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七年前一個新兵一個班長,七年後一個考學一個提幹

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 那麼在軍營裡, 七年時光會把戰友情醞釀成怎樣的美酒?東部戰區某舟橋旅裡就有著這樣一對戰友:七年前, 一個是新兵, 一個是新兵連班長;後來, 一個士兵考學, 一個提幹, 他們倆又在同一所軍校讀書;如今, 他們倆又回到旅裡的集訓隊, 一起為成為合格的基層帶兵人而共同砥礪奮進。

【人物小傳】胡海磊, 男, 1990年出生, 2008年12月入伍, 2015年提幹, 先後獲得優秀士官, 旅優秀骨幹等榮譽, 在旅比武中兩次榮立三等功;

【人物小傳】蔣成偉, 男, 1991年出生, 2010年12月入伍, 2012年考入軍校, 先後獲得優秀新兵, 優秀士兵,

在校期間獲得優秀學員, 每月之星等榮譽。

讓我們跟隨筆者的鏡頭, 走進這對戰友的七年之緣。

“胡海磊班長, 新排長蔣成偉向你報導!”

集訓隊成立第一天, 這一聲報告詞打破了宿舍原有的平靜。

畫面回到七年前, 剛入伍的蔣成偉青澀稚嫩, 正是新兵連班長胡海磊把蔣成偉接回了連隊。

“我是你新兵連班長, 叫胡海磊, 你叫什麼?”

“蔣成偉。 ”

一段簡單的對話, 為接下來七年的緣分埋下了伏筆。

兩人在交流整理內務心得

“好馬配好鞍, 良駒還需伯樂識”

頂著“大學生入伍”的光環, 加上體能素質較強, 初到軍營的新兵蔣成偉誰都不服, 一時間成了新兵連裡出了名的“刺兒頭”。

“不能打, 不能罵, 你跟他講道理, 他比你還能說會道, 這該怎麼辦?”面對這個“老大難”, 新兵連的骨幹忍不住抱怨, 這一切都被一旁的班長胡海磊悄悄看在眼裡。

“蔣成偉, 聽說你戰術練得不錯, 敢不敢來比試一下?”訓練結束前, 班長胡海磊給蔣成偉遞了一封戰書。

“比就比, 班長, 我可不讓著你。 ”初生牛犢不怕虎, 一聽到挑戰,

蔣成偉渾身是勁兒, 握著槍的手都興奮地滲出了汗。

“預備, 前進!”裁判一聲令下, 兩人都卯足了勁兒往前爬, 蔣成偉顯然準備更充分, 在15米的低樁網裡取得了微弱的領先優勢, 場邊加油呐喊聲此起彼伏, 身後塵土飛揚, 短短35米的戰術場成了充滿硝煙和火藥味的戰場。

“17秒!胡海磊勝。 ”憑藉經驗、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班長胡海磊笑到了最後。

第一場戰敗, 蔣成偉心有不甘, 五公里、四百障、佇列場, 哪裡有訓練, 哪裡就是他和班長的比武場。

一次趕上新兵連槍支分解結合, 蔣成偉逮住了機會再次約戰胡海磊。 這次胡海磊毫不手軟, 27秒, 乾淨俐落地完成考核, 足足領先蔣成偉半分鐘。

“這下服了吧!”面對這個屢屢挑戰他的新兵, 胡海磊的話語中略帶挑釁的意味。

蔣成偉默不作聲, 悄悄離去, 看到他這樣, 胡海磊的心又軟了下來, “這個兵是塊好鐵, 但只有精心打磨, 才能煉成一塊好鋼。 ”

寒冬深夜, 當黑色爬上排房裡的窗臺, 營區的寂靜與白天訓練場的嘶喊聲形成了鮮明對比。 班長胡海磊悄悄地起了床, 借著微弱的燈光幫蔣成偉拉了拉被子, 同時將一本厚厚的筆記本放在了他的床頭, 略顯破舊的牛皮本裡, 記錄了胡海磊多年組訓、教學的經驗, 這個筆記本伴隨胡海磊從新兵成長為一名士官骨幹, 也是他帶兵組訓的“金鑰匙”。

