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車裡子沈洪:依託優勢資源做好用的產品

最近跟汽車電子行業同仁們交流, 普遍的說法都是市場越來越難做了。 作為以導航為主體訴求的車載電子產品, 無論是車機, 還是後視鏡, 產品利潤空間越來越低, 似乎顯現出走向衰落的趨勢, 而HUD產品, 貌似還沒有真正找准自己的定位。

而與此同時, 以前並不知名的智行至美, 卻憑藉著他們推出的車裡子產品逆市上揚, 不僅拿下了來自中國移動20萬台的訂單, 還傳出與車廠接洽的消息,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就一起走進智行至美, 跟車裡子產品的設計者, 智行至美CEO沈洪先生一起聊聊車裡子的這些事.

智行至美CEO沈洪

智行至美公司地處深圳前海自貿區, 我們的採訪就是在智行至美的辦公室進行的。 沈洪有著超過十年的後市場產品主導經驗, 對後市場產品有著深刻的理解。 如今作為企業CEO、車裡子產品設計者, 沈總跟我們透露了他對於當前後市場的產品發展趨勢的研判。

在紅海中尋找新路徑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 以手機為例, 智慧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 各種山寨廠商紛紛湧現, 再看近兩年, 只有為數不多的智慧手機品牌能夠在產品體驗上持續下功夫, 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 這說明, 中國消費者已經成長成熟了, 有了自己的消費品味, 對手機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起碼不是那些山寨手機能滿足的了。 車載電子產品也是如此, 不注重使用者體驗的產品註定要被消費者淘汰。

車裡子C1智慧輕車機

中國目前車載電子產品的發展方向有兩個, 第一是前裝, 第二是後裝。 走前裝方向的產品具有天然的優勢, 那就是跟汽車的適配度高, 風格調性與原車協調一致, 這就是俗話說的“好看”。 而前裝產品可能存在的劣勢就是, 基本是按照車廠的需求設計的, 但是車廠的需求未必能夠帶給車主很好的體驗, 比如一些豪華車品牌的導航, 操作起來說反人類有點過, 但是確實違反中國人的操作習慣,

這就是俗話說的“不好用”。

沈洪表示, “後裝市場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現在的汽車後市場環境之所以越來越低靡, 是因為很多廠商迫于競爭壓力只顧眼前利益, 追求短平快, 產品只是更多功能的堆砌, 製造銷售的噱頭, 山寨產品層出不窮, 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環節, 用戶需求分析和用戶體驗, 導致了車主使用者對後裝產品的失望”。

車裡子C1智能輕車機

所以, 好看又好用是智行至美產品的設計初衷。

沈洪表示, 公司成立之初, 智慧後視鏡正火, 但是他們在深度分析用戶需求後, 沒有跟風去做後視鏡, 而是抵住了當時的誘惑, 去做了一個全新類型的產品, 也就是在2016年10月份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車裡子C1智慧輕車機。 如今後視鏡廠商面臨的壓力, 也印證了當初堅持的正確, 那麼車裡子對用戶需求是怎麼把握的呢?

安全至上 把握用戶的痛點

沈洪說, 對於一些注重品質的車主來說一個最大的痛點, 就是加裝車載電子產品的時候要拆原車。 如果要加裝智慧後視鏡, 就要拆除原車的後視鏡,而現在很多原車後視鏡有很好的防眩效果,有的還有自動感應雨刮功能,智慧後視鏡裝上去之後,這些就都沒有了。如果要裝中控車載導航,需要動到很多結構件和電路。結構件拆裝過程是不是會損壞?裝完之後是否跟原來一樣嚴絲合縫,會不會有異響?線路處理會不會有安全隱患?這是很多車主擔心的事情。再者,剛提的新車,車主自己還沒摸過,因為加裝車載電子設備就要忍受拆車拆線的局面,很多消費者是無奈的,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不拆原車無損輕安裝的車載電子產品,給車主提供了一個可選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第二個痛點是因為視線不在路面導致行車安全隱患。行車過程中,平視無疑是最安全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眼睛始終可以注意到前方路況。假如車速為60公里/小時,視線離開前方路面1秒,就相當於盲駕17米。假設通過後視鏡導航的話,駕駛人要仰頭眼睛斜向上看螢幕,通過中控導航的話,駕駛人要低頭斜向下看。駕駛人看清楚導航資訊,所需時間又何止1秒。目前有些新款的車型都在中控臺上懸浮出一塊螢幕,因為螢幕處在駕駛人的平視視角內,這樣就可以保障駕駛人即便去看螢幕也可以做到眼不離路。車裡子智慧輕車機就被設計成固定在中控台的位置,而中控台安裝也是後裝市場智慧輕車機這一新品類的重要特徵。

