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這種男人能出入後宮,與後妃有肌膚之親,皇帝卻只能默默忍受

自古以來, 後宮都是男人的禁地, 除皇帝以外, 任何男人都不得踏入後宮半步。 所以, 電視劇中常出現的王爺與妃子好上的劇情, 比如果郡王和嬛嬛日久生情, 在歷史上不會發生。 但後宮管理又需要男人, 很多重活累活宮女難以勝任, 於是便催生出太監這一特殊人群。

太監雖然也本是男人, 但畢竟下面沒有了, 讓皇帝放心。 不過, 在對太監的認識上大多數人可能還存在一點誤區, 以為皇帝信任太監是因為太監不可能和妃子發生那種事。 其實, 古代皇帝並沒有天真到那個地步, 以為妃子就不會和太監做出點什麼事情來。

每個皇帝都心知肚明, 對於那些不受寵倖的妃子而言, 常年的饑餓讓她們早已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皇帝對太監放心, 主要原因是太監不能生育, 不可能讓皇帝喜當爹。 也就是說, 使用太監可以確保皇子的身世清白, 避免皇位傳到外姓手中。

為了確保家天下的穩固, 皇帝們可謂費盡苦心。 然而, 凡事都有例外, 皇帝雖然可能禁止一切其他男人進入後宮, 卻無法禁止某種男人, 這種男人即便與後妃後肌膚之親, 皇帝們也只能默默忍受。

這種男人便是太醫。 太醫也稱御醫, 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是古代于宮中替皇帝及身份尊貴的妃子及皇族人醫治的人。 太醫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 起初地位較高, 可隨著朝代的更迭, 太醫的社會地位也逐步降低, 到明清時期, 官階最高不過四品, 連與宮中權閹也無法相提並論。

既然如此, 同是為後宮服務, 太醫的地位甚至不如權閹, 為何權閹再顯赫也是閹人, 而太醫卻不要閹割呢?

首先, 太醫雖是技術類人才, 但也讀過聖賢書, 士可殺不可辱, 太醫絕不會接受皇帝對他們如此摧殘。 況且, 一個連自己都身體不全的人, 怎麼好意思替他人看病?

其次, 太醫給後妃看病的方式特殊, 不需要與她們有太多緊密接觸。 太醫入宮看病, 妃子一般都是坐在簾子之後, 太醫透過薄紗觀望病情。

把脈時, 把一根絲線由太監遞到掛著帷帳的房間裡, 系在妃子的手腕上, 另一頭留在屋外太醫的手裡。 這就是所謂的“懸絲診脈”。

當然, 這種把脈方式效果有限, 當後妃患上重疾時, 必須詳細把脈。 這時候, 為避免太醫接觸到後妃的肌膚,

太監會在後妃手腕上墊上一塊薄紗, 讓太醫隔著薄紗切脈。

最後, 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太醫不像太監那樣, 24小時候為後妃服務。 太醫只是在後妃有病時, 在宮人的圍觀下為後妃治病, 很難有與後妃單獨接觸的機會, 出事的概率非常之小。

但俗話說得好, 一切皆有可能,歷史上後妃與太監傳緋聞的事,並非沒有。但皇帝也只能痛苦忍受,如果下令閹太監,且不說士大夫階層會群起攻之,恐怕也沒幾人願意到宮中當太醫。皇帝不可能一直讓太監給他看病吧,讓身體不全的人看病,豈不瘮得慌?

一切皆有可能,歷史上後妃與太監傳緋聞的事,並非沒有。但皇帝也只能痛苦忍受,如果下令閹太監,且不說士大夫階層會群起攻之,恐怕也沒幾人願意到宮中當太醫。皇帝不可能一直讓太監給他看病吧,讓身體不全的人看病,豈不瘮得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