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靜聽時光 品味遵義|音訊雜誌——《遵義這棟樓》

文/孫莉 朗讀/黃勇

八十多年前那個夜晚, 遵義這座小樓撥開沉沉的黑夜, 用光芒的力量照亮了未來中國。

今天的遵義, 雖然不再轟轟烈烈, 卻總能在淺吟低唱的紅色裡, 找到先烈們奮鬥的意義。

此時, 晨光微熹, 一個絢麗的早晨從這座小樓升起。

遵義會議會址, 此刻沒有“圍剿”, 沒有“會議”, 沒有生死攸關, 也沒有重大轉折。 寂靜的小樓在晨曦中醒來, 與這座城市一起, 迎接五湖四海的賓客。

遵義老城, 子尹路96號, 毛澤東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匾額, 金光閃閃, 赫然高懸在這座樓房兩扇大紅門的上方。

修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這座小樓, 坐北朝南, 臨街而立, 原是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 紅軍攻佔遵義後, 這裡成為紅軍總司令部的駐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 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 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遵義會議。

從這裡起步, 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 打破教條、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道路。

這是共產黨人偉大的覺醒!就在這小樓裡, 譜寫了中國革命英雄的詩篇。

今天的遵義硝煙已散去, 紅色卻依然流淌在人們血液裡。

紅軍街上的紅歌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客。 這是城市的溫度, 滿滿都是紅色的記憶。

會址周圍, 有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

而不遠處的學校裡, 孩子們會告訴你, 長征時, 朱德曾在那裡的操場上打過籃球。

在這座城市長大的孩子, 從小就參觀遵義會議會址, 是爬著紅軍山、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的, 紅色文化滲透到他們的身體裡。

這座城市無愧於他們的驕傲, 黨和國家幾屆領導人都曾來過這裡。 許許多多的紅軍後代和外國友人也來到這裡, 追尋歷史, 追尋傳奇。

2015年6月16日的下午, 小樓迎來了習近平總書記, 整個城市為之動容, 歡呼聲和掌聲在小樓上空回蕩,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新的長征已經出發。

陽光照射下的一磚一瓦,再次賦予這座城市更有內涵的時代氣息。

走過風雨,見證蒼茫大地,遵義會議鑄就的豐碑將與這座城市一起,講好遵義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本期編輯 張光冊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陽光照射下的一磚一瓦,再次賦予這座城市更有內涵的時代氣息。

走過風雨,見證蒼茫大地,遵義會議鑄就的豐碑將與這座城市一起,講好遵義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本期編輯 張光冊 段 康

審 核 賀黎明 鄭尚堅

遵義雜誌社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zunyizazhi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