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雍正的心腹,乾隆拿他沒辦法

自從滿清入關後, 為了防止政權被漢人奪取, 對朝廷中的漢臣時刻提防著。 即使像年羹堯、左宗棠、曾國藩及李鴻章這樣的朝廷忠臣, 也不能讓滿清統治者完全相信, 更不可能成為皇帝的心腹。

但是, 縱觀整個清朝時期, 有一位漢臣做到了極致。 他不僅位居高官, 成為雍正的心腹, 還成為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乾隆曾看不慣他, 卻也拿他沒辦法。 此人就是被稱為清朝政壇不倒翁的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 字衡臣, 號硯齋, 安徽桐城人。 他出身於官宦世家, 父親張英是康熙身邊的重臣, 這也為他的仕途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700年, 28歲的張廷玉考中了進士, 授為翰林院庶起士, 並於四年後入值南書房, 多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諸部。

雍正繼位後, 張廷玉迎來了仕途上的頂峰時代, 受命協同掌院學士阿克敦, 勵廷儀辦理翰林 院文章之事。 不久即提升禮部尚書。

第二年, 張廷玉複值南書房, 成為諸皇子的老師, 加太子太保, 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 不久後, 又成為戶部尚書。

從小開始, 父親張英就傳授他為官之道, 也正因如此, 張廷玉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還把雍正皇帝的心思摸的非常透。

1729年, 雍正開始設立軍機處, 張廷玉成為了軍機大臣, 這也是清廷中非常重要的職位, 掌握著最高機密。 不僅如此, 在私下裡, 雍正也把他當做心腹和知己, “義固君臣, 情同密友”這八個字, 就是雍正皇帝自己說的。

1735年, 雍正病危, 在臨終前, 命張廷玉為顧命大臣,

且留下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遺詔。 乾隆繼位後, 張廷玉再次奉命為皇子師, 仍兼管翰林院事, 每次乾隆不在京城時, 張廷玉總是留京總理事務。

1748年, 張廷玉已經76歲了, 身體也不是太好, 就要告老還鄉, 但被乾隆執意留住了。 第二年, 在張廷玉的堅持下, 乾隆不得不同意張廷玉辭官,

但也因此惹怒了乾隆, 就沒讓他回去。 次年, 張廷玉再次請歸, 因皇長子剛去世不久, 乾隆心情十分不好, 就下旨不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讓他回家了。

1755年, 八十三歲的張廷玉去世, 死後葬于龍眠山。 雖然乾隆之前已經剝奪了他的配享太廟之權力, 但這樣做就違背了雍正的遺詔,最後還是遵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

但這樣做就違背了雍正的遺詔,最後還是遵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