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戴安瀾12天同古血戰:“入緬以來首次遭到重慶軍猛烈阻擊”

同古保衛戰, 是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中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戰鬥, 也是防禦戰鬥、敵前撤退一次成功的好戰例。 在戰鬥中, 第200師幾乎孤軍奮戰, 與數倍於己的強敵浴血拼殺, 苦戰12天2000官兵為國犧牲, 掩護英軍撤退, 擊斃日軍聯隊長以下4000多人, 贏得時間為後方部隊作好佈防工作。

1942年在緬甸作戰的英軍

根據戰後日本防衛廳公佈的檔案材料, 我們得以將當時作戰雙方的武器裝備作一比較:

日軍第55師團

兵員:20259人;150毫米野戰炮:36門;迫擊炮200門;坦克裝甲車:40輛;空中支援:3個航空中隊。

中國遠征軍第200師

兵員:11000人;75毫米野戰炮:20門;迫擊炮:100門;坦克車3輛(其餘留在臘戍);空中支援:無

下面我們將回顧那段同古保衛戰的歷史。

在緬甸, 1940年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 為反抗英國統治而尋求外國的支援, 最終選擇與日本合作。 日本協助他建立了緬甸獨立軍。

昂山

1941年4月, 昂山率領緬甸“三十志士”中第一批人員德欽拉佩(又名波萊雅)、德欽巴薑(又名波拉揚)、德欽埃貌(又名波莫)、郭吞形(又名波仰奈)在日本的安排下於赴日軍佔領下的中國的海南島接受軍事訓練。

1941年12月27日, 昂山等在泰國曼谷於組建了”緬甸獨立軍“(BIA), 昂山任副總司令,

接受了日本的武裝後潛回緬甸, 與駐緬甸英軍作戰。

駐緬甸英軍主力當時是由緬甸人作為兵員的英緬軍和有由印度人作為兵員的英印軍, 英印軍因印度國大黨的不合作運動而軍心渙散, 英緬軍遇到了熟悉當地地形的昂山的”緬甸獨立軍“也戰力不強, 駐緬甸英軍戰鬥力突然減弱。 (詳見大國博弈的歷史細節:大英帝國之印度、緬甸與中國遠征軍)

日軍一旦佔領緬甸, 控制滇緬路, 援華物資就難以運往中國。 因緬甸戰局變化, 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中國遠征軍, 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 計9個師10萬餘人。

1942年初, 日軍攻陷新加坡

1942年初, 日軍攻陷新加坡後, 有4萬名英印軍(印度軍團)印度士兵成為了戰俘, 英印軍士氣更為低落。

1942年2月16日, 緬甸仰光危急, 應英方請求,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後由司令長官羅卓英和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率領第5、第6、第66軍共10個師10萬餘人入緬援英作戰。

1942年2月25日, 蔣介石下令, 入緬作戰的第5軍、第6軍,

由第5軍軍長杜聿明統一指揮, 而杜聿明則由時任英緬軍總司令赫頓指揮。

1942年3月7日, 戴安瀾率領200師到達同古。 按預定計劃中國遠征軍第5軍部隊, 他們接替英緬軍第1師的防務, 掩護他們撤退, 並防守同古。

中國遠征軍

1942年3月8日, 新任駐緬甸英軍指揮官亞歷山大上將在仰光未組織任何有效的抵抗, 日軍在昂山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協助下長驅直入,順利攻克了緬甸首都仰光,實現了佔領緬甸的第一期作戰目標。

日軍攻佔仰光後,日本南方軍迅速制定出新的作戰方針:

進一步掌握戰機,以大膽果斷之作戰,迫使曼德勒方面之敵特別是中國軍隊進行決戰,並於短期內予以殲滅。

緬甸的日本南方軍

日本南方軍將第18師團、第56師團,第3飛行集團之一部及所需之軍直部隊增派到緬甸第15軍。

同古是仰光至曼德勒鐵路線上第一個大城市,西聯普羅美,東接毛奇,是阻止日軍北進的重鎮。但是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1師士氣極為低落,既不瞭解日軍敵情,又未作迎戰準備,只準備安全後撤,保存實力。