一個老兵與新兵的友誼在這一夜落地生根。

從此, 新兵連裡多了一對好兄弟, 比武場上多了一對排頭兵。 從操場到障礙場, 蔣成偉不僅僅是跟班長較勁,

更多地是向他學習, 生活上互相照顧, 可到了訓練場誰都不讓誰, 這一對“活寶”也迅速成了新兵連裡大家關注的物件。

誰都沒想到, 原來的“刺兒頭兵”在班長胡海磊的傳幫帶下, 成了新兵連結束時的“優秀新兵”。

七年的緣分就此拉開了序幕。

兩人在障礙場上互相較量

疾風知勁草,浪子回頭金不換

幾年的基層時光轉瞬即逝,曾經的這對好兄弟,一個考學成功,一個成為旅裡的訓練骨幹,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熠熠生輝。

去軍校報導的前一夜,蔣成偉找到了班長胡海磊告別,這對惺惺相惜的對手即將各自奔赴新的征程,灑落著落日斜暉的榕樹下,平時好鬥活潑的兩人今天卻都沉默不語,營區的荷花開地正盛,漣漪拂過之處也散開了淡淡荷香,這次的分別簡單地略顯沉重,誰都不知道這一別何日能再相聚。

考入軍校以後,軍事素質過硬的蔣成偉,成了學校軍事對抗賽的隊員之一。面對陌生的環境、高強度的訓練,以及從未接觸過的實戰對抗項目,蔣成偉在集訓隊表現平平,並不是很出色,骨子裡爭強好勝的他卻漸漸消沉下去,每當這時,他總打電話與胡海磊聊上幾句,往日的種種美好浮現在眼前,消釋了身心上的疲憊。第一次軍事對抗賽,蔣成偉所在的參賽隊出師不利,幾個優勢項目都沒有拿到名次,電話裡他竟然哭起了鼻子,但這並沒有換來一句安慰,似乎班長胡海磊不再是過去那個“老大哥”,“是男人,更是軍人,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說完這句,胡海磊就掛斷了電話。從那以後,一直到第二個夏天,倆人再也沒有通過電話。

2013年夏天,蔣成偉利用暑期實踐時間回旅裡看看,興奮又緊張地找到胡海磊所在連隊,卻撲了個空,問及連隊戰士才瞭解,胡海磊被旅裡抽調過去參加“四會”教學集訓,這時蔣成偉才知道,在他參賽不順、電話裡向班長訴苦那段日子,胡海磊與提幹失之交臂,但他對工作絲毫沒有怠慢,拿到了全旅"四會"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于當年參加比武再立一次三等功,望著班長抽屜裡放著的榮譽證書,蔣成偉陷入了沉默。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夏,胡海磊順利提幹,並且與蔣成偉分到了同一個學員大隊,昔日的“龍兄虎弟”卻少了往日的活潑。在學校年度武裝五公里比武中,一直沖在前面的胡海磊突然發現蔣成偉中途掉隊了。胡海磊恨鐵不成鋼,跑到蔣成偉後面,上去就是一腳,“熊兵,在學校待舒服了?武裝五公里都跑不了了?”奈何蔣成偉急紅了眼,步子卻怎麼也邁不開。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胡海磊一把奪過蔣成偉背後的槍,扯著蔣成偉的腰帶就往前跑。“拼了!”蔣成偉牙齒把嘴唇咬得通紅,憋著股勁兒跟了上去。

困難面前見真情,友誼之花在這塊比武場重新綻放。從此,在學校的訓練場上,這倆兄弟成了最活躍的身影,兄弟倆經常六公里耐力跑熱身,附加單杠、四百障做組合套餐,往日的那股熱血和勁頭又重新被喚醒。

在胡海磊的幫助下,蔣成偉又成了那個“誰都不服”的訓練尖子,在2016年學院運動會中,兩人協力為所在學員大隊拿下了武裝五公里單項第一的好成績。

“從旅裡的比武場較量到了軍事學院的操場”,這倆兄弟的故事也迅速在旅裡傳遍開來,“好一個‘上陣親兄弟,強軍排頭兵’。”身邊的官兵紛紛為他們點贊。

七年的緣分就此推向了高潮。

兩人在訓練完互相交流心得

烈火煉真金,大是大非見真情

2017年夏,面臨畢業分配,兩人都毫不猶豫選擇回到旅裡,回到軍旅夢、兄弟情紮根生長的地方。

可好景不長,倆兄弟又開始較起勁來。

集訓第一周的週末,剛開完會的胡海磊,回到宿舍就把本子摔在地上,“這個熊兵,這還沒正式當幹部,就教訓起我來了!”

