據其陰影特點結合其他資料分析多能作出正確診斷。

控制結核,關鍵在預防

1. 接種卡介苗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卡介苗是預防兒童結核、降低結核危害程度的有效措施,同時它可以讓寶寶對結核形成一定的免疫力,避免受到嚴重的傷害。

卡介苗的接種物件是新生嬰兒,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以內,沒有接種卡介苗的寶寶,3個月以內可以直接補種;如果在3個月~3歲之間,沒有接種卡介苗的,需要行結核菌素(PPD)試驗,結果為陰性就可以接種;4歲及以上的寶寶就不再補種了。

2. 切斷傳染源

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所以只有接觸過結核患者的寶寶才會得結核!但是,也並不是所有接觸過結核患者的寶寶都會得結核。

常見傳染源分為兩方面:

呼吸傳播:由於我國是世界上結核人數第二的國家,所以需要儘量避免寶寶少到人多的公眾場合去,尤其是當他人在咳嗽、打噴嚏的時候;

消化道傳播:由於兒童結核的消化道傳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結核桿菌也是一種生存力很強的細菌,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結核預防來說很重要,具體措施,如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其次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需陽光暴曬等。

3. 增強免疫力

如果寶寶不小心接觸了結核菌,能不能致病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看寶寶抵抗力怎麼樣,抵抗力低的寶寶容易患病且患病後病情更重。要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我們有幾方面可以入手:

均衡健康飲食:母乳含有多種免疫成分,因此儘量母乳餵養;吃奶的寶寶保證足夠的奶量,以保證充足的營養;添加輔食後,均衡飲食,不偏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

積極鍛煉身體和參加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和戶外活動;

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

避免受涼,預防外感。

綜上所述,雖然小兒結核以何種反應佔優勢,受患兒年齡、感染菌量、營養狀況、抗病能力等所影響,具有一定個體差異性。但只要父母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及時發現小兒結核的“蛛絲馬跡”,在最早的時間內讓小兒結核現形,並扼殺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 方圻,張之南,羅慰慈主編; 21世紀醫師叢書( 呼吸內科分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 Mandell GL,Bennelt JE. Dolin 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n diseases ,5ed. Harconut Asia:Churchill Livingstone , 2001.2508-2581.

3. Jasmer Rm,Nahidp,Hopewell PC.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NEngl J Med,2002,347(23):1860-1865.

作者:饒曉林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

擅長:新生兒科、兒科臨床、兒童保健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對兒童鉛中毒領域有一定研究。

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和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