車裡子C1是一款免拆原車的平視安全產品

另外,開車過程中不必要的操作也同樣會帶來安全隱患。比如開車過程中用手機接打電話,或者用手去螢幕上做點觸操作的時候,遇到突發情況,因為我們的一隻手不再方向盤上,很可能就錯過了做出應變的最重要的那1-2秒時間。沈洪說,他們提出了一個說法,叫“解放雙手”,不是說雙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要保證駕駛人雙手不會被非必要的駕駛操作佔用,始終保持在方向盤上,而駕駛人也始終保持在駕駛狀態。多功能方向盤的出現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車裡子產品的飛梭方控也是如此。

車裡子C1飛梭方控

沈洪解釋說,其實觸屏、聲控和飛梭方控三種操控方式對應著不同的使用場景。當使用者停車或怠速的狀態下,雙手自有了,可以採用觸屏這種操作,可以完成所有想要做的事情。當使用者的需求是需要在大量的資料中去篩選的時候,無疑語音控制是最高效的。比如,開車的時候要說出“打電話給張三”這樣的指令,系統就要調出你的電話本,根據姓名識別出張三,再關聯對應的電話號碼再做呼叫撥出的動作,這個過程,語音指令比用手操作都要快。而在行駛過程中,雙手在方向盤上,當用戶有精准需求,通過方控的物理按鍵是最快的操作,並且可以給到用戶及時的回饋。比如,開車的時候有電話打進來,直接在方控上按接聽按鍵,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出的最精准的操作。

從需求中誕生的創新 從嚴苛中磨煉的品質

當聊到產品的工藝和品質方面時候,沈洪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溢於言表,是什麼給到他的信心呢?

與原車融為一體的車裡子C1

智行至美擁有非常頂尖的工業設計團隊,整個團隊耗時半年完成了車裡子C1的工業設計,同時對於產品的工藝和品質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採用舜宇高清鏡頭,全鍍金PCB板,軍工級散熱鋁片等等。比如為了解決強光環境下螢幕反光的問題,在反復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後才確定了最終方案,就是目前車裡子產品採用的螢幕內凹5度的設計,保證了螢幕在強光下依舊有清晰的顯示效果。

沈洪堅信,不斷打造出好的產品,才是一個企業能夠長遠的資本,這些絕對是那些想賺快錢,沒有長遠眼光的廠商做不到的。

極簡的功能選擇 “只做駕駛場景下的功能”

談到產品的功能,沈洪提到要聚焦駕駛出行場景,給眾多眼花繚亂的功能做減法。他說“車裡子產品只做駕駛場景下的功能,並且去做到極致,對於一些不是駕駛場景下的功能是不會去做的”。

簡潔的畫面,極簡的功能選擇

比如說視頻播放,這對駕駛者來說並沒有用處,用戶開車的時候絕對不會看視頻,除非不怕出危險。不開車的場景下,要看視頻看電視,使用者肯定是選擇使用手機的,畢竟用手機觀視頻比車載設備方便太多了。所以車裡子需要做的是在駕駛中不方便用手機的時候的功能。

著眼未來 謀篇佈局

採訪中沈洪還透露,第二代車裡子的產品C2已經在研發中,新品也許會讓我們更加刮目相看,他希望C2能夠達到IPHONE3 到IPHONE5 的這種級別的體驗。那究竟會是怎麼樣的變化呢?

