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五代史》九條名句,哪句打動你的心

01聖人之于《春秋》, 用意深, 故能勸戒切, 為言信, 然後善惡明。 夫欲著其罪於後世, 在乎

不沒其實。 

【出處】《新五代·梁本紀第二·太祖下》

【釋義】聖人作《春秋》用意深刻,

所以能深切地勸戒, 言語確實, 善惡鮮明。 想要記載歷史上的罪惡以傳於後世, 在於不隱沒真實。 

【賞析】史學家造詣的深淺有一個衡定的標準, 看他是否能真實地斟酌歷史, 因厭惡而不收錄史實, 因敬慕而誇張地溢美, 是對歷史的斷章取義, 如果歷史的罪惡隱沒在史家情緒化的筆端, 那麼後世之“鑒”便不完全。 

02天以火戒我, 豈宜增以侈邪。 

【出處】《新五代史·唐本紀第六·明宗》

【釋義】上天用火來警戒我, 怎麼能再增加奢侈呢。 

【賞析】廣壽殿在火災中付諸一炬, 唐明宗無意再大興土木, 便說道:“天以火戒我。 ”平凡的帝王、將相在房宅被焚之後大抵不會這樣說, 明宗的話很耐人尋味, 尤其精彩在一個“戒”字上。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把微不足道的瑣事視之為戒, 這是遠見。 明宗的用意極深, 而修身無戒, 治國無戒, 國家又如何長治久安?

03有諸中必形於外。 

【出處】《新五代史·漢本紀第十·隱帝》

【釋義】內心所具有的一定會從外在表現出來。 

【賞析】心術決定行為, 荀子曰:“術正而心順之,

則形象雖惡而心術善, 無害為君子也;形象雖善而心術惡, 無害為小人也。 ”行為是心靈的外衣, 觀察行為, 便可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04至公, 天下之所共也。 

【出處】《新五代史·周世宗家人傳第八》

【釋義】公正是天下人所共有的。 

【賞析】因後周太祖叛逆漢室, “漢遣劉銖誅其家族于京師, 酷毒備至”。 太祖成事後“遣人責銖”, 但等待他的卻是劉銖的嚴辭辯白。 雖然太祖深恨劉銖切入骨髓, 卻拿他沒有絲毫辦法。 到了“追封妻子之被殺者”時, 太祖“其言深自隱痛之而已, 不敢有非漢之辭焉”。 理屈則詞窮, 離棄公理, 身為一國之君的周太祖也只得品食苦果。 

05兔陰且狡, 雖白何為?

【出處】《新五代史·唐臣傳》

【釋義】免子狡黠, 即使潔白又有什麼用呢?

【賞析】兔子是表裡不一的生靈最突出的代表, 它毛色瑩潔, 天性狡黠, 經常營造幾個窟穴與天敵周旋。 一次, 宿州進獻給唐臣安重誨一隻名貴白兔, 他推辭說:“兔陰且狡, 雖白何為?”便沒有接受。 想必生活中那些表裡不一的人也是人們應該敬而遠之的。 

06作舍道邊,

三年不成。 

【出處】《新五代史·唐臣傳》

【釋義】在路邊造房子, 三年也沒有完成。 

【賞析】有人在路邊蓋房子, 他向從這兒經過的人詢問, 房子怎樣規劃建築才能建得最好。 結果眾說紛紜, 他感到每個人說得都有道理, 三年過去了, 房子也未蓋起來。 薛文遇說起這件事, 奉勸唐閔帝要有主見, 不能優柔寡斷地一味聽信別人的說辭。 

07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出處】《新五代史·死節傳》

【釋義】豹子死了留下珍貴的豹皮,人死了就應該名垂千古。

【賞析】這是梁臣王彥章出於忠義常說的話。最終他兵敗被殺,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得以名垂青史。

0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

【釋義】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喜樂可以使自身死亡。

【賞析】歐陽修以唐莊宗為例,論述了這個道理。

09肥戰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出處】《新五代史·雜傳》

【釋義】戰馬肥而百姓瘦,我很慚愧。

【賞析】唐明宗聽說戰馬已達三萬五千匹,非常高興,太祖得天下時馬數也不過七千匹。不料,將軍范延光出語驚人,“一馬之費,可養步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國家尚不富庶,養兵的費用有限,徒增戰馬數量,人民的負擔就會加重,況且作戰中起決定作用的士兵的數量將相應減少,軍力就會失衡,這是一種貴馬鄙民,捨本逐末的做法。明宗恍然大悟,不無沮喪地說:“此吾所愧也。”

07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出處】《新五代史·死節傳》

【釋義】豹子死了留下珍貴的豹皮,人死了就應該名垂千古。

【賞析】這是梁臣王彥章出於忠義常說的話。最終他兵敗被殺,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得以名垂青史。

0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

【釋義】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喜樂可以使自身死亡。

【賞析】歐陽修以唐莊宗為例,論述了這個道理。

09肥戰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出處】《新五代史·雜傳》

【釋義】戰馬肥而百姓瘦,我很慚愧。

【賞析】唐明宗聽說戰馬已達三萬五千匹,非常高興,太祖得天下時馬數也不過七千匹。不料,將軍范延光出語驚人,“一馬之費,可養步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國家尚不富庶,養兵的費用有限,徒增戰馬數量,人民的負擔就會加重,況且作戰中起決定作用的士兵的數量將相應減少,軍力就會失衡,這是一種貴馬鄙民,捨本逐末的做法。明宗恍然大悟,不無沮喪地說:“此吾所愧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