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本是鬼神、邪神和瘟神,趙公明為何成了財神,關羽為什麼也是財神

神話的大千世界64:武財神趙公明和關羽

在我國民間, 財神這個話題很是複雜, 除了文財神比干和范蠡外, 民間還流傳著武財神的傳說, 而且不是一位, 而是兩位, 即是趙公明和關羽。

與比干和範蠡不同, 趙公明乃是一虛構人物, 在道教神話中, 他被稱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覺氏梵炁所化生。 他與鍾馗是老鄉, 都是終南山人氏。 秦時避世山中, 虔誠修道, 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 收之為徒, 並使其騎黑虎, 寧護丹室。 張天師煉丹功成, 分丹使趙公明食之。 這樣一來, 趙公明遂能變化無窮, 形似天師。

張天師命其守玄壇(即道教之齋壇)。 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 故又稱其趙玄壇。 因其身跨黑虎, 故又稱“黑虎玄壇”。

武財神趙公明像

趙公前的傳說, 由來已久。 早在晉代幹寶所撰《搜神記》中, 散騎侍郎王祐故事裡就有“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鐘士季,

各督數鬼下取人”的情節, 但此時他是作為冥神出現的。 在梁代陶弘景的《真誥·協昌期》中, 亦有“天帝告土下塚中中直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的說法, 也是一例。

傳說中隋文帝時, 趙公明等五位瘟神至人間降瘟, 趙公明又成為瘟神之一。 到了明代, 又把趙公明說成八部鬼帥之一, “各領鬼兵, 動億萬數, 周行人間”。 在這裡他成為作惡多端的瘟神。 其中趙公明專門向人間傳播痢疾, 此八個鬼王“虛毒嘯禍, 暴殺萬民, 枉夭無數”, 於是太上老君派張天師布下龍虎神兵, 前往翦滅。 經過數次鬥法, 八部鬼帥終於被降服。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傳說, 到了明代的《封神演義》中, 趙公明又成了峨眉山的道仙。 他武藝高強, 並有黑虎、鐵鞭和百發百中的定海珠、縛龍索等法寶,

是個十分厲害的角色。 他被聞太師請去與薑子牙抗衡, 因其助紂為虐, 終不免一死。 後薑子牙按元始天尊的旨意封神, 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一龍虎玄壇真君”之, 手下有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四神, 專司“迎祥納福, 追逃捕亡”。 至此, 趙公明才有了一點財神的模樣, 不再像先前那樣渾身充滿了邪氣、鬼氣和瘟氣。

趙公明之所以能成為財神, 其實是源於元明之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書, 在書中, 趙公明的形象是:頭戴鐵冠、手持鐵鞭, 面黑而多須, 跨虎。 這正是後世所供武財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 書中又稱其為正一元帥, 手下有八王猛將、六毒大神, 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 書中又稱他能“驅雷役電,

呼風喚雨, 除瘟翦瘧, 保病禳災”, 真是一個全能的神。 據此, 道教又將他也靈官馬元帥、關羽和溫瓊並稱“四大天將”, 在建醮祭典中常設立醮壇, 必有四大天將(元帥)紙制神像, 趙公明即製成騎虎執鞭樣式。

《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本是一助紂為虐的邪神

至於賜財功能, 《搜神大全》卷四稱他“買賣求財, 公能使之宜利和合。 但有公平之事, 可以對神禱, 無不如意。 ”自此, 趙公明司財、能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 備受民間歡迎, 而其瘟神、鬼帥的本來面目漸漸模糊。 至近代, 又有人附會說趙公明為回人, 不食豬肉, “每祀以燒酒牛肉, 俗謂齋玄壇”。 這大概與明朝初年鄭和七下西洋, 曾抵達阿拉伯國家, 多得珍奇異寶有關係, 所以民間有“回回獻寶”的俗語。 明清小說中也有不少“波斯胡”有奇寶的故事, 但趙公明本是虛構人物, 說他是回族人, 更屬無稽之談。 趙公明是道教神話創造的神, “回回”之說, 大約有“一回回”、“一次次”的含義, 表示獲財次數之多。

民間所供趙公明財神像都是頂盔披甲, 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十分的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和珊瑚之類,以加強財源聚集之效果。

趙公明在民間的影響很大,百姓多有奉祀,以求獲財獲福。趙公明助人得財的傳說也有許多,明代學者陸粲記載了以下一件軼事:

吳俗喜鬥蟋蟀,多以決賭財物。予裡人張廷芳者好此戲,為之輒敗,至鬻傢俱以償焉。歲歲複燃,遂蕩其產。

素敬事玄壇神(趙公明),乃以誠禱,訴其困苦,夜夢神曰:“爾勿憂,吾遣黑虎助爾。今化身在天妃宮東南角樹下,汝往取之。”張往,掘土獲一蟋蟀,深黑色而甚大。用以鬥,無弗勝者,旬日間獲利如所喪者加倍。