原來,作為旅裡送出去的優秀士兵考學生和優秀提幹生,兩人都在集訓隊擔任骨幹,一個擔任班長,一個擔任訓練骨幹,平時訓練場上就喜歡互相較勁兒。

“我提出的組訓示教法怎麼就不對了?我當兵入伍快十年,大大小小什麼比武沒參加過,還用得著你來教嗎?”班長胡海磊邁不過心裡這道坎兒,還沒等蔣成偉回宿舍坐下,就開始質問。

親兄弟還明算帳。胡海磊並不知道,在他幾年的傳幫帶下,蔣成偉對組訓示教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心得,這一次他做的戰術基礎動作“四會”教學示範,突破了傳統教學的藩籬,將視頻與現場示範相結合,連教導隊老資格教員看了都連連稱讚。面對即將到來的任職崗位,蔣成偉這次領跑在了胡海磊的前面。“四會”教學學起來容易,難在“求新求變”,蔣成偉研讀訓練大綱、觀摩其他單位示範作業視頻,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加班加點練習,這套新組訓法來之不易。可面對班長的質問,一時間他卻不知道怎樣回答。

“組訓示教講究‘紅、活、硬、細、實’,五要素缺一不可,之前的老方法已經跟不上實戰化訓練的要求了,上了戰場我們的戰鬥力肯定大打折扣!”

被“懟”回來的胡海磊一時間面紅耳赤,離開基層兩年多,可基本業務知識掌握程度卻已經被自己帶出來的兵趕超,組訓示教求新求實,核心就是要練出能打勝仗的本領。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胡海磊認清了自己傳統經驗上的弊端,走出了固有思維的盲區,他根據新訓練大綱,不斷查漏補缺,在教案上逐字逐句修改、實地演練、不斷完善。很快,在集訓隊組織的“四會”教學考核中,胡海磊作為示範班班長向大家展示了最新的訓練成果,贏得了在場官兵的一致好評。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集訓隊因為有了這兄弟倆的存在,這群新排長的虎狼之氣更重、兄弟情誼更濃。即將面臨新的任職崗位,兩人都有意願到旅裡的先進連隊摸爬滾打,“新的崗位上還得繼續較量!”從蔣成偉的話中不難聽出,他們倆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七年的緣分未完待續。

作者 | 周盟、郭子曜

兩人在障礙場上互相較量

疾風知勁草,浪子回頭金不換

幾年的基層時光轉瞬即逝,曾經的這對好兄弟,一個考學成功,一個成為旅裡的訓練骨幹,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熠熠生輝。

去軍校報導的前一夜,蔣成偉找到了班長胡海磊告別,這對惺惺相惜的對手即將各自奔赴新的征程,灑落著落日斜暉的榕樹下,平時好鬥活潑的兩人今天卻都沉默不語,營區的荷花開地正盛,漣漪拂過之處也散開了淡淡荷香,這次的分別簡單地略顯沉重,誰都不知道這一別何日能再相聚。

考入軍校以後,軍事素質過硬的蔣成偉,成了學校軍事對抗賽的隊員之一。面對陌生的環境、高強度的訓練,以及從未接觸過的實戰對抗項目,蔣成偉在集訓隊表現平平,並不是很出色,骨子裡爭強好勝的他卻漸漸消沉下去,每當這時,他總打電話與胡海磊聊上幾句,往日的種種美好浮現在眼前,消釋了身心上的疲憊。第一次軍事對抗賽,蔣成偉所在的參賽隊出師不利,幾個優勢項目都沒有拿到名次,電話裡他竟然哭起了鼻子,但這並沒有換來一句安慰,似乎班長胡海磊不再是過去那個“老大哥”,“是男人,更是軍人,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說完這句,胡海磊就掛斷了電話。從那以後,一直到第二個夏天,倆人再也沒有通過電話。