第5軍入緬的先頭部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是一支機械化裝備的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勳的部隊,1942年3月7日起同古由第200師(附騎兵團、工兵團)防守。

戴安瀾將軍

杜聿明將軍親臨前線指導第200師固守同古,師長戴安瀾將軍,根據敵強我弱,敵眾我寡情況,其兵力部署如下:

派遣第5軍的摩托化騎兵團和五九八團第一連,由騎兵團副團長黃先憲指揮,進入皮尤河一線,擔任警戒任務,掩護英軍撤退,及我軍主力佈防,以五九八團扼守坦德賓、奧敦、最貝、尼古察庫等前進據點;

以工兵團固守南陽機場及車站。

我第200師在同古構築堅固據點陣地,採取深溝高壘,坑道串通,廣設埋伏,運用奇襲,短程殲敵等戰術,力求誘敵深入,予以殲滅。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14日,日軍第55師團從勃固進發,分三路沿公路、鐵路及錫東河東岸,向同古進攻,其先頭搜索部隊於3月18日下午,與我第200師警戒部隊在皮尤河發生戰鬥,日軍的摩托車隊迅速駛上皮尤河大橋,被我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官兵迅速引爆,炸毀大橋,消滅橋上敵人,同時兩側伏兵用機槍步槍猛烈射擊,阻止敵人車輛部隊通過,許多敵人被打落河中,經過三小時的激戰,日軍狼狽逃竄,我二百師取得了皮尤河前哨戰的勝利。

3月20日,同古戰役開始。日軍第一四三聯隊,先以步騎聯合兵力五六百人,從正面搜索前進,在彪關以北的尼古察庫,遭我598團前哨陣地部隊堅強阻擊,即召來一一二聯隊,在飛機配合下展開攻擊。激戰至21日拂曉,我守軍北撤,在最貝再次組織阻擊後,撤回奧敦陣地。

3月21日起,日軍逐次增加兵力,一連數日,步兵、空軍與炮兵、戰車協同進攻,繼續向我軍奧敦陣地進攻。

史迪威在緬甸前線

史迪威於3月21日,由重慶回到臘戍,聽了參謀團關於前線戰況彙報後,立即簽發第一號命令:

1、第五軍第200師要堅守同古,掩護遠征軍主力展開;

2、新22師立即從曼德勒南下,支援第200師作戰;

3、第96師即由臘戍開到曼德勒,作總預備隊。

戴安瀾師長向長官部請派飛機助戰,但日軍搶先出動飛機200多架摧毀了英軍馬革威空軍基地,英軍和美軍志願隊飛機40多架未及起飛全部被炸毀,從此日軍在緬甸取得了制空權,給中國遠征軍作戰造成極大困難。

3月22日,日軍第一一二聯隊,在戰車、大炮、飛機的掩護下,再向奧敦我五九八團陣地猛烈進攻,遠征軍由第200師師部派來戰防炮助戰,向日軍堅決反擊,日軍幾次衝鋒,均被遠征軍擊退,擊毀坦克5輛,裝甲車7輛,日軍傷亡500多人,攻勢受挫。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24日,日軍第一四三聯隊,從奧敦同古以西,迂回到同古西北,奪取克永岡機場和南陽車站,第200師工兵團團長李樹正負傷,機場車站失守。我598團,完成掩護英軍撤退後,放棄奧敦,撤回同古,同古陷於日軍包圍,集結兵力於同古城。

黃埔軍校三期生第200師戴安瀾師長在給其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

"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是上級大計決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迅速,現在孤軍奮戰,決心與陣地共存亡,以報國家養育之恩,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3月25日拂曉,日軍第55師團由南、西、北三面包圍同古。為阻止日軍向前推進,戴安瀾命令火燒森林,同時在城裡緊縮正面戰線,加固工事。

