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鵲解西遊記之銅台府四:好心送回財寶卻被誣陷,可見好人難做

搶劫了寇員外的那夥強盜和唐僧同路, 而且還走到了唐僧前面, 正在山坳裡分金銀, 看到師徒四人走了過來, 他們都認識唐僧等人,

因為寇員外送他們的時候非常風光, 整個銅台府都驚動了, 強盜以為唐僧隨身一定帶了很多金銀, 於是乾脆一起給搶了吧。 具體細節不寫了, 大家看原著可以看到這夥強盜是正正經經混過江湖的, 看他們說話的口氣, 絕對是江湖中人。 這本書雖然妖精不少, 但是正經在江湖上混的不多, 都是臨時下凡, 端著我是誰誰誰的架子。 雖然紅孩兒也是臨時下凡, 但是他是正經混過江湖的, 帶著小妖們去拆土地廟宇, 剝山神衣裳, 都是典型的黑社會玩法,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江湖人。 紅孩兒有著非常顯著的只屬於他自己的特點, 一是膽大包天, 沒有他不敢想不敢幹的, 敢冒風險, 雖然在小西天後收斂了很多, 但是還是很膽大;二是他做起事情來沒有框框,
比如在滅法國居然要給取經團隊拉皮條, 那種話是個正經人就說不出口, 但是他不在乎, 他只要結果;三是他和孫悟空的關係是建立在尊敬上而不是畏懼上, 他敬重孫悟空的為人, 但是也敢直截了當地爭取自己的利益, 別人要個官做繞一堆彎子, 但是他卻敢對孫悟空說, 我覺得我的本事和功勞應該當佛, 一點不繞彎子。

這夥強盜從口氣看, 除了紅孩兒也沒誰了。 強盜