沈洪表示,目前一代車裡子產品,是希望把平視安全這種理念帶給所有消費者,並且搶佔汽車中控台這個被大家忽略的“處女地”。在他看來這款集合聯網、行車記錄儀、導航為一體的新品類,未來還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說,利用產品的攝像頭採集到的車輛前方資料,通過軟體演算法,系統分析,識別出對導航有直接影響的要素,再回饋給到用戶做更精准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導航指引。

這實際上屬於高度精准導航的範疇,需要涉及到幾乎整條產業鏈的支撐。對此沈洪表示,之所以敢做出這樣的產品設想,原因在於智行至美處在一個非常優越的行業生態位置。智行至美的合作夥伴囊括了導航引擎、圖像識別、軟體演算法到地圖資料等領域的知名企業,而且他們之間不是簡單的供需關係,而是深度滲透和相互融合。智行至美能夠獲得的資源支持,是其他任何後裝廠商所不能比擬的。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關鍵字是需求、安全、場景、作為一個產品設計者,沈洪確實有著近乎嚴苛的態度,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以軟硬數服一體化的思維在定義產品,我想這麼一家初創企業能拿下中國移動的20萬台的訂單也不足為奇了。據沈洪透露,目前已經有更多行業客戶和車廠客戶在跟智行至美接洽,對他們的產品和方案表現出極大興趣。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樂見這樣不盲從有追求的企業越做越好。

就要拆除原車的後視鏡,而現在很多原車後視鏡有很好的防眩效果,有的還有自動感應雨刮功能,智慧後視鏡裝上去之後,這些就都沒有了。如果要裝中控車載導航,需要動到很多結構件和電路。結構件拆裝過程是不是會損壞?裝完之後是否跟原來一樣嚴絲合縫,會不會有異響?線路處理會不會有安全隱患?這是很多車主擔心的事情。再者,剛提的新車,車主自己還沒摸過,因為加裝車載電子設備就要忍受拆車拆線的局面,很多消費者是無奈的,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不拆原車無損輕安裝的車載電子產品,給車主提供了一個可選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第二個痛點是因為視線不在路面導致行車安全隱患。行車過程中,平視無疑是最安全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眼睛始終可以注意到前方路況。假如車速為60公里/小時,視線離開前方路面1秒,就相當於盲駕17米。假設通過後視鏡導航的話,駕駛人要仰頭眼睛斜向上看螢幕,通過中控導航的話,駕駛人要低頭斜向下看。駕駛人看清楚導航資訊,所需時間又何止1秒。目前有些新款的車型都在中控臺上懸浮出一塊螢幕,因為螢幕處在駕駛人的平視視角內,這樣就可以保障駕駛人即便去看螢幕也可以做到眼不離路。車裡子智慧輕車機就被設計成固定在中控台的位置,而中控台安裝也是後裝市場智慧輕車機這一新品類的重要特徵。

車裡子C1是一款免拆原車的平視安全產品

另外,開車過程中不必要的操作也同樣會帶來安全隱患。比如開車過程中用手機接打電話,或者用手去螢幕上做點觸操作的時候,遇到突發情況,因為我們的一隻手不再方向盤上,很可能就錯過了做出應變的最重要的那1-2秒時間。沈洪說,他們提出了一個說法,叫“解放雙手”,不是說雙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要保證駕駛人雙手不會被非必要的駕駛操作佔用,始終保持在方向盤上,而駕駛人也始終保持在駕駛狀態。多功能方向盤的出現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車裡子產品的飛梭方控也是如此。