日軍在飛機、大炮、戰車的掩護下,連日組織猛攻,均遭第200師擊退,雙方傷亡慘重。

3月26日,日軍傾巢出動,第55師團一部從城北的南陽車站出擊,正面以112、143、144等3個聯隊,出動戰車30輛、大炮20門、飛機30架,掩護其步兵以3倍于中國遠征軍的兵力圍攻同古城,我方第200師第600團陣地被突破。

但此時日軍進攻力量已達極限,日軍自稱:"自入緬以來,第一次遭到重慶軍的猛烈阻擊。"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在激戰中,戴安瀾師長不斷調整部署,收縮週邊,固守同古城,他命令少將步兵指揮官兼598團團長鄭庭笈,率師主力,固守城垣。

戴安瀾親率一部到城東設立指揮部,固守險要大橋及東岸要地,便於與漂貝的第五軍軍部聯繫,並向全體官兵宣告,誓與陣地共存亡,預立遺囑,如自己陣亡,由副師長代之,副師長陣亡,由參謀長代之,並命令各級幹部,均即預立遺囑,指定自己陣亡後的代理人。

3月27日,新編第22師到達同古以北,與日軍第56師團在克永岡發生遭遇戰,雙方徹夜對峙。

因日軍大炮、飛機輪番轟炸,同古城一片火海,毀成瓦礫。

3月28日,日軍一面阻止遠征軍新編第22師前進,同時集中主力再次猛攻同古城,試圖消滅第200師。此次進攻,除增加炮兵第三聯隊火力壓制,出動飛機190架,戰車100輛掩護步兵進攻外,日軍還施放糜爛性毒氣,造成中國遠征軍嚴重傷亡,同古城城西南陣地拉鋸戰慘烈,第200師指揮部多次受轟炸,陣地失而復得。

但同古依然沒有被日軍突破。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一計不成,日軍又在昂山的”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下,化裝成緬甸平民,趕著暗藏武器的牛車企圖蒙混進城,被第200師查出消滅。

3月28日黃昏,增援的日本第56師團先頭部隊涉過錫唐河,晚上突襲第200師師部,雙方短兵相接,發生了激烈戰鬥。步兵指揮官鄭庭笈聽到河東的槍聲緊密,隨即接到戴安瀾的電話,得知師部遭襲,立即派了兩個連趕去支援。雙方在錫唐河大橋東南形成對峙,但河東師部與河西城內守軍的聯繫已被切斷。

史迪威也於3月28日再到漂貝第五軍司令部,見到杜聿明,他要求杜聿明迅速命令新22師全力進攻當面之敵,以解同古之圍。

駐緬甸英軍在炸鐵路

由於西線英軍始終沒有採取積極行動配合,加上英軍動作遲緩,中國遠征軍後續部隊未能按預訂計畫運送到同古前線,而日軍從仰光方向的增援部隊正陸續參加同古戰鬥,第200師退路有被截斷危險,且糧彈亦已告罄,難以及時補充。

杜聿明對史迪威的命令反應十分冷淡,他說:

"對不起,將軍,不能讓第五軍同此強大的敵人冒險硬拼,我要對我的部隊負責,準備要二百師撤出同古,保存實力,以利再戰。"

兩人不歡而散。杜聿明將此意見向重慶蔣介石力陳利害,蔣介石再三權衡,終於同意第200師撤出同古。

杜聿明下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圍,撤出同古向東北轉移。下令由曼德勒南下的新22師,掩護第200師撤退。

