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談判得不到的利益只有靠拳頭才能得到,南千島群島之戰帶來的啟示

南千島群島(俄方稱“南千島群島”, 日本方面稱“北方四島”)按日本方面的說法, 是指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 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 在18世紀時, 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 19世紀, 沙俄佔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 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 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 日本在那裡立足後, 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 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 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日本軍隊加強了千島群島的防務, 集結了8萬大軍, 修築了9處機場, 能容納近600架飛機, 其中占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 還得到第11戰車聯隊的支援。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宣佈投降, 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已經結束, 尤其對蘇聯人而言, 因為蘇聯對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志在必得。

日本人當然不會輕而易舉地吐出自己的土地, 於是, 蘇聯人就選擇使用武力, 8月18日, 千島群島戰役正式爆發。 蘇軍在洛派特卡角的炮兵于淩晨2點35分開始對占守島展開炮擊, 一個小時後蘇軍艦廷開始對海岸進行攻擊,

緊接著就是步兵101師登陸, 由於當時海面上大霧彌漫, 日本人根本沒發現蘇軍的先遣登陸部隊, 蘇軍上岸後很快穩定了登陸場地, 緊接著向島內縱深推進。

千島群島的日軍司令是提不夾貴中將, 他明知道天皇已經投降, 但他捨不得自己在島上的利益而選擇反擊,

一時間雙方打得如火如荼, 雙方還進行了激烈的炮戰。 18日的整個下午, 兩軍都在爭奪兩塊高地, 高地也幾次易手, 雙方還各種組建了突擊隊, 互相偷襲。

到了19日清晨雙方的力量進一步加強, 日本人甚至集結了5個步兵大隊, 要和蘇軍決一死戰, 正當戰鬥一觸即發時, 駐島日軍接到了上面的停戰命令, 提不夾貴只得選擇投降。 不過, 零零散散的戰鬥還是持續到了8月23日。

此戰日本軍隊傷亡1018人, 被俘6萬多人。 蘇聯紅軍傷亡1567人。 雙方的傷亡幾乎都集中在占守島爭奪戰中。 此後, 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 大大改善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 日方多次要求歸還“北方四島”均未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