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哪有什麼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英年早逝的黃忠

《三國演義》中黃忠給人印象是老當益壯的形象, 是令人十分欣賞和喜愛的蜀漢名將, 而歷史上的黃忠如何呢?是否與文學中的形象保持一致呢?

《三國演義》描寫黃忠一生, 主要截取三個鏡頭。 第一階段為受降階段。 首先用諸葛亮的話來襯托黃忠, “有一員大將, 乃南陽人, 姓黃, 名忠, 字漢升, 是劉表手下中郎將”, “雖年近六旬, 卻有萬夫不當之勇”。 黃忠尚未出場, 老當益壯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接著寫黃忠與關羽在長沙進行了一場有情有義有勇的大戰, 反映了老黃忠武藝高強。 第二階段為蜀中階段。 先寫黃忠與老將嚴顏大敗了張郃、夏侯尚, 計奪天蕩山, 又用法正“反客為主”之計, 殺掉夏侯淵, 佔領定軍山, 為奪取漢中創造了條件, 這也是黃忠最輝煌的戰績。 第三階段為劉備征吳時, 黃忠不服老, 中了東吳伏兵之箭, 傷重而亡, 時年七十有五。 根據羅貫中所寫,

黃忠一上場, 便以年近六十的老將形象出現, 而且寶刀不老, 在定軍山已有70歲, 仍能斬殺魏國大將夏侯淵, 古今罕有, 更為老當益壯。 即使75的高齡, 還勇往直前, 最終馬革裹屍, 令人稱頌和難忘。 不過, 如果仔細分析這段情節, 羅貫中便難以自圓其說:其一, 建安十三年(208年), 黃忠投降劉備為年近六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也就是十一年後, 黃忠奪取定軍山時, 年齡為大約70歲;蜀先主章武二年(222年), 也就是三年後, 黃忠年齡應為七十二三歲。 可是, 羅貫中將黃忠寫成“七十有五”的年齡, 便自相矛盾。 其二, 黃忠之勇之壯在青年、中年時期一點沒有展示, 卻在老年, 特別是在古稀之年充分反映, 有悖常理, 這不要說在三國時代, 就是在古代歷史上也聞所未聞。
總之, 由於羅貫中描寫黃忠之老之壯存在漏洞, 因此, 老當益壯便值得懷疑。

歷史上的黃忠生平如何呢?黃忠, 字漢升, 南陽人, 最初在荊州牧劉表手下為中郎將, 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附近的攸縣。 從此可以看出:黃忠此時雖為中郎將(相當五品), 不被劉表所重視。 黃忠出身于行伍, 職務遠低於文臣蒯越。 、武將文聘等, 比魏延稍高。 等到劉表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後暫行裨將軍, 同樣不被重視, 還幹原來事務, 歸太守韓玄管轄。 黃忠在荊楚這段時期裡, 由於不被重視, 也無戰事, 所以其勇力、勇氣、戰績都無從談起。 接著, 隨劉備入川, 便實現了人生仕途的根本轉變。 在隨劉備入川的文武官員中, 武將有黃忠、魏延、馬謖等人, 文臣有龐統、簡雍及後來的法正等人。

龐統和黃忠是最受重用的文臣武將。 黃忠也經常身先士卒, 攻人敵陣, 勇敢堅毅, 三軍聞名。 在進軍成都初期, 劉備率領黃忠等人, 接連大敗劉璋部將劉、冷苞、張任等諸將, 並會合諸葛亮、張飛等攻下成都。 黃忠在進軍成都中初顯名將風采, 因功為討虜將軍, 尤其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劉備從陽平南渡沔水, 用法正計謀, 利用有利地形, “緣山稍前, 於定軍山勢作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夏侯淵率數萬將士來戰, 黃忠乘高鼓噪攻之, 大破魏軍, 斬殺夏侯淵。 定軍山之戰為取得漢中起了關鍵作用, 黃忠因為“強摯壯猛”、戰果輝煌, 為打下蜀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被提為征西將軍。 不久, 劉備為漢中王時, 又提升黃忠為後將軍,
並賜爵關內侯, 黃忠於第二年去世。

黃忠不可能是老年。 其一, 黃忠, 字漢升, 為南陽人, 屬劉表荊州轄區, 黃忠無須輾轉投軍, 不會耽誤多年。 其二, 憑黃忠能力, 也無須經過30多年才能混上中郎將(按20歲投軍算)。 其三, 黃忠在荊州沒有資歷, 因而不被重視, 先守攸縣, 後又歸長沙太守韓玄, 所以黃忠年齡也不應太大。 其四, 劉備進軍四川, 是以黃忠為第一員武將, “知人待士”的劉備總不能選一位老年將軍來擔當這一重任吧!其五, 從黃忠表現看主要是“勇”、“壯”:面對劉璋部隊, “常先登陷陳, 勇毅冠三軍”, 面對曹軍, “推鋒必進”、“一戰斬淵”, 這分明是一位青壯年將軍之所為。