戴安瀾接到突圍命令後,為了確保第200師安全撤出,沉著鎮定地進行了周密部署。

史迪威與廖耀湘

廖耀湘奉杜聿明的命令,率領遠征軍新22師救援第200師,向南陽車站佯攻,以牽制敵人,掩護第200師撤退。

3月29日,日軍從南陽車站發動內外反攻時,遠征軍黃翔部通過森林掩蔽,迂回攻擊包圍同古之敵,造成日軍腹背作戰,被迫停止對同古的攻擊。

3月29日晚,鄭庭笈根據撤退方案,先派599團一個營,到錫唐河大橋,對敵軍佯攻,掩護第200師主力渡河。

至3月30日拂曉,第200師主力已經安全過河,當天戴安瀾率領部隊,擺脫日軍,到達葉達西設置陣地。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30日上午,日軍以步炮空軍聯合向同古城內大舉轟炸進攻,城內一片火海。

599團掩護撤退的小部隊完成任務後,在日軍步兵尚未沖到之前,乘隙渡河安全撤出,歸還建制。

3月30日上午8時,日軍佔領同古空城。

中日雙方此時已激戰12天之久,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到過的猛烈抵抗。

同古戰鬥尚未結束,中日雙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發佈戰報,都稱自己取得重大勝利。

中日雙方輿論為此沸沸揚揚,國民情緒跟著振奮鼓舞。

事實上該戰役雙方損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價攻佔一座廢墟,中國人雖然後撤100英里,卻阻滯了敵人攻勢。

同古之役初步矯正了西方人對中國軍隊的歧視和偏見。

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

4月1日,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漂貝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司令部,會見杜聿明將軍,讚揚在同古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第200師英勇善戰,並對第200師掩護英緬軍第一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同古之役後,史迪威曾很憤怒地表示:

“……中國戰場失敗的責任不應歸咎士兵。不是士兵怕死,而是軍官無能,不是軍隊沒有士氣,而是統帥沒有信心。”

遠征緬甸-老兵口述抗戰-3 政治/軍事 書籍 ¥20.9 購買

日軍在昂山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協助下長驅直入,順利攻克了緬甸首都仰光,實現了佔領緬甸的第一期作戰目標。

日軍攻佔仰光後,日本南方軍迅速制定出新的作戰方針:

進一步掌握戰機,以大膽果斷之作戰,迫使曼德勒方面之敵特別是中國軍隊進行決戰,並於短期內予以殲滅。

緬甸的日本南方軍

日本南方軍將第18師團、第56師團,第3飛行集團之一部及所需之軍直部隊增派到緬甸第15軍。

同古是仰光至曼德勒鐵路線上第一個大城市,西聯普羅美,東接毛奇,是阻止日軍北進的重鎮。但是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1師士氣極為低落,既不瞭解日軍敵情,又未作迎戰準備,只準備安全後撤,保存實力。

第5軍入緬的先頭部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是一支機械化裝備的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勳的部隊,1942年3月7日起同古由第200師(附騎兵團、工兵團)防守。

戴安瀾將軍

杜聿明將軍親臨前線指導第200師固守同古,師長戴安瀾將軍,根據敵強我弱,敵眾我寡情況,其兵力部署如下:

派遣第5軍的摩托化騎兵團和五九八團第一連,由騎兵團副團長黃先憲指揮,進入皮尤河一線,擔任警戒任務,掩護英軍撤退,及我軍主力佈防,以五九八團扼守坦德賓、奧敦、最貝、尼古察庫等前進據點;

以工兵團固守南陽機場及車站。

我第200師在同古構築堅固據點陣地,採取深溝高壘,坑道串通,廣設埋伏,運用奇襲,短程殲敵等戰術,力求誘敵深入,予以殲滅。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14日,日軍第55師團從勃固進發,分三路沿公路、鐵路及錫東河東岸,向同古進攻,其先頭搜索部隊於3月18日下午,與我第200師警戒部隊在皮尤河發生戰鬥,日軍的摩托車隊迅速駛上皮尤河大橋,被我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官兵迅速引爆,炸毀大橋,消滅橋上敵人,同時兩側伏兵用機槍步槍猛烈射擊,阻止敵人車輛部隊通過,許多敵人被打落河中,經過三小時的激戰,日軍狼狽逃竄,我二百師取得了皮尤河前哨戰的勝利。

