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鄠邑區大王鎮鑿齒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頭條號“睜眼看西安”

大禹治水有功, 天下歸附。 兒子夏啟建國為“夏”, 封有扈氏于“扈(hu)”, 史稱“扈(hu)邑”。 周平王東遷洛陽, 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 改“扈(hu)邑”為“鄠(hu)邑”。 秦孝公時期設置“鄠(hu)縣”。 1964年為了簡化生僻字, “鄠縣”改為“戶縣”, 2016年底, 批復戶縣撤縣設區, 富有時代氣息的“西戶區”沒批下來, 西安市戶縣最終變成了人文氣息濃厚的“鄠邑區”。

在鄠邑區東北部有一個馳名的古鎮, 地處108國道和鹹戶公路交匯處, 東與長安區以新河為界, 北與咸陽市秦都區毗鄰, 名叫”大王鎮“。 說起大王鎮那一座有數百年歷時的商貿重鎮, 本地人稱:大王店(音譯“當王店”)。 據史籍記載:元朝至元八年前有王姓兄弟二人在今大王鎮開設客店, 分居後, 其弟向西搬遷, 仍設客店, 人稱兄店為“大王店”,

弟店為“小王店”。

《戶縣誌》記載:大王設店于元朝至元元年, 清雍正十三年大王店改成大王鎮, 清代康熙四十五年, 知縣令築城門, 今天已蕩然無存。 大王鎮政府駐地大王村, 以姚、劉、朱、王、趙、楊等為主姓。 據傳姚姓望族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秦武昭帝姚萇的後裔。

大王鎮的東南有個鑿齒村, 順著鎮東七號路十字(大龐路)一路向南, 過梧桐村(本地人叫“梧村”)、兆侖村(本地人叫“笊籬村”zhao lv cun))就到鑿齒村。 分東西南北四個行政村, 坐落大龐路兩側。 本地有個大城隍爺叫紀信, 原為劉邦大將, 是大王鎮王守村人, 紀信之妻為蒼游鎮什王村人, 所以渭河南岸一帶十九村為一社, 輪流供奉, 本地人叫“接爺”。

小時候在本村看“接爺”, 那時候還叫“卓日村”, (本地人叫“卓兒村”)。 卓日村什麼時候改名鑿齒村我不知道。 退伍後一直在西安上班, 不經常走七號路, 有一次到龐光鎮化羊廟遊玩, 回來走大龐路回老家, 過了五竹鎮, 看到路兩側出現四座“鑿齒村”, 當時還以為把路走錯了。

鑿齒村村名來源於前秦時期的大文學家習鑿齒。 原先村中有城堡, 門額上還有“習鑿齒故里”的匾額。 相傳五胡十六國時, 前秦皇帝苻堅南下攻晉, 陷襄陽, 請東晉名儒習鑿齒和佛門高僧釋道安來長安, 習鑿齒和釋道安就寓居本村, 習鑿齒去世埋葬於此, 村子隨得名鑿齒村。

解放後村民把“鑿齒””轉音為“卓日”,

村名:卓日村, 簡稱卓村。 卓村按地理方向分為:卓南村、卓西村、卓東村、卓北村。 2006年為了弘揚傳承文化, 返璞歸真又改回鑿齒村。 分為:鑿齒東村、鑿齒西村、鑿齒南村、鑿齒北村 四個行政村。 鑿齒東村有2個村民小組, 村民不過千;鑿齒南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 以閻姓為主, 村民過千;鑿齒西村7個村民小組, 人口也過千;鑿齒北村有3個村民小組, 以趙、薛兩姓為主, 村民不過千;四個村子加一起村民不到4000人。

清乾隆四十二年《戶縣新志》就有本村記載。清末年鑿齒村部分住戶遷址村外北側居住,稱“圍牆堡”。民國《重修戶縣誌》記載“鑿齒東、西、南三社,北社名圍牆堡”。至此形成東西南北四村格局。民國二十二年吳繼祖《重修戶縣誌》載:“道安與襄陽習鑿齒入秦,嘗游於戶。鑿齒村村北有道安寺。”習鑿齒墓原在鑿齒村西,墓已不存。民國二十六年《戶縣鄉土志》載:“鑿齒村有道安寺及習鑿齒墓。”今其址已成農田。因習鑿齒和釋道安入秦後曾寓居於此所以本村最早還叫過習家坡。

習鑿齒是東晉湖北襄陽人,世代為荊楚豪族,曾任滎陽太守,後辭官歸裡,著作有《漢晉春秋》54 卷,書中,上起東漢光武帝,下至西晉晉湣帝,承漢為正統,縱貫近三百年的歷史。為史學上所罕見,其歷史和文化影響極其深遠。釋道安是河北冀州人,12歲出家為僧。習鑿齒亦通佛學,力邀著名釋道安到襄陽弘法。釋道安在襄陽研究佛學15年,成為東晉時期的佛教領袖。

傳說習鑿齒去見釋道安時,遠遠地便自我介紹說:“四海習鑿齒。”釋道安則應聲道:“彌天釋道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是四海皆知的習鑿齒;我是天下聞名的釋道安。由此可見,兩人在當時的知名度。前秦皇帝苻堅也是早就聽說過習鑿齒和釋道安,常說:“襄陽有習鑿齒和釋道安,兩人均是非凡的人物,我想讓他們輔佐朕。”符堅攻下襄陽,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稱習鑿齒和釋道安,習鑿齒與道安被執送長安。