2013年夏天,蔣成偉利用暑期實踐時間回旅裡看看,興奮又緊張地找到胡海磊所在連隊,卻撲了個空,問及連隊戰士才瞭解,胡海磊被旅裡抽調過去參加“四會”教學集訓,這時蔣成偉才知道,在他參賽不順、電話裡向班長訴苦那段日子,胡海磊與提幹失之交臂,但他對工作絲毫沒有怠慢,拿到了全旅"四會"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于當年參加比武再立一次三等功,望著班長抽屜裡放著的榮譽證書,蔣成偉陷入了沉默。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夏,胡海磊順利提幹,並且與蔣成偉分到了同一個學員大隊,昔日的“龍兄虎弟”卻少了往日的活潑。在學校年度武裝五公里比武中,一直沖在前面的胡海磊突然發現蔣成偉中途掉隊了。胡海磊恨鐵不成鋼,跑到蔣成偉後面,上去就是一腳,“熊兵,在學校待舒服了?武裝五公里都跑不了了?”奈何蔣成偉急紅了眼,步子卻怎麼也邁不開。

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胡海磊一把奪過蔣成偉背後的槍,扯著蔣成偉的腰帶就往前跑。“拼了!”蔣成偉牙齒把嘴唇咬得通紅,憋著股勁兒跟了上去。

困難面前見真情,友誼之花在這塊比武場重新綻放。從此,在學校的訓練場上,這倆兄弟成了最活躍的身影,兄弟倆經常六公里耐力跑熱身,附加單杠、四百障做組合套餐,往日的那股熱血和勁頭又重新被喚醒。

在胡海磊的幫助下,蔣成偉又成了那個“誰都不服”的訓練尖子,在2016年學院運動會中,兩人協力為所在學員大隊拿下了武裝五公里單項第一的好成績。

“從旅裡的比武場較量到了軍事學院的操場”,這倆兄弟的故事也迅速在旅裡傳遍開來,“好一個‘上陣親兄弟,強軍排頭兵’。”身邊的官兵紛紛為他們點贊。

七年的緣分就此推向了高潮。

兩人在訓練完互相交流心得

烈火煉真金,大是大非見真情

2017年夏,面臨畢業分配,兩人都毫不猶豫選擇回到旅裡,回到軍旅夢、兄弟情紮根生長的地方。

可好景不長,倆兄弟又開始較起勁來。

集訓第一周的週末,剛開完會的胡海磊,回到宿舍就把本子摔在地上,“這個熊兵,這還沒正式當幹部,就教訓起我來了!”

原來,作為旅裡送出去的優秀士兵考學生和優秀提幹生,兩人都在集訓隊擔任骨幹,一個擔任班長,一個擔任訓練骨幹,平時訓練場上就喜歡互相較勁兒。

“我提出的組訓示教法怎麼就不對了?我當兵入伍快十年,大大小小什麼比武沒參加過,還用得著你來教嗎?”班長胡海磊邁不過心裡這道坎兒,還沒等蔣成偉回宿舍坐下,就開始質問。

親兄弟還明算帳。胡海磊並不知道,在他幾年的傳幫帶下,蔣成偉對組訓示教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心得,這一次他做的戰術基礎動作“四會”教學示範,突破了傳統教學的藩籬,將視頻與現場示範相結合,連教導隊老資格教員看了都連連稱讚。面對即將到來的任職崗位,蔣成偉這次領跑在了胡海磊的前面。“四會”教學學起來容易,難在“求新求變”,蔣成偉研讀訓練大綱、觀摩其他單位示範作業視頻,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加班加點練習,這套新組訓法來之不易。可面對班長的質問,一時間他卻不知道怎樣回答。

“組訓示教講究‘紅、活、硬、細、實’,五要素缺一不可,之前的老方法已經跟不上實戰化訓練的要求了,上了戰場我們的戰鬥力肯定大打折扣!”

被“懟”回來的胡海磊一時間面紅耳赤,離開基層兩年多,可基本業務知識掌握程度卻已經被自己帶出來的兵趕超,組訓示教求新求實,核心就是要練出能打勝仗的本領。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胡海磊認清了自己傳統經驗上的弊端,走出了固有思維的盲區,他根據新訓練大綱,不斷查漏補缺,在教案上逐字逐句修改、實地演練、不斷完善。很快,在集訓隊組織的“四會”教學考核中,胡海磊作為示範班班長向大家展示了最新的訓練成果,贏得了在場官兵的一致好評。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集訓隊因為有了這兄弟倆的存在,這群新排長的虎狼之氣更重、兄弟情誼更濃。即將面臨新的任職崗位,兩人都有意願到旅裡的先進連隊摸爬滾打,“新的崗位上還得繼續較量!”從蔣成偉的話中不難聽出,他們倆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七年的緣分未完待續。

作者 | 周盟、郭子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