3月20日,同古戰役開始。日軍第一四三聯隊,先以步騎聯合兵力五六百人,從正面搜索前進,在彪關以北的尼古察庫,遭我598團前哨陣地部隊堅強阻擊,即召來一一二聯隊,在飛機配合下展開攻擊。激戰至21日拂曉,我守軍北撤,在最貝再次組織阻擊後,撤回奧敦陣地。

3月21日起,日軍逐次增加兵力,一連數日,步兵、空軍與炮兵、戰車協同進攻,繼續向我軍奧敦陣地進攻。

史迪威在緬甸前線

史迪威於3月21日,由重慶回到臘戍,聽了參謀團關於前線戰況彙報後,立即簽發第一號命令:

1、第五軍第200師要堅守同古,掩護遠征軍主力展開;

2、新22師立即從曼德勒南下,支援第200師作戰;

3、第96師即由臘戍開到曼德勒,作總預備隊。

戴安瀾師長向長官部請派飛機助戰,但日軍搶先出動飛機200多架摧毀了英軍馬革威空軍基地,英軍和美軍志願隊飛機40多架未及起飛全部被炸毀,從此日軍在緬甸取得了制空權,給中國遠征軍作戰造成極大困難。

3月22日,日軍第一一二聯隊,在戰車、大炮、飛機的掩護下,再向奧敦我五九八團陣地猛烈進攻,遠征軍由第200師師部派來戰防炮助戰,向日軍堅決反擊,日軍幾次衝鋒,均被遠征軍擊退,擊毀坦克5輛,裝甲車7輛,日軍傷亡500多人,攻勢受挫。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24日,日軍第一四三聯隊,從奧敦同古以西,迂回到同古西北,奪取克永岡機場和南陽車站,第200師工兵團團長李樹正負傷,機場車站失守。我598團,完成掩護英軍撤退後,放棄奧敦,撤回同古,同古陷於日軍包圍,集結兵力於同古城。

黃埔軍校三期生第200師戴安瀾師長在給其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

"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是上級大計決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迅速,現在孤軍奮戰,決心與陣地共存亡,以報國家養育之恩,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3月25日拂曉,日軍第55師團由南、西、北三面包圍同古。為阻止日軍向前推進,戴安瀾命令火燒森林,同時在城裡緊縮正面戰線,加固工事。

日軍在飛機、大炮、戰車的掩護下,連日組織猛攻,均遭第200師擊退,雙方傷亡慘重。

3月26日,日軍傾巢出動,第55師團一部從城北的南陽車站出擊,正面以112、143、144等3個聯隊,出動戰車30輛、大炮20門、飛機30架,掩護其步兵以3倍于中國遠征軍的兵力圍攻同古城,我方第200師第600團陣地被突破。

但此時日軍進攻力量已達極限,日軍自稱:"自入緬以來,第一次遭到重慶軍的猛烈阻擊。"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在激戰中,戴安瀾師長不斷調整部署,收縮週邊,固守同古城,他命令少將步兵指揮官兼598團團長鄭庭笈,率師主力,固守城垣。

戴安瀾親率一部到城東設立指揮部,固守險要大橋及東岸要地,便於與漂貝的第五軍軍部聯繫,並向全體官兵宣告,誓與陣地共存亡,預立遺囑,如自己陣亡,由副師長代之,副師長陣亡,由參謀長代之,並命令各級幹部,均即預立遺囑,指定自己陣亡後的代理人。

3月27日,新編第22師到達同古以北,與日軍第56師團在克永岡發生遭遇戰,雙方徹夜對峙。

因日軍大炮、飛機輪番轟炸,同古城一片火海,毀成瓦礫。

3月28日,日軍一面阻止遠征軍新編第22師前進,同時集中主力再次猛攻同古城,試圖消滅第200師。此次進攻,除增加炮兵第三聯隊火力壓制,出動飛機190架,戰車100輛掩護步兵進攻外,日軍還施放糜爛性毒氣,造成中國遠征軍嚴重傷亡,同古城城西南陣地拉鋸戰慘烈,第200師指揮部多次受轟炸,陣地失而復得。

