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衛生間同層滲漏治理技術

工程概況

北京某社區高層住宅樓住戶衛生間, 單套建築面積約 10m2, 牆面、地面鋪設大理石, 內安裝馬桶、洗面台、淋浴噴灑等衛生設備。

衛生間相鄰空間地面鋪設木地板, 牆面粉刷內牆塗料。 住戶入住後不久, 發現衛生間相鄰空間地面及牆面濕氣較大, 隨著時間推移, 地面鋪設的木地板逐漸發黴、變質、變黑, 牆面粉刷的塗層逐漸粉化、開裂、翹皮、脫落, 影響住戶的居住環境。 物業管理部門認為是用戶使用不當, 將洗漱水溢出造成, 用戶予以否認。 由於滲漏的原因與責任不明, 問題一年多未能解決。

滲漏原因分析

該衛生間採用的是塗膜防水層。 據瞭解, 防水塗層品質無問題, 牆面防水高度符合規範要求, 淋水和蓄水無滲漏, 使用中也未發現上層向下層滲漏的問題。 經現場查勘發現:衛生間存在同層水準滲漏, 滲漏部位在衛生間門口;衛生間防水層品質無問題,

但衛生間防水設計存在問題。 分析滲漏原因為以下3個方面。

1)衛生間地面標高設計不符合國標 GB 50209—2010《建築地面工程施工品質驗收規範》中對有排水(或其他液體) 要求的建築地面面層與相連接各類面層的標高差的強制條文規定。 該建築樓面板同在一個標高, 衛生間地面不僅沒有低於相鄰空間地面, 相反, 實際衛生間完成面反而高出相鄰空間地面 30 mm, 形成了內高外低狀況。

2)衛生間地面石材採用普通水泥砂漿鋪設, 水泥砂漿粘結層無防水性能, 地面滲透水飽和後必定向低處流淌, 或向薄弱部位滲漏。

3)衛生間門口又未設置擋水門檻, 地面的積水通過門口逐步滲透到相鄰空間地面, 又通過毛細作用返到牆面上, 致使牆面發黴、變質。

治理方案

本治理方案採用在衛生間門口增設擋水措施的局部治理方案。

治理工程分以下4個步驟進行▼▼▼▼

1)拆除衛生間門口處的飾面層及砂漿墊層直至防水層, 拆除範圍包括門口過門石及砂漿墊層, 門口(內側寬度不小於150 mm、長度為門的寬度+400mm, 兩頭分別為200 mm)範圍內的飾面層及砂漿墊層。

2)門口處澆築聚合物細石混凝土擋水門檻, 抹平壓光。 擋水門檻高度應高出衛生間地面飾面層完成面10 mm 以上。

3)採用與衛生間原防水材料相容的防水塗料作防水層。 新做防水層與衛生間地面及側牆原防水層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 mm, 塗層應塗刷至擋水門檻平面, 並包裹飾面層完成面以下的門框部位。

4)採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恢復墊層及粘貼飾面層。

結語

本案例採用的治理方案, 對症下藥, 破壞性小, 工期短, 維修成本低, 是一個優化的方案。 但是, 如果衛生間地面標高按規範要求設計, 或門口設置擋水門檻, 就不會出現本案例的問題。

Hello, 夥伴們

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