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直接導致蜀國滅亡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略家、政治家, 一個《隆中對》直接奠定了三國時期未來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蜀國, 以至於劉備臨終前跟他說:如果劉禪做不好皇帝的話, 你可以取而代之。 不過, 即使是算無遺策的諸葛亮也犯過不少錯誤, 其中, 最致命的一個失誤直接導致蜀國滅亡。

這個得從諸葛亮的弱點說是,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敗筆在——選才和育才方面。

諸葛亮在看才方面, 擇才方面, 用才方面比劉備差的很遠, 他觀人, 用人之術並不高明, 從對馬謖的任用(最有希望的反攻)到對魏延和楊儀的搭配(犧牲了蜀漢的一員大將), 姜維的選拔和任用(諸葛亮沒有為他營造一個好的政治環境)等都可以看出。 幾次決定蜀漢命運大問題上的用人, 調配上都有明顯的失誤。

我們來看他的接班人費瑋和蔣幹。 在劉備時期費、蔣, 董並不突出, 為什麼呢?我認為是當時蜀漢正是人才濟濟的時候, 文有法正, 諸葛亮, 武有關, 張, 魏延。 所以沒有特別讓他們突現, 而在法正的早死, 和彝陵戰後, 蜀漢的精銳損失很大後。 這個局勢出現後, 諸葛亮就從劉備遺留的人才中選拔他認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

所以諸葛亮刻意培養費, 蔣,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培養出新的人才, 為什麼哪?我認為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諸葛亮為了政治的需要, 對蜀中人才的選拔上有意控制, 壓抑蜀中的勢力。 對荊州人才要刻意培養。 二是, 諸葛亮在擇才上面, 面臨的壓力很大, 他的責任太重(劉備的托孤, 蜀漢的興亡, 漢室的中興), 所以總希望把所有問題往自己的身上攬, 所以在擇人方面慎之又慎, 生怕最出差錯, 導致危險的局面。 不過當時的蜀漢的確處於風雨搖動的時期, 一個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內亂。 這樣的態度也可以理解。

總之諸葛亮的看人, 擇人, 用人的方法, 由於大環境, 就是彝陵戰後, 蜀漢動盪的時期, 內憂外患, 他用老人, 培養人才, 謹慎選才, 並無過錯。 但是當蜀漢安定後, 諸葛亮依然這樣選人才, 這就是他的失誤。 (雖然諸葛亮彌補的很快, 馬上就選了一個薑維, 可惜太少了)我認為用人要根據當時的形, 勢, 情來用, 劉備和曹操在亂世的情況下看人, 擇人, 用人都超越了漢的用人之法,

所以可以成功。 而諸葛亮在內憂外患的時候權衡用人也是對的。 但形勢不同, 而不同就要更改用人之法。 一味的因循守舊, 就會導致國家的衰落。

所以, 諸葛亮去世以後, 蜀中根本沒幾個人可以和魏晉對抗, 薑維一旦被拖住以後, 鄧艾帶一萬五千人直接奔襲成都, 根本沒人可以阻擋, 劉禪也只能投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