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羽太驕傲,又不聽王甫勸告,最終走麥城被擒

《三國演義》將關公塑造成了完人, 相比之下, 更早的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更加人性化, 關公雖然驚為天人, 卻仍不免有缺點。

三國志通俗演義

一個最明顯的地方, 劉備進位漢中王那一回, 曹操聽說劉備自立漢中王, 大怒:“織席小兒, 安敢如此!”打算起傾國之兵去收拾劉備, 後得司馬懿出來建議說, 可聯合孫權, 共謀劉備, 於是寫了一封信派滿寵送給孫權。

孫權立刻召集謀士連夜商議, 原本孫、劉聯盟之間就有芥蒂, 劉備一直賴著荊州不還, 這讓孫權很不爽, 也想聯合曹操幹掉劉備。 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說, 關公有一個女兒, 他願意前去為主公的世子求親, 如果雲長答應親事, 那就聯合劉備對付曹操, 如果雲長不答應, 那就接受曹操的條件, 討伐劉備。

於是諸葛瑾到荊州做媒說親了, 誰知禮遇非常差。 雲長平生輕傲天下之士, 不令手下人迎接。 這句輕傲的話《三國演義》沒有。

不派人迎接已經非常不給諸葛瑾面子, 等諸葛瑾坦言求親, 雲長勃然大怒:“吾虎女, 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 立斬汝首!再休多言!”叫人把諸葛瑾趕出去。

劉備進位漢中王

諸葛瑾回去後, 照實向孫權彙報, 孫權大怒, 集合文武商議,

定取荊州計策。 呂蒙假裝病危, 推薦書生陸遜代任, 陸遜寫了一封非常恭維的信派人送給關公, 關公看完信高興的不得了, 於是抽調荊州守兵去攻打樊城, 呂蒙趁虛而入, 一路勢如破竹, 收買民心, 守將傅士仁、糜芳大開城門, 荊州就這麼悄無聲息丟了。

北面徐晃殺來, 兩句話不到厲聲大叫:“取得關公首級者, 重賞千金!”曹仁聽說徐晃殺到, 出城夾攻, 荊州兵大亂, 關公急忙奔襄陽, 途中聽說荊州已失, 傅士仁、糜芳投降, 怒氣沖塞, 瘡口迸裂, 昏絕於地。 對司馬王甫說:“悔不聽足下之言, 今果遭此事也!”

在此之前, 司馬王甫曾向關公建議:“今君侯將軍一鼓而下襄陽, 曹兵雖然喪膽, 愚意論之:今東吳呂蒙屯兵陸口, 常有吞併荊州之意;倘若率兵徑取荊州,

如之奈何?”雲長說:“吾已在心。 汝可提調此事, 沿江上下, 或二十裡, 或三十裡, 選擇高阜處置烽火臺, 每台用五十軍守之。 倘吳兵渡江, 夜則明火, 晝則舉煙, 此為一時之號。 吾當親征擊之。 ”王甫說:“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 恐不盡心竭力, 荊州必須再得一人, 以總督之。 ”雲長說:“吾差荊州治中, 武陵人氏, 姓潘, 名濬, 此人總之, 有何慮焉?”王甫說:“此人平生多忌而好利, 豈有臨敵而不愛利者乎?可用軍前都督糧料官趙累代之。 趙累為人, 忠城廉直。 若用此人, 萬無一失。 ”雲長說:“吾素知潘濬之為人。 既已差定, 何必改之?趙累見掌糧料, 亦是事之重者。 汝勿多疑, 只與吾築烽火臺去。 ”王甫所有的建議, 全被關公一票否決了。

呂蒙的計好毒, 安撫民心,

放出消息不傷害軍民, 關公的軍隊人心惶惶, 經常有人當逃兵, 關公四面楚歌, 人數越來越少, 守定麥城時, 只有五六百人, 求救劉封、孟達, 這兩人一兵一卒都不肯發。 在無可奈何之時, 唯有前往西川。 這時王甫又建議:“小路有埋伏, 可走大路。 ”關公說:“雖有埋伏, 吾何懼哉!”結果就在這條小路上被吳軍潘璋伏兵抓住, 孫權意圖用高官厚祿招降關公, 最後關公鐵石心腸不降, 孫權才斬首關公, 並送予曹操。 《三國志》評價羽剛而自矜, 《三國志通俗演義》秦宓勸劉備不要出兵伐吳說:關公輕賢傲士, 剛而自矜, 以致喪命, 非天亡之也。 都說明關公性格輕傲, 要是他肯聽王甫的幾番勸告, 也不至於敗走麥城了。

走麥城

走麥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