符堅得此二士非常高興,向人們說道:“我派出10萬之師攻取襄陽,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半人。”手下問:“問什麼是一個半人?”苻堅說:“釋道安一個人,習鑿齒算半個。”原來習鑿齒有腳疾,是個瘸子,只有上肢健全,在符堅的眼裡僅為“半個人”。

習鑿齒聽了這話很不高興,覺得受了嘲弄,索性與好友釋道安來到戶縣居住,其所居之處後代稱為“鑿齒村”。當時習鑿齒在這裡養病,道安在兩華里開外的地方講經。兩人經常往來,道安所住的地方後來就稱為道安寺。 道安寺年久失修多有坍塌,明時重修。清同治年間回民起事時寺院遭受兵燙,只有兩殿倖存。解放前,道安寺依然以前後兩殿為主。

鑿齒南村閻家堪稱大戶望族,古代除了一位郡馬爺,三位武進士,兩名武舉人,還有1名武生源。明朝時期本村閻邦教就在大明南京太醫院當御醫。清朝時期本村出了有個百年老字型大小的名醫世家。清乾隆五年鑿齒村閻輔熾,在戶縣縣城西街,開設廣育堂藥鋪,閻輔熾精於醫道,特別是對痧症有獨到研究,研製的痧藥治病有奇效。歷經嘉慶六年、咸豐七年,光緒十年四代掌櫃苦心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到民國14年鼎孝接手,民國17年痧藥製作改為機器加工,產量大增,暢銷西北。,到民國18年痧藥參加萬國博覽會,備受推崇,銷量激增,遠銷京滬,成為風靡一時的金字招牌。

豐鎬遺子書文2012年8月20日,整理與2017年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清乾隆四十二年《戶縣新志》就有本村記載。清末年鑿齒村部分住戶遷址村外北側居住,稱“圍牆堡”。民國《重修戶縣誌》記載“鑿齒東、西、南三社,北社名圍牆堡”。至此形成東西南北四村格局。民國二十二年吳繼祖《重修戶縣誌》載:“道安與襄陽習鑿齒入秦,嘗游於戶。鑿齒村村北有道安寺。”習鑿齒墓原在鑿齒村西,墓已不存。民國二十六年《戶縣鄉土志》載:“鑿齒村有道安寺及習鑿齒墓。”今其址已成農田。因習鑿齒和釋道安入秦後曾寓居於此所以本村最早還叫過習家坡。

習鑿齒是東晉湖北襄陽人,世代為荊楚豪族,曾任滎陽太守,後辭官歸裡,著作有《漢晉春秋》54 卷,書中,上起東漢光武帝,下至西晉晉湣帝,承漢為正統,縱貫近三百年的歷史。為史學上所罕見,其歷史和文化影響極其深遠。釋道安是河北冀州人,12歲出家為僧。習鑿齒亦通佛學,力邀著名釋道安到襄陽弘法。釋道安在襄陽研究佛學15年,成為東晉時期的佛教領袖。

傳說習鑿齒去見釋道安時,遠遠地便自我介紹說:“四海習鑿齒。”釋道安則應聲道:“彌天釋道安。”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是四海皆知的習鑿齒;我是天下聞名的釋道安。由此可見,兩人在當時的知名度。前秦皇帝苻堅也是早就聽說過習鑿齒和釋道安,常說:“襄陽有習鑿齒和釋道安,兩人均是非凡的人物,我想讓他們輔佐朕。”符堅攻下襄陽,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稱習鑿齒和釋道安,習鑿齒與道安被執送長安。

符堅得此二士非常高興,向人們說道:“我派出10萬之師攻取襄陽,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半人。”手下問:“問什麼是一個半人?”苻堅說:“釋道安一個人,習鑿齒算半個。”原來習鑿齒有腳疾,是個瘸子,只有上肢健全,在符堅的眼裡僅為“半個人”。

習鑿齒聽了這話很不高興,覺得受了嘲弄,索性與好友釋道安來到戶縣居住,其所居之處後代稱為“鑿齒村”。當時習鑿齒在這裡養病,道安在兩華里開外的地方講經。兩人經常往來,道安所住的地方後來就稱為道安寺。 道安寺年久失修多有坍塌,明時重修。清同治年間回民起事時寺院遭受兵燙,只有兩殿倖存。解放前,道安寺依然以前後兩殿為主。

鑿齒南村閻家堪稱大戶望族,古代除了一位郡馬爺,三位武進士,兩名武舉人,還有1名武生源。明朝時期本村閻邦教就在大明南京太醫院當御醫。清朝時期本村出了有個百年老字型大小的名醫世家。清乾隆五年鑿齒村閻輔熾,在戶縣縣城西街,開設廣育堂藥鋪,閻輔熾精於醫道,特別是對痧症有獨到研究,研製的痧藥治病有奇效。歷經嘉慶六年、咸豐七年,光緒十年四代掌櫃苦心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到民國14年鼎孝接手,民國17年痧藥製作改為機器加工,產量大增,暢銷西北。,到民國18年痧藥參加萬國博覽會,備受推崇,銷量激增,遠銷京滬,成為風靡一時的金字招牌。

豐鎬遺子書文2012年8月20日,整理與2017年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