清人王有光在《吳下諺聯》中,也記載了類似的傳說,吳門一賣菜小販,求財于趙公明,夜裡夢見趙公明對他說:“虎頭上捉虱”。第二天一早,小販來到玄壇廟,聞神坐騎黑虎像耳中有蟋蟀叫,便將它給捉住,前往賭場爭鬥。一鬥而勝,再鬥再贏,贏了不少錢,於是他便將這只蟋蟀取名“虎氏”。

小販又將“虎氏”帶去大賭場,一個大富翁養了幾百隻蟋蟀,最厲害的一隻叫“有氏”。富翁一下就下注三千兩,小販驚得目瞪口呆,傾囊而出,又借了一些,才湊齊了五十兩。主持人勸小販放棄,小販死活不依。此時小販的許多熟人都來幫襯,這才湊足了七百兩。

富人同意降低賭注,於是兩蟲便開始爭鬥,鬥到醋處,有氏咬住虎氏,虎氏六足踞峙,拼死反抗。富翁神態自若,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而小販則驚得尿了一褲襠。忽然,虎氏往後一拔, 頭頸脫離身軀而兩翅撐立,作鬥牲之狀而鳴,一腔毒氣噓在有氏身上,有氏馬上死去。但裁判卻偏袒富翁,宣佈有氏獲勝。

小販本就是孤注一擲,心裡極度緊張,猛然一聽竟倒地而亡,好半天才醒了過來在,而斷頭虎氏猶堅翅而鳴。富翁見免了一場人命官司,就將自己押下的賭注都給了小販。賣菜人雖得了幾百兩銀子,但十分痛惜虎氏不能複生,夜裡他又夢見趙公明,財神對他說:“你命中該得的錢財就這麼多,不必悲傷。”

賭徒將賭博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賭徒最大的願望就是贏錢,於是就拼命乞求財神保佑。上面這些故事反映出賭徒對趙公明的虔誠和世俗的賭徒心理。但這樣說的話,趙公明保佑一些賭徒發財,真是有些是非不分的意味,實在是太不應該。

鬥蟋蟀是民間常見的賭博形式

但趙公明也有過不少正義之舉,救助過弱者,據明人王同軌《耳談》載:

嘉靖末,宜興染坊孀婦陳氏,有容色,一木客見而悅之,故以染屢過其家,誘餌百羰,凜不可犯。為謀者以數物夜擲其家,明日以盜聞於官。又賄胥隸系累窘辱,以冀其從。

婦益怒,惟日夜禱于玄壇神曰:“我家敬事尊神最久,獨不能為我佑乎!”是夜夢神語曰:“已命黑虎矣。”

木客聞之,猶罵癡婦,不旬日與六七客往山販木。從可間黑虎果出,隔越數人銜之而去。

對財神的崇拜,其實就是對金錢的崇拜。

《說文解字》說:“財,人所寶也”。《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民間俗話說:“有了千田想萬田,得了銀山想金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話反映了幾千年來人們對錢財的追求和狂熱崇拜,如今,趙公明和關公等財神堂而皇之地端坐在豪華店堂的最為醒目的位置上,他們也成為大小老闆們最為崇拜的偶像。

除了趙公明之外,民間還特別崇拜關羽,也將他奉為財神。關公真是一位“全能”的神,財神也是其功能之一。事實上,關羽和比干一樣,與財富絲毫不相干。相反,關羽還視錢財為糞土,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企圖以大量的錢財、高官和美女來收買關羽,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最終還是離開了曹操去尋找劉備去了。所以,關羽才被塑造成了“千古忠義第一人”,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形成了鮮明對比。

關羽也成了民間供奉的財神

關羽之所以能成為財神,也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人們特別是商人們敬佩關羽的忠誠和信義,是人們企圖用傳統道德秩序來規範經濟行為的一種強烈願望。廣大群眾也希望商人們以誠信為宗旨進行商業活動,能夠做到童叟無欺,商人們也要打出誠信的旗號來招攬顧客,誠信化身的關羽也就成為最為理想的公正人和保護神。但關羽的這種公正和監督作用也是十分的有限,無數不法商人並不知“誠信”二字為何物!如今社會奸商們的種種醜惡行為,真是為人不齒!就連嬰兒喝的奶粉也要摻進許多毒素,真是匪夷所思!他們抬出關羽,不過是為了求財求利。關公若是泉下有知,真不知要作何感想!

