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柄鋒銳絕倫、精剛無儔的寶劍:袁崇煥

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 西市一大早就擠滿了北京市民。 大家來此是為了觀看傳說中的千刀萬剮, 更是為了泄心頭之恨, 因為這一天受到淩遲的是那個曾經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

那個通敵賣國的“漢奸”袁崇煥(1584-1630), 老百姓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

天已近正午, 那個“賣國賊”的囚車緩緩駛來的時候, 人們看到的卻是一副淡然的面孔, 嘴中還念念有詞。 當然這話圍觀的人是聽不見的, 那卻是袁崇煥最後的一腔碧血:“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將勇, 忠魂依舊保遼東。 ”

當年金庸寫武俠小說《碧血劍》, 塑造出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這一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自己對袁承志這一人物的評價是他在性格上只是一個平凡人物, 沒有抗拒艱難時世的勇氣, 最後遠遁海外, 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 當然袁承志只是金庸的杜撰, 袁崇煥一生並無子嗣。

而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對明朝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他說袁崇煥是真正的英雄, 大才豪氣, 籠蓋當世, 即使他的缺點, 也是英雄式的驚世駭俗。 他比小說中虛構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氣概。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鋒銳絕倫、精剛無儔的寶劍。 當清和升平的時日, 懸在壁上, 不免會中夜自嘯, 躍出劍匣。 在天昏地暗的亂世, 則屠龍殺虎之後, 終於寸寸斷折。 ”

確實, 袁崇煥的一生就像一柄寶劍, 如蛟龍出世, 氣貫長虹。 他生則生得豪邁奔放, 氣吞山河;死也死得悲壯萬分, 轟轟烈烈。

袁崇煥, 廣東東莞水南人, 祖上原籍廣西梧州藤縣。 他為人慷慨, 富於膽略, 少年時便以“豪士”自許, 喜讀兵書。 中了舉人後再考進士,

多次落第, 但他依然堅持, 直到明朝萬曆四十七年, 袁崇煥在北京參加廷試, 中進士, 開始了一段文弱書生帶兵戰無不勝的不朽傳奇。

從東莞到北京這漫長的旅途中, 袁崇煥也許就在想, 國已如此, 況乎己身?在做過幾年知縣之後, 他終於迎來了第一個保衛家國的機會。 朝廷指派他負責鎮守山海關。 山海關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乃是防守京師的第一大要塞, 山海關一失, 清兵就長驅直人北京了。

袁崇煥抵達山海關的第一個深夜, 單騎出關瞭解地形, 回來後便稱:“予我軍馬錢谷, 我一人足守此。 ”雖是口出狂言, 但這番膽識和勇氣, 也著實讓人佩服。 不久, 他便被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 後有兵部尚書孫承宗的支持,

袁崇煥在遼東築寧遠城, 恢復錦州、右屯等軍事重鎮, 使明的邊防從甯遠向前推進了二百里, 基本上收復了天啟初年的失地。 他又採取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的政策, 鼓勵百姓恢復生產, 重建家園。 還注意整肅軍隊, 號令嚴明, 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由於治邊有方, 天啟三年, 袁崇煥被提拔為兵備副使, 不久又升為右參政。 事實證明, 他是繼班超之後從筆桿子轉業當軍人的又一成功案例。

無能的天啟皇帝、禍國殃民的魏忠賢、饑餓贏弱的兵馬、奇缺的糧餉, 加上號稱軍事天才的努爾哈赤。 上天給了袁崇煥一個昏暗的時政背景, 一個軍事爛攤子, 一個強大到令人聞風喪膽的對手。 而甯遠一戰最終證明:袁崇煥是好樣的!

