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風如何引來他們集體刷屏?|對話媒體

科技催生汽車, 創新引領未來。

以科技創新、自主發展實現產業報國夢想,

東風砥礪奮進, 一直在路上。

9月25日, 2017年東風汽車公司科技創新成果展暨技術中心第二屆科技創新周在武漢拉開帷幕。 一夜之間, 東風迎來了媒體們的集體刷屏報導, 小編節選了其中一部分, 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9月25日, 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開展的“砥礪奮進新國企·創新東風篇”媒體座談會在東風公司舉行。 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等50餘家國內主流媒體的記者出席座談會。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 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出席座談會。

竺延風表示, 東風公司作為中央企業, 在砥礪奮進新國企中, 承擔著汽車行業創新發展的排頭兵責任。 未來, 東風公司將為科技人員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 讓他們以創新思維創造新產品, 從而推動東風公司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在媒體溝通環節,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證券日報》、《湖北日報》等媒體的記者紛紛提問, 東風公司領導從東風的創新擔當、東風的創新成就、東風的創新戰略等方面解答了記者的問題。 媒體記者們表示, 通過座談溝通, 充分感知了東風的創新力量, 感受了東風的奮進風采。

東風的改革不斷推進, 今天的東風人站在山巔看世界

記者:“十二五”時期, 東風取得的代表性成就是什麼?目前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如何發揮東風在PSA集團中的話語權?東風公司改革下一步會有什麼大舉措?

竺延風:東風最大的成就是跟上了中國汽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並且在某些領域實現了超越。 目前, 東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要求的相關內容。 關於東風作為PSA集團股東的話語權問題, 我認為東風說話的分量越來越重了, 包括PSA對外收購和發展eCMP等, 都離不開東風的決策。

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其他國有企業在改革上取得了更好成績, 這將從外部促進東風公司的改革。 目前, 東風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 比如廠辦大集體改革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都在加速。 特別是在十堰基地, 過去我們在山溝裡相對閉塞, 是在山溝裡想問題, 今天的東風人站在山巔看世界, 也希望外界在促進東風改革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

東風將加快產品商品化、製造技術商品化和材料商品化

記者:此次東風科技創新成果展上有120多項新技術展出, 在商品化方面有沒有詳細的規劃和目標?

竺延風:東風在商品化方面有三方面工作:產品商品化、製造技術商品化和材料商品化。 產品商品化最快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上, 其實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商品化, 只是仍處在補貼與非補貼的政策界限上。 汽車已經走到了材料技術、電池電芯技術的前面, 等待它們發生突破性發展。 同時, 大家看到的氫燃料發動機的研究, 在未來十年中會有商品化的進程。 大家看到東風的新材料非常多, 並已經有了大量商品化應用, 比如碳纖維傳動軸、汽車塑膠材質後蓋板以及後蓋板工藝方面的變化等都已經實現了商品化。 此外,東風現在大量應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通過VR看到工廠裝備的效率、運轉程度、後續管理的開發性等,神龍公司成都工廠已經應用這些技術。製造技術方面,未來機器人在焊裝體系上會有更廣泛的應用,總裝體系上也會開始應用。

記者:東風公司的情感化駕駛研發是指什麼?

竺延風:關於情感化設計,主要是針對年輕化趨勢,在內外顏值上和風格上做更多個性化選擇。一個是顏值方面的選擇,一個是軟體方面的選擇,這個是反覆運算式的。

“東風高端乘用車不懼市場競爭”

記者:東風公司打造高端乘用車的規劃是怎樣的?

竺延風:東風A9是我們去年上市的高端乘用車,我們還告訴大家:第一,我們能夠造高端乘用車;第二,我們的產品品質提升了很多。東風A9的品質和穩定性非常好,高品質地造高端乘用車這個使命能夠達到,是第一代自主車的使命,也是對東風自主體系的歷練。過一陣子,東風還要發佈品牌詞,我們會濃縮體現在這個產品上。孟少農院士為東風轎車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就是風神(希臘語)。這個詞有很多內涵,和風神很像,標識也很好,兩隻燕子從大山中飛出來,這些元素給東風高端車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底蘊。汽車不僅僅是鋼鐵塑膠,還是一種文化。汽車產業是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東風高端乘用車不懼市場競爭,因為東風有完善的產品設計和產品規劃。

容錯機制在東風已經逐步建立起來

記者:東風公司是否有容錯機制?