車裡子C1飛梭方控

沈洪解釋說,其實觸屏、聲控和飛梭方控三種操控方式對應著不同的使用場景。當使用者停車或怠速的狀態下,雙手自有了,可以採用觸屏這種操作,可以完成所有想要做的事情。當使用者的需求是需要在大量的資料中去篩選的時候,無疑語音控制是最高效的。比如,開車的時候要說出“打電話給張三”這樣的指令,系統就要調出你的電話本,根據姓名識別出張三,再關聯對應的電話號碼再做呼叫撥出的動作,這個過程,語音指令比用手操作都要快。而在行駛過程中,雙手在方向盤上,當用戶有精准需求,通過方控的物理按鍵是最快的操作,並且可以給到用戶及時的回饋。比如,開車的時候有電話打進來,直接在方控上按接聽按鍵,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出的最精准的操作。

從需求中誕生的創新 從嚴苛中磨煉的品質

當聊到產品的工藝和品質方面時候,沈洪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溢於言表,是什麼給到他的信心呢?

與原車融為一體的車裡子C1

智行至美擁有非常頂尖的工業設計團隊,整個團隊耗時半年完成了車裡子C1的工業設計,同時對於產品的工藝和品質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採用舜宇高清鏡頭,全鍍金PCB板,軍工級散熱鋁片等等。比如為了解決強光環境下螢幕反光的問題,在反復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後才確定了最終方案,就是目前車裡子產品採用的螢幕內凹5度的設計,保證了螢幕在強光下依舊有清晰的顯示效果。

沈洪堅信,不斷打造出好的產品,才是一個企業能夠長遠的資本,這些絕對是那些想賺快錢,沒有長遠眼光的廠商做不到的。

極簡的功能選擇 “只做駕駛場景下的功能”

談到產品的功能,沈洪提到要聚焦駕駛出行場景,給眾多眼花繚亂的功能做減法。他說“車裡子產品只做駕駛場景下的功能,並且去做到極致,對於一些不是駕駛場景下的功能是不會去做的”。

簡潔的畫面,極簡的功能選擇

比如說視頻播放,這對駕駛者來說並沒有用處,用戶開車的時候絕對不會看視頻,除非不怕出危險。不開車的場景下,要看視頻看電視,使用者肯定是選擇使用手機的,畢竟用手機觀視頻比車載設備方便太多了。所以車裡子需要做的是在駕駛中不方便用手機的時候的功能。

著眼未來 謀篇佈局

採訪中沈洪還透露,第二代車裡子的產品C2已經在研發中,新品也許會讓我們更加刮目相看,他希望C2能夠達到IPHONE3 到IPHONE5 的這種級別的體驗。那究竟會是怎麼樣的變化呢?

沈洪表示,目前一代車裡子產品,是希望把平視安全這種理念帶給所有消費者,並且搶佔汽車中控台這個被大家忽略的“處女地”。在他看來這款集合聯網、行車記錄儀、導航為一體的新品類,未來還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說,利用產品的攝像頭採集到的車輛前方資料,通過軟體演算法,系統分析,識別出對導航有直接影響的要素,再回饋給到用戶做更精准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導航指引。

這實際上屬於高度精准導航的範疇,需要涉及到幾乎整條產業鏈的支撐。對此沈洪表示,之所以敢做出這樣的產品設想,原因在於智行至美處在一個非常優越的行業生態位置。智行至美的合作夥伴囊括了導航引擎、圖像識別、軟體演算法到地圖資料等領域的知名企業,而且他們之間不是簡單的供需關係,而是深度滲透和相互融合。智行至美能夠獲得的資源支持,是其他任何後裝廠商所不能比擬的。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關鍵字是需求、安全、場景、作為一個產品設計者,沈洪確實有著近乎嚴苛的態度,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以軟硬數服一體化的思維在定義產品,我想這麼一家初創企業能拿下中國移動的20萬台的訂單也不足為奇了。據沈洪透露,目前已經有更多行業客戶和車廠客戶在跟智行至美接洽,對他們的產品和方案表現出極大興趣。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樂見這樣不盲從有追求的企業越做越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