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十分的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和珊瑚之類,以加強財源聚集之效果。

趙公明在民間的影響很大,百姓多有奉祀,以求獲財獲福。趙公明助人得財的傳說也有許多,明代學者陸粲記載了以下一件軼事:

吳俗喜鬥蟋蟀,多以決賭財物。予裡人張廷芳者好此戲,為之輒敗,至鬻傢俱以償焉。歲歲複燃,遂蕩其產。

素敬事玄壇神(趙公明),乃以誠禱,訴其困苦,夜夢神曰:“爾勿憂,吾遣黑虎助爾。今化身在天妃宮東南角樹下,汝往取之。”張往,掘土獲一蟋蟀,深黑色而甚大。用以鬥,無弗勝者,旬日間獲利如所喪者加倍。

清人王有光在《吳下諺聯》中,也記載了類似的傳說,吳門一賣菜小販,求財于趙公明,夜裡夢見趙公明對他說:“虎頭上捉虱”。第二天一早,小販來到玄壇廟,聞神坐騎黑虎像耳中有蟋蟀叫,便將它給捉住,前往賭場爭鬥。一鬥而勝,再鬥再贏,贏了不少錢,於是他便將這只蟋蟀取名“虎氏”。

小販又將“虎氏”帶去大賭場,一個大富翁養了幾百隻蟋蟀,最厲害的一隻叫“有氏”。富翁一下就下注三千兩,小販驚得目瞪口呆,傾囊而出,又借了一些,才湊齊了五十兩。主持人勸小販放棄,小販死活不依。此時小販的許多熟人都來幫襯,這才湊足了七百兩。

富人同意降低賭注,於是兩蟲便開始爭鬥,鬥到醋處,有氏咬住虎氏,虎氏六足踞峙,拼死反抗。富翁神態自若,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而小販則驚得尿了一褲襠。忽然,虎氏往後一拔, 頭頸脫離身軀而兩翅撐立,作鬥牲之狀而鳴,一腔毒氣噓在有氏身上,有氏馬上死去。但裁判卻偏袒富翁,宣佈有氏獲勝。

小販本就是孤注一擲,心裡極度緊張,猛然一聽竟倒地而亡,好半天才醒了過來在,而斷頭虎氏猶堅翅而鳴。富翁見免了一場人命官司,就將自己押下的賭注都給了小販。賣菜人雖得了幾百兩銀子,但十分痛惜虎氏不能複生,夜裡他又夢見趙公明,財神對他說:“你命中該得的錢財就這麼多,不必悲傷。”

賭徒將賭博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賭徒最大的願望就是贏錢,於是就拼命乞求財神保佑。上面這些故事反映出賭徒對趙公明的虔誠和世俗的賭徒心理。但這樣說的話,趙公明保佑一些賭徒發財,真是有些是非不分的意味,實在是太不應該。

鬥蟋蟀是民間常見的賭博形式

但趙公明也有過不少正義之舉,救助過弱者,據明人王同軌《耳談》載:

嘉靖末,宜興染坊孀婦陳氏,有容色,一木客見而悅之,故以染屢過其家,誘餌百羰,凜不可犯。為謀者以數物夜擲其家,明日以盜聞於官。又賄胥隸系累窘辱,以冀其從。

婦益怒,惟日夜禱于玄壇神曰:“我家敬事尊神最久,獨不能為我佑乎!”是夜夢神語曰:“已命黑虎矣。”

木客聞之,猶罵癡婦,不旬日與六七客往山販木。從可間黑虎果出,隔越數人銜之而去。

對財神的崇拜,其實就是對金錢的崇拜。

《說文解字》說:“財,人所寶也”。《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民間俗話說:“有了千田想萬田,得了銀山想金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些話反映了幾千年來人們對錢財的追求和狂熱崇拜,如今,趙公明和關公等財神堂而皇之地端坐在豪華店堂的最為醒目的位置上,他們也成為大小老闆們最為崇拜的偶像。

除了趙公明之外,民間還特別崇拜關羽,也將他奉為財神。關公真是一位“全能”的神,財神也是其功能之一。事實上,關羽和比干一樣,與財富絲毫不相干。相反,關羽還視錢財為糞土,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企圖以大量的錢財、高官和美女來收買關羽,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最終還是離開了曹操去尋找劉備去了。所以,關羽才被塑造成了“千古忠義第一人”,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形成了鮮明對比。

關羽也成了民間供奉的財神

關羽之所以能成為財神,也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人們特別是商人們敬佩關羽的忠誠和信義,是人們企圖用傳統道德秩序來規範經濟行為的一種強烈願望。廣大群眾也希望商人們以誠信為宗旨進行商業活動,能夠做到童叟無欺,商人們也要打出誠信的旗號來招攬顧客,誠信化身的關羽也就成為最為理想的公正人和保護神。但關羽的這種公正和監督作用也是十分的有限,無數不法商人並不知“誠信”二字為何物!如今社會奸商們的種種醜惡行為,真是為人不齒!就連嬰兒喝的奶粉也要摻進許多毒素,真是匪夷所思!他們抬出關羽,不過是為了求財求利。關公若是泉下有知,真不知要作何感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