竺延風:我們在25日當天授牌了一個工作室“樊愉工作室”,這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創新空間將有獨立的預算,不是傳統的平臺式考核,就是要讓他按照自己的興趣創新創造,我們根據他的成果選擇可產業化和商品化的技術。這些人才不願意有行政官員的味道,我們要給他支撐,建立支援體系,對他不是KPI式的考核。最近我給他留了一個作業,我說你將來的汽車能不能跳芭蕾?他就做出一個概念。這些東西能不能商業化,還有待更成熟的思考,但這種創意他可以很快做出來。容錯機制在我們這裡已經逐步建立起來了。科技失敗正是為別人的成功所進行的有益探索,這不能叫失敗。

東風不願意做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集成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記者:目前東風新能源汽車在國內處於什麼水準,與國際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相比還有哪些短板和不足?按照東風規劃,在2020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要達到36萬輛和100萬輛,市場佔有率要分別達到18%和20%。東風公司如何保證未來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的實現?

劉衛東:從汽車行業來說,任何一個汽車企業目前面臨的新能源汽車的壓力和挑戰都是巨大的。一直以來,東風對新能源汽車在戰略上始終予以高度重視。“九五”期間東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就已成立了汽車行業第一個專業化公司——東風電動車公司。這兩年新能源汽車很熱,大量車企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央企,東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一直走得比較平穩,因為我們非常注重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經營風險的管控。通過成本和風險管控,這幾年東風新能源業務實現了盈利。面向未來,東風新能源汽車業務會有幾個特點:

第一,東風始終堅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是對汽車技術的又一次革命,是高標準、高起點的。

第二,我們堅持技術領先,注重對關鍵技術和核心資源的掌控。東風堅持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近幾年所有的整車控制器、電池電機的控制系統都是東風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今年年底我們還將投入100億元,建立電池、電機、電控工業園。東風不願意做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集成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第三,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同時主動主導資源。我們任何的零部件供應商,包括電機電池,都是開放的,但一定是由東風公司主動主導的。因為汽車是東風的專長,我們不能放棄最核心的能力。

第四,東風始終堅持產品結構的完善。我們認為,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是多能源結構,純電動汽車是我們的首選,但東風不會只做純電動汽車。大家也看到了甲醇汽車、乙醇汽車等,我們一定要圍繞多能源結構去做汽車研發。

第五,我們堅持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化進程要不斷加快,同時,包括“三電”在內的很多零部件必須自己生產。

第六,面臨商業模式的挑戰。我們現在最大的挑戰不是新能源技術本身,而是創新商業模式。現在新能源汽車不是由傳統4S店銷售,而是大客戶定制居多,大量新能源網約車、租賃車都做得非常好。我們的東風出行、分時租賃平臺也已經在全國陸續開展業務。我們認為,“十三五”、“十四五”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定制化生產階段。

第七,始終注重風險管控。新能源技術變革非常快,用戶需求變化也非常快,現在很多運營還是示範運營,所以我們認為經營風險和安全風險管控是第一位的。安全比新能源更加重要,首先要保證駕乘人的安全。“十三五”時期,我們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是36萬輛,實現18%的市場佔有率,從措施來說,除了自主創新和自主生產外,東風還有合資等其他品牌,所以我們很有信心完成這一目標。

東風今年出口增長80%,全年達到7到8萬輛水準,占行業出口總量的10%

記者:東風公司海外事業的佈局和規劃是怎樣的?

