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的一個大臣唾沫濺了皇帝一臉,皇帝還未怪罪

曹皇后

宋仁宗時期很寵倖一位張貴妃, 也是很想立她為皇后, 可是由於怕朝臣反對也就沒有立成, 改立曹氏為皇后。 不過張氏也沒有使性子,

因為曹皇后比較的賢德也不與張貴妃爭奪, 張貴妃自己也很滿足, 畢竟自己就離皇后之位差一步, 而且皇帝也很寵倖自己所以沒有成為皇后也就算了。

包拯

張貴妃想讓皇帝任命自己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 可是在朝堂上說此事的時候,

恰好包拯當時擔任的是監察禦史和諫官, 包拯堅決反對此事, 宋仁宗沒辦法就改任張貴妃的伯父為節度使, 但是包拯還是不願意, 並且言辭激烈帶領七名言官與趙楨理論。 這時包拯的唾沫又飛濺到了趙楨臉上, 以往趙楨就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接受他的建議也不怪罪, 可是這次趙楨生氣的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個粗官, 何用掙?”言官唐介不客氣的回答說“節度使, 太祖太宗曾為之, 恐非粗官。 ”趙楨後來還是採納了言官的建議。 他回到後宮之後對張貴妃說:“汝只知道要宣徽使, 汝豈知包拯為禦史乎?”

張貴妃

這說明趙楨這個君王是個很有肚量的君主, 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為“守成賢主”。 張貴妃最後死後他不顧群臣反對毅然以皇后之禮為張貴妃下葬, 張貴妃雖然生前沒有被冊封為皇后, 可是死後宋仁宗趙楨冊封她為溫成皇后, 而且當時尚在世的曹皇后也並沒有異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