甯遠大捷!袁崇煥以一萬守兵擋住了自起事以來百戰不殆的努爾哈赤十三萬驍勇大軍。 努爾哈赤輸了, 他一生只輸過這一次, 然而這也是他最後的一次戰鬥, 他以後連輸的機會都沒有了。 不久, 努爾哈赤因戰瘡不治而亡。 袁崇煥一戰成名, 文官掌軍制度在生產出大批劣質的軍事指揮官後, 總算得到了一個能文能武, 文采與韜略兼具、含金量很高的文人, 這是制度的一個偶然。

在熬過魏閹亂政, 等來崇禎圖治之後, 袁崇煥以為自己得到了明主的信任。 豈料, 千秋家國夢瞬間便支離破碎。 明朝面臨內憂外患、積貧瘠弱、危機四伏、百官昏聵和黨爭之烈, 袁崇煥在多年的官場生涯中深切感受到這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不可救藥的地步, 儘管在崇禎初年,朱由檢的政治才能曾曇花一現般光彩奪目,儘管明朝的滅亡的責任不能全算在他頭上,但他的剛愎自用、急功近利使得一個足以改寫歷史的大將蒙受冤屈。

正如金庸先生所感歎的: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是啊,他有巨大的勇氣,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他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且一枝獨秀……這樣的性格,和他所處的那個不幸的時代構成了強烈的矛盾衝突。古希臘英雄拼命掙扎奮鬥,終於敵不過命運的力量而垮了下來。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

袁崇煥不能扭轉時局,挽救明朝的命運,卻用自己的功勞與忠心換來了崇禎帝的懷疑以及最最慘烈的結局——淩遲。正如他在自己的詩中所說:功到雄奇即罪名。他在賣國的謠言中被自己忠心效命的朝廷千刀萬剮。關於袁崇煥行刑的細節,已經有很多震撼人心的描寫,這裡簡單地引用一下明末史家張岱的記錄:

遂于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只剩一首,傳視九邊。

這裡要糾正一點,袁崇煥的頭顱並沒有傳視九邊。當天夜裡,一個黑影悄悄地爬上懸掛英雄頭顱的旗杆……第二天清晨,兩個錦衣衛的校尉驚駭地發現他們看守的頭顱不見了。儘管全城都遭到了秘密且徹底的搜查,官兵們卻沒有注意到,在廣渠門內的廣東義園裡,悄然出現了一座小小的新墳。一戶姓佘的奇怪人家在那附近住了下來,從此一住就是幾百年。而這佘姓之人便是袁崇煥忠心耿耿的僕人。

莊周曰:“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而北京那一場碧血瀟瀟,曆幾百年,終將化作一柄精剛無儔的碧血寶劍,其嘯聲響徹天地,震撼人心。

儘管在崇禎初年,朱由檢的政治才能曾曇花一現般光彩奪目,儘管明朝的滅亡的責任不能全算在他頭上,但他的剛愎自用、急功近利使得一個足以改寫歷史的大將蒙受冤屈。

正如金庸先生所感歎的: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是啊,他有巨大的勇氣,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他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且一枝獨秀……這樣的性格,和他所處的那個不幸的時代構成了強烈的矛盾衝突。古希臘英雄拼命掙扎奮鬥,終於敵不過命運的力量而垮了下來。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

袁崇煥不能扭轉時局,挽救明朝的命運,卻用自己的功勞與忠心換來了崇禎帝的懷疑以及最最慘烈的結局——淩遲。正如他在自己的詩中所說:功到雄奇即罪名。他在賣國的謠言中被自己忠心效命的朝廷千刀萬剮。關於袁崇煥行刑的細節,已經有很多震撼人心的描寫,這裡簡單地引用一下明末史家張岱的記錄:

遂于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只剩一首,傳視九邊。

這裡要糾正一點,袁崇煥的頭顱並沒有傳視九邊。當天夜裡,一個黑影悄悄地爬上懸掛英雄頭顱的旗杆……第二天清晨,兩個錦衣衛的校尉驚駭地發現他們看守的頭顱不見了。儘管全城都遭到了秘密且徹底的搜查,官兵們卻沒有注意到,在廣渠門內的廣東義園裡,悄然出現了一座小小的新墳。一戶姓佘的奇怪人家在那附近住了下來,從此一住就是幾百年。而這佘姓之人便是袁崇煥忠心耿耿的僕人。

莊周曰:“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而北京那一場碧血瀟瀟,曆幾百年,終將化作一柄精剛無儔的碧血寶劍,其嘯聲響徹天地,震撼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