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的成名之路——鎮守朝鮮12年,多次粉碎日本侵朝陰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敗, 不僅水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代表中國陸軍的綠營和八旗以及漢族官僚李鴻章的地主武裝淮軍被日本陸軍打的體無完膚, 原形畢露。 由於馬關條約的簽訂, 在列強的覬覦下, 清政府放棄了制海權。 於是建立維護自己對內統治的現代陸軍迫不及待。 1895年清政府在天津小站設立武備新軍, 軍務處大臣榮祿, 直隸總督李鴻章力保袁世凱訓練新軍。 , 耳熟能詳的大家都知道小站新軍成了袁世凱的政治軍事資本, 那麼年僅35歲的袁世凱何以得到清廷的重視呢?

這與袁世凱在朝鮮的出色表現密不可分。 1882年, 朝鮮發生壬午軍亂, 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嘩變, 成功奪權;朝鮮王妃閔妃一党與大院君有隙, 請求清廷出兵平亂, 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 袁世凱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

殺死了幾十名兵變參與者。 戰鬥中, 袁世凱一路放槍, 帶頭沖在最前面, 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 兵變很快得以平定。 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將他讚揚了一番, 說他“治軍嚴肅, 調度有方, 爭先攻剿, 尤為奮勇”, 報以首功。 隨後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 當年23歲的袁世凱則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 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袁世凱留鎮朝鮮期間, 得到了朝鮮上下的一致好評, 朝鮮人士稱讚他:“明達夙成, 留京師(漢城)期年, 大得都民之心”。 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鮮士大夫結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鮮被稱為“袁司馬”。

朝鮮在中日之間的位置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党”人士發動甲申政變, 試圖推翻“事大黨”把持的政權, 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派人奔赴清營求助, 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 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 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 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

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 袁世凱也因這一事件受到李鴻章等人的重視, 年僅26歲的他被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位同三品道員, 左右朝鮮政局, 儼然朝鮮的太上皇。 袁世凱在朝鮮期間, 時常出入朝鮮宮廷, 並且讓朝鮮高宗按照藩國禮儀迎接上國欽差, 明確清朝和朝鮮的宗藩關係。

朝鮮王室

他還防止朝鮮向外國借款、阻撓朝鮮向西方國家派駐公使, 袁世凱干涉朝鮮內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鮮國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滿, 清廷中也不斷有人彈劾他。 比如1888年1月朝鮮國王李熙致函請求清廷撤袁世凱, 隨後朝鮮駐華官員金明圭奉李熙之命, 請求李鴻章換人。 清廷內的張謇、張佩綸等也曾攻擊袁世凱“侈然自大, 虛驕尚氣, 久留朝鮮, 於大局無益”。 李鴻章力排眾議, 不僅讓袁世凱繼續留朝任職, 並於1890年2月給袁世凱寫了“血性忠誠, 才識英敏, 力持大局, 獨為其難”的評語。 的確, 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雖然由於其年輕氣盛而採取一些過激、粗暴的手段, 但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戰爭前還多次曾經派人暗殺袁世凱,只不過沒有成功。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戰爭前還多次曾經派人暗殺袁世凱,只不過沒有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