黃忠生年不詳, 年齡讓人無法知曉。 不過根據三國時代其他相關人物, 也可測出其大致年齡。相關人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明確的年齡;2.中郎將職務。蜀漢諸葛亮28時,為軍師中郎將,三年後升為軍師將軍;魏國名將張遼30歲時為中郎將,第二年升遷裨將軍;李通28歲時,為振威中郎將,三年後為裨將軍;吳國周瑜24歲時為建威中郎將,十年後升為裨將軍;淩統26歲時,為蕩寇中郎將,第二年升為偏將軍。由此可知,三國時代中郎將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幹中郎將平均時間為三年多,最長為十年便升遷。據此,黃忠初幹中郎將為27歲左右,如果按持續三年未升遷,在208年遇到劉備,黃忠應為30歲左右,十一年後,即219年,定軍山之戰時為41歲左右,於220年去世,時年42歲左右;如果按最長時間未升遷(九年),黃忠最多活到48歲左右(與馬超47歲年齡相仿)。總之,他都是在壯年之際英年早逝,是壯而不老。

《三國演義》中蜀漢高級將領形象,在其歷史原型中都能找到本質的聯繫。那麼,羅貫中為何將黃忠塑造成寶刀不老的形象呢?

《三國志·蜀書·黃忠傳》並沒有關於黃忠之老的記載,而在《三國志·蜀書·費詩傳》中,找到了蛛絲馬跡,“羽聞黃忠為後將軍,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初看此句,關羽此時已是年近六旬之人,在蜀漢名將中年齡較大,尚稱黃忠為老。黃忠想必在蜀漢名將中,年齡也就最大,這就難怪羅貫中將其作為老將典型來塑造了!可是,如果仔細分析前因後果,這“老兵”二字,並不能代表黃忠之老。其一,黃忠最早在荊州為天下所聞,只是一個中郎將而已,這個中郎將是劉表任命的,劉表管轄範圍只是荊州一帶,更何況黃忠又在偏僻之處的攸縣,在當時只是一個中下級軍官,在關羽看來與士兵沒有什麼兩樣,無威望,無戰功,因此,貶稱“老兵”。其二,黃忠後來在蜀中雖立下顯赫戰功,一時難以立即讓外界有所瞭解。正如諸葛亮所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三國志·蜀書·黃忠傳》)。其三,“老兵”之語是對黃忠的貶稱,是關羽厭惡與黃忠同列,用“老兵”黃忠年齡與關羽年齡相比,是為不妥。只能理解成,黃忠與兵相比,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年齡大了些。所以,“老兵”並不反映黃忠為老年將軍。

也可測出其大致年齡。相關人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明確的年齡;2.中郎將職務。蜀漢諸葛亮28時,為軍師中郎將,三年後升為軍師將軍;魏國名將張遼30歲時為中郎將,第二年升遷裨將軍;李通28歲時,為振威中郎將,三年後為裨將軍;吳國周瑜24歲時為建威中郎將,十年後升為裨將軍;淩統26歲時,為蕩寇中郎將,第二年升為偏將軍。由此可知,三國時代中郎將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幹中郎將平均時間為三年多,最長為十年便升遷。據此,黃忠初幹中郎將為27歲左右,如果按持續三年未升遷,在208年遇到劉備,黃忠應為30歲左右,十一年後,即219年,定軍山之戰時為41歲左右,於220年去世,時年42歲左右;如果按最長時間未升遷(九年),黃忠最多活到48歲左右(與馬超47歲年齡相仿)。總之,他都是在壯年之際英年早逝,是壯而不老。

《三國演義》中蜀漢高級將領形象,在其歷史原型中都能找到本質的聯繫。那麼,羅貫中為何將黃忠塑造成寶刀不老的形象呢?

《三國志·蜀書·黃忠傳》並沒有關於黃忠之老的記載,而在《三國志·蜀書·費詩傳》中,找到了蛛絲馬跡,“羽聞黃忠為後將軍,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初看此句,關羽此時已是年近六旬之人,在蜀漢名將中年齡較大,尚稱黃忠為老。黃忠想必在蜀漢名將中,年齡也就最大,這就難怪羅貫中將其作為老將典型來塑造了!可是,如果仔細分析前因後果,這“老兵”二字,並不能代表黃忠之老。其一,黃忠最早在荊州為天下所聞,只是一個中郎將而已,這個中郎將是劉表任命的,劉表管轄範圍只是荊州一帶,更何況黃忠又在偏僻之處的攸縣,在當時只是一個中下級軍官,在關羽看來與士兵沒有什麼兩樣,無威望,無戰功,因此,貶稱“老兵”。其二,黃忠後來在蜀中雖立下顯赫戰功,一時難以立即讓外界有所瞭解。正如諸葛亮所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三國志·蜀書·黃忠傳》)。其三,“老兵”之語是對黃忠的貶稱,是關羽厭惡與黃忠同列,用“老兵”黃忠年齡與關羽年齡相比,是為不妥。只能理解成,黃忠與兵相比,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年齡大了些。所以,“老兵”並不反映黃忠為老年將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