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馬卡龍的故事

說起法國美食, 那定會讓人想到顏值擔當、又有“少女的酥胸”之稱、並且風靡全球的馬卡龍。 它的外表就像是個藝術品, 是“法式生活美學”的實踐, 巴黎的許多名店把糖果色澤般的馬卡龍當作珠寶飾品來販賣, 結合美麗和美味, 創造出女性的夢幻國度, 讓人嘗上一口就如同把一件藝術品送入口中, 脆酥酥的外餅一碰到口中的濕潤, 就如融雪般化在嘴裡, 甜膩感一瞬間湧上。 馬卡龍上點綴了的玫瑰花瓣、香檳或荔枝肉, 適時地再次翻新了味蕾, 也讓人欲罷不能, 回味無窮……

對了, 說了那麼多, 那我想問問大家, 是否知道這圓滾滾、糖果色澤的杏仁蛋白小圓餅, 還有個傳奇且矜貴的身世?

起源于義大利的馬卡龍Macaroon(法文)名稱就源于義大利文maccarone;傳說在四百年前中世紀時期, 在義大利修道院裡, 有位修女為了製作出能替代葷食的糕點, 進而想出用杏仁粉製作出類似於餅乾一樣的杏仁味小圓餅, 酥脆的餅面上口感較為粗糙, 裡頭的杏仁卻鬆軟可口, 這便是馬卡龍最早的版本。

1533年, 佛羅倫斯共和國公主凱薩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和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結婚後, 美第奇來自義大利的家廚把馬可龍帶到法國皇室, 此後, 逐漸受到皇室的歡迎, 才有了關於馬卡龍早期配方的記載。 早期法式馬卡龍是單面的, 也無內餡。

然而真正讓馬卡龍聲名大噪的,

是巴黎的甜品屋拉杜麗(Ladurée)。 20世紀初, Ladurée先生的孫子Pierre Desfontaines 嘗試在兩片杏仁小餅中加入巧克力味奶油, 並改良了配方, 使之更加柔軟細滑, 從此, 馬卡龍開始風靡。 1997年至1998年間, Ladurée最有名的學徒皮埃爾·艾爾梅(Pierre Hermé), 又做了一番革新, 以多款創意夾心口味著稱——把香料、色素做了調控。 本來又幹又硬的馬卡龍突然有了新生命, 外殼酥薄, 內餡軟孺濕度、香甜幼滑;內餡改良成膏狀, 創作出更多口味, 更把馬卡龍標準化為大約3.5至4公分大小。

自皮埃爾·艾爾梅(Pierre Hermé)的內餡夾心創意後,法國甜點師傅紛紛仿效, 開啟了馬卡龍的黃金時代。無論是松露或無花果鵝肝、白香檳馬卡龍及粉紅香檳馬卡龍都讓人驚豔。特別是無花果鵝肝的馬卡龍,一口咬下去,就像是花生醬一般,香濃絲滑,令人心情大悅。而覆盆子馬卡龍,內餡裡放入赤紅的覆盆子,先嘗到的是覆盆子的酸甜,隨後令人開心的甜蜜內餡滋味竄了出來,簡直無法形容入口時的美妙。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如今皮埃爾·艾爾梅(Pierre Hermé)已經做出了漸變色的馬卡龍及上下層風味不同的馬卡龍,入口層次豐富,口感細膩而清甜,讓人不得不讚歎到:“不愧為甜品界的畢卡索”。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自皮埃爾·艾爾梅(Pierre Hermé)的內餡夾心創意後,法國甜點師傅紛紛仿效, 開啟了馬卡龍的黃金時代。無論是松露或無花果鵝肝、白香檳馬卡龍及粉紅香檳馬卡龍都讓人驚豔。特別是無花果鵝肝的馬卡龍,一口咬下去,就像是花生醬一般,香濃絲滑,令人心情大悅。而覆盆子馬卡龍,內餡裡放入赤紅的覆盆子,先嘗到的是覆盆子的酸甜,隨後令人開心的甜蜜內餡滋味竄了出來,簡直無法形容入口時的美妙。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如今皮埃爾·艾爾梅(Pierre Hermé)已經做出了漸變色的馬卡龍及上下層風味不同的馬卡龍,入口層次豐富,口感細膩而清甜,讓人不得不讚歎到:“不愧為甜品界的畢卡索”。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