但同古依然沒有被日軍突破。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一計不成,日軍又在昂山的”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下,化裝成緬甸平民,趕著暗藏武器的牛車企圖蒙混進城,被第200師查出消滅。

3月28日黃昏,增援的日本第56師團先頭部隊涉過錫唐河,晚上突襲第200師師部,雙方短兵相接,發生了激烈戰鬥。步兵指揮官鄭庭笈聽到河東的槍聲緊密,隨即接到戴安瀾的電話,得知師部遭襲,立即派了兩個連趕去支援。雙方在錫唐河大橋東南形成對峙,但河東師部與河西城內守軍的聯繫已被切斷。

史迪威也於3月28日再到漂貝第五軍司令部,見到杜聿明,他要求杜聿明迅速命令新22師全力進攻當面之敵,以解同古之圍。

駐緬甸英軍在炸鐵路

由於西線英軍始終沒有採取積極行動配合,加上英軍動作遲緩,中國遠征軍後續部隊未能按預訂計畫運送到同古前線,而日軍從仰光方向的增援部隊正陸續參加同古戰鬥,第200師退路有被截斷危險,且糧彈亦已告罄,難以及時補充。

杜聿明對史迪威的命令反應十分冷淡,他說:

"對不起,將軍,不能讓第五軍同此強大的敵人冒險硬拼,我要對我的部隊負責,準備要二百師撤出同古,保存實力,以利再戰。"

兩人不歡而散。杜聿明將此意見向重慶蔣介石力陳利害,蔣介石再三權衡,終於同意第200師撤出同古。

杜聿明下令第200師於29日晚突圍,撤出同古向東北轉移。下令由曼德勒南下的新22師,掩護第200師撤退。

戴安瀾接到突圍命令後,為了確保第200師安全撤出,沉著鎮定地進行了周密部署。

史迪威與廖耀湘

廖耀湘奉杜聿明的命令,率領遠征軍新22師救援第200師,向南陽車站佯攻,以牽制敵人,掩護第200師撤退。

3月29日,日軍從南陽車站發動內外反攻時,遠征軍黃翔部通過森林掩蔽,迂回攻擊包圍同古之敵,造成日軍腹背作戰,被迫停止對同古的攻擊。

3月29日晚,鄭庭笈根據撤退方案,先派599團一個營,到錫唐河大橋,對敵軍佯攻,掩護第200師主力渡河。

至3月30日拂曉,第200師主力已經安全過河,當天戴安瀾率領部隊,擺脫日軍,到達葉達西設置陣地。

中國遠征軍資料照片

3月30日上午,日軍以步炮空軍聯合向同古城內大舉轟炸進攻,城內一片火海。

599團掩護撤退的小部隊完成任務後,在日軍步兵尚未沖到之前,乘隙渡河安全撤出,歸還建制。

3月30日上午8時,日軍佔領同古空城。

中日雙方此時已激戰12天之久,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到過的猛烈抵抗。

同古戰鬥尚未結束,中日雙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發佈戰報,都稱自己取得重大勝利。

中日雙方輿論為此沸沸揚揚,國民情緒跟著振奮鼓舞。

事實上該戰役雙方損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價攻佔一座廢墟,中國人雖然後撤100英里,卻阻滯了敵人攻勢。

同古之役初步矯正了西方人對中國軍隊的歧視和偏見。

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

4月1日,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驅車來到漂貝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司令部,會見杜聿明將軍,讚揚在同古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第200師英勇善戰,並對第200師掩護英緬軍第一師安全撤退表示感謝。

同古之役後,史迪威曾很憤怒地表示:

“……中國戰場失敗的責任不應歸咎士兵。不是士兵怕死,而是軍官無能,不是軍隊沒有士氣,而是統帥沒有信心。”

遠征緬甸-老兵口述抗戰-3 政治/軍事 書籍 ¥20.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