劉衛東:中國汽車工業的出口一共有15年的時間,最高時全國一年出口97萬輛,2012年以後有所下滑,去年整體出口只有70萬輛。今年全行業大概是80萬輛左右,東風今年出口增長80%,約7到8萬輛的水準,占出口總量的10%。其中,商用車在全國排名第二,乘用車排名第五。

“十三五”期間,東風的年出口目標為15萬輛,主要基於是“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機遇。我們認為“十四五”是中國汽車工業必須走出去的一個轉捩點,國內市場進一步飽和,國外法規和技術標準進一步國際化,中國汽車開始大批量走出去。

東風的國際化戰略是“3+3+N”,核心是3條線。第一條線是堅定不移地做戰略市場,我們已經在伊朗、印尼等國實現KD生產,近期會在北非、西亞投產;第二條線是建立銷售公司,東風在俄羅斯的銷售公司去年已經成立,東風自己做管道、做服務,東風想通過管道來探索未來能不能把品牌和服務在海外市場建立起來;第三個是“N”,我們想繼續做一些機遇性儲備,特別是和其他央企一起借船出海。

東風國際戰略重點圍繞兩個模式展開,一個是探索行銷管道模式,東風想通過“十三五”期間的努力摸索一套真正“走出去”、“走進去”和“走上去”的道路。不僅“走出去”,還要“走進去”建廠,有自己的管道賣自己的品牌,“走上去”是不斷推動品牌向上。第二個是打造戰略市場,針對西亞市場,我們會圍繞“一帶一路”堅定地推動自己的戰略,近期重點是商用車,我們認為會有很大機會。

此外,東風現在大量應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通過VR看到工廠裝備的效率、運轉程度、後續管理的開發性等,神龍公司成都工廠已經應用這些技術。製造技術方面,未來機器人在焊裝體系上會有更廣泛的應用,總裝體系上也會開始應用。

記者:東風公司的情感化駕駛研發是指什麼?

竺延風:關於情感化設計,主要是針對年輕化趨勢,在內外顏值上和風格上做更多個性化選擇。一個是顏值方面的選擇,一個是軟體方面的選擇,這個是反覆運算式的。

“東風高端乘用車不懼市場競爭”

記者:東風公司打造高端乘用車的規劃是怎樣的?

竺延風:東風A9是我們去年上市的高端乘用車,我們還告訴大家:第一,我們能夠造高端乘用車;第二,我們的產品品質提升了很多。東風A9的品質和穩定性非常好,高品質地造高端乘用車這個使命能夠達到,是第一代自主車的使命,也是對東風自主體系的歷練。過一陣子,東風還要發佈品牌詞,我們會濃縮體現在這個產品上。孟少農院士為東風轎車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就是風神(希臘語)。這個詞有很多內涵,和風神很像,標識也很好,兩隻燕子從大山中飛出來,這些元素給東風高端車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化底蘊和品牌底蘊。汽車不僅僅是鋼鐵塑膠,還是一種文化。汽車產業是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東風高端乘用車不懼市場競爭,因為東風有完善的產品設計和產品規劃。

容錯機制在東風已經逐步建立起來

記者:東風公司是否有容錯機制?

竺延風:我們在25日當天授牌了一個工作室“樊愉工作室”,這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創新空間將有獨立的預算,不是傳統的平臺式考核,就是要讓他按照自己的興趣創新創造,我們根據他的成果選擇可產業化和商品化的技術。這些人才不願意有行政官員的味道,我們要給他支撐,建立支援體系,對他不是KPI式的考核。最近我給他留了一個作業,我說你將來的汽車能不能跳芭蕾?他就做出一個概念。這些東西能不能商業化,還有待更成熟的思考,但這種創意他可以很快做出來。容錯機制在我們這裡已經逐步建立起來了。科技失敗正是為別人的成功所進行的有益探索,這不能叫失敗。

東風不願意做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集成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記者:目前東風新能源汽車在國內處於什麼水準,與國際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相比還有哪些短板和不足?按照東風規劃,在2020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要達到36萬輛和100萬輛,市場佔有率要分別達到18%和20%。東風公司如何保證未來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的實現?

