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踐行“兩學一做” 改善人居環境

記者 萬青峰

開欄的話

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 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 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根據市委組織部安排, 從今日起, 本報開設《踐行“兩學一做” 爭做時代先鋒》欄目, 對我市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湧現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推介, 以供大家學習借鑒。

“學黨章, 為的是不忘歷史、不忘根本、不忘初心;學黨規, 為的是不懷錯意、不做錯事、不走錯路;做合格黨員,

為的是無愧於心、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 ‘兩學一做’關鍵在‘學’, 重點在‘做’。 ”這是開發區關王廟鄉楊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曹亞玲對“兩學一做”的理解。

抓班子, 帶隊伍——聚一村之才

2002年5月, 曹亞玲任開發區關王廟鄉楊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 上任伊始, 村委的7間辦公室牆體殘破, 屋頂漏雨;村委廁所是漏天糞坑廁所……曹亞玲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改變要從村委做起, 村民才會信任我。 她找到老同學墊資29萬元建村兩委辦公樓, 到後來對村委辦公樓進行改善性施工, 設置分類辦公室, 購置相關辦公用品, 整修硬化村委大院和村委門前的泥地, 建水沖式廁所等, 村委辦公環境煥然一新。 在多年的基層實踐中, 曹亞玲總結了幹部任用的“三有”原則,

即有德行, 有本領, 有黨性。 具體說, 就是使村裡的新老幹部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公心, 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才幹, 要有聽党指揮的政治覺悟和服務大局的宗旨意識。 “三有”原則為楊樓村走上風清氣正、快速發展的道路, 奠定了基礎。

治環境, 保民生——造一村之福

改善村委環境只是開始, 而不是結束。 村小學的教室被鑒定為危房;村裡路況差, 影響村民出行;村裡沒有路燈, 晚上一片黑;村委欠帳10多萬元等。 面對這些困難, 她沒有退縮, 立即組織村兩委幹部研究解決辦法, 並4處奔波尋找項目建設資金。 2011年, 經過幾年的奮鬥和努力, 她不僅還清了村裡欠下的外賬, 而且建了新教室, 解決了孩子上學難問題。

同時, 硬化了村裡道路、安裝了路燈等。 目前, 該村正在進行修建文化大院、健身娛樂廣場等。 在曹亞玲的帶領下, 楊樓村逐步實現了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鄰里和睦的新局面。

搞經濟, 圖富強——謀一村之利

2009年, 為修建貫穿楊樓村南北2.9公里占地400多畝的銅山大道, 楊樓村需要拆遷群眾40戶。 曹亞玲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 並多次召開會議, 講法、講理、講事實, 讓群眾明白專案開發的概況與前景, 從而獲得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僅20天就拆遷完畢。

重黨建, 親扶貧——愛一村之民

為加強村委黨建工作, 在鄉黨委的領導下, 村委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機制, 設立了專門的黨建工作崗位。 同時, 針對村裡的實際情況, 提出了對農村黨員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了黨員民情責任區、黨員議事制度、黨員培訓機制、黨員遠端教育機制等。

面對扶貧攻艱工作, 曹亞玲從不懈怠。 楊樓村管樓組村民郝國勤家庭生活困難, 曹亞玲每年給郝國勤買鞋和新衣服。

曹亞玲說, 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才能永葆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才能增強發展信心, 才能排除各種干擾, 才能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