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昌起義後各省鬧獨立,如果你是某地督撫,怎麼選?看看他們

104

武昌起義湖北獨立, 僅僅12天后, 鄰居湖南很快回應也宣佈獨立。 作為湖南巡撫, 余格誠的命就沒有其同僚湖廣總督瑞澂好了。 他聽說革命軍沖巡撫衙門來了, 主動出來又是作揖又是說好話, 結果還是被拖到城牆上用刀給剁了。

兩湖巡撫, 一個逃跑, 一個被殺, 各地起義風起雲湧, 你若是某地督撫, 怎麼選?繼續忠於清廷, 還是投入革命洪流識時務為俊傑?

學湖廣總督瑞澂的是陝西巡撫和貴州巡撫, 保命要緊, 直接撒丫子跑路了;

步湖南巡撫余格城後塵的是山西巡撫陸鐘琦和四川總督趙爾豐則, 尤其是陸鐘琦,

不僅本人被殺, 而且全家覆沒;

趙爾豐臨刑

和弟弟趙爾豐相比, 哥哥趙爾巽就聰明多了。 虧得他在武昌起義前調離了四川總督位置, 否則恐怕凶多吉少。 武昌起義後, 東北也鬧獨立, 趙爾巽採取了“兩面討好”的辦法, 成立“東三省保安會”, 用會長名義代替都督,

同時在吉林和黑龍江成立“保安分會”, 當地巡撫任“分會會長”。 這樣一來, 取消了總督和巡撫的舊稱呼, 對革命派沒有得罪;同時也未宣佈獨立, 對清廷也是個交代。

趙爾巽

運氣最好的總督大概要數雲南的李經羲, 因為他遇到了蔡鍔。 蔡鍔這個人重情重義,

知恩圖報, 起義成功後沒有為難李總督, 還派兵護送其離境, 做到了忠義兩全;

江蘇巡撫程德和安徽巡撫朱家寶聰明些, 先是對宣佈獨立猶豫不決, 後見革命軍得勢, 遂同意獨立, 就任都督;

程德全的鄰居、浙江巡撫曾韞就是榆木腦袋了, 不肯順應時勢, 被革命軍活捉;

最有意思的是廣東巡撫張鳴歧。 開始, 他同意革命軍的要求, 答應次日宣佈獨立, 結果第二天人不見了。 原來, 他當晚收拾細軟, 卷了庫銀, 逃到香港去也。

比廣東張鳴歧更陰險的是山東巡撫孫寶琦。 他居然事先請示過清廷, 經同意後才宣佈獨立。 在矇騙山東人民過關後, 他加強控制, 僅僅13天后又宣佈取消獨立。

總算還有一個對清廷特別忠心的巡撫,

見事不可為, 乾脆自盡。 此人乃福建巡撫, 叫松壽。

顯然, 如果不是革命風潮的推動, 那些個舊督撫們是不會往前走一步的, 畢竟他們在之前的體制裡是既得利益者。 有的人選擇忠於清廷, 結果是死;有的人為了避免站隊, 乾脆掛冠而去跑路;更多的人採取了權宜之計, 暫時同意獨立。 最後一種人是主流, 他們的選擇顯然是違心的, 所以往往採取兩面手法, 既討好革命派, 又保留對清廷的忠心。 為了表現前者, 他們宣佈獨立, 做了都督;為了表現後者, 他們甚至拖著辮子不肯剪, 暗中還向朝廷訴苦表示不得已而為之。

26歲的湖南都督焦達峰

如果都督完全由徹底的革命派來做, 其實並不完全得人心, 如年僅26歲的湖南巡撫焦達峰就難以服眾, 最後被亂兵槍殺。 按照中國的傳統, 做地方的老大一定要有名望, 大家都認識你還比較服你, 才能鎮得住場面。 所以, 革命派雖然推動了各省獨立, 但出來做督撫的, 卻往往不是他們自己。 所謂“竊取革命成果”一說, 有些牽強, 因為不少革命成果, 其實是革命派主動出讓的。

其實是革命派主動出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