劉衛東:從汽車行業來說,任何一個汽車企業目前面臨的新能源汽車的壓力和挑戰都是巨大的。一直以來,東風對新能源汽車在戰略上始終予以高度重視。“九五”期間東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就已成立了汽車行業第一個專業化公司——東風電動車公司。這兩年新能源汽車很熱,大量車企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央企,東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一直走得比較平穩,因為我們非常注重核心能力的提升和經營風險的管控。通過成本和風險管控,這幾年東風新能源業務實現了盈利。面向未來,東風新能源汽車業務會有幾個特點:

第一,東風始終堅持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應該是對汽車技術的又一次革命,是高標準、高起點的。

第二,我們堅持技術領先,注重對關鍵技術和核心資源的掌控。東風堅持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近幾年所有的整車控制器、電池電機的控制系統都是東風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今年年底我們還將投入100億元,建立電池、電機、電控工業園。東風不願意做一個新能源汽車的集成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第三,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同時主動主導資源。我們任何的零部件供應商,包括電機電池,都是開放的,但一定是由東風公司主動主導的。因為汽車是東風的專長,我們不能放棄最核心的能力。

第四,東風始終堅持產品結構的完善。我們認為,中國未來的能源結構是多能源結構,純電動汽車是我們的首選,但東風不會只做純電動汽車。大家也看到了甲醇汽車、乙醇汽車等,我們一定要圍繞多能源結構去做汽車研發。

第五,我們堅持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化進程要不斷加快,同時,包括“三電”在內的很多零部件必須自己生產。

第六,面臨商業模式的挑戰。我們現在最大的挑戰不是新能源技術本身,而是創新商業模式。現在新能源汽車不是由傳統4S店銷售,而是大客戶定制居多,大量新能源網約車、租賃車都做得非常好。我們的東風出行、分時租賃平臺也已經在全國陸續開展業務。我們認為,“十三五”、“十四五”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定制化生產階段。

第七,始終注重風險管控。新能源技術變革非常快,用戶需求變化也非常快,現在很多運營還是示範運營,所以我們認為經營風險和安全風險管控是第一位的。安全比新能源更加重要,首先要保證駕乘人的安全。“十三五”時期,我們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是36萬輛,實現18%的市場佔有率,從措施來說,除了自主創新和自主生產外,東風還有合資等其他品牌,所以我們很有信心完成這一目標。

東風今年出口增長80%,全年達到7到8萬輛水準,占行業出口總量的10%

記者:東風公司海外事業的佈局和規劃是怎樣的?

劉衛東:中國汽車工業的出口一共有15年的時間,最高時全國一年出口97萬輛,2012年以後有所下滑,去年整體出口只有70萬輛。今年全行業大概是80萬輛左右,東風今年出口增長80%,約7到8萬輛的水準,占出口總量的10%。其中,商用車在全國排名第二,乘用車排名第五。

“十三五”期間,東風的年出口目標為15萬輛,主要基於是“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機遇。我們認為“十四五”是中國汽車工業必須走出去的一個轉捩點,國內市場進一步飽和,國外法規和技術標準進一步國際化,中國汽車開始大批量走出去。

東風的國際化戰略是“3+3+N”,核心是3條線。第一條線是堅定不移地做戰略市場,我們已經在伊朗、印尼等國實現KD生產,近期會在北非、西亞投產;第二條線是建立銷售公司,東風在俄羅斯的銷售公司去年已經成立,東風自己做管道、做服務,東風想通過管道來探索未來能不能把品牌和服務在海外市場建立起來;第三個是“N”,我們想繼續做一些機遇性儲備,特別是和其他央企一起借船出海。

東風國際戰略重點圍繞兩個模式展開,一個是探索行銷管道模式,東風想通過“十三五”期間的努力摸索一套真正“走出去”、“走進去”和“走上去”的道路。不僅“走出去”,還要“走進去”建廠,有自己的管道賣自己的品牌,“走上去”是不斷推動品牌向上。第二個是打造戰略市場,針對西亞市場,我們會圍繞“一帶一路”堅定地推動自己的戰略,近期重點是商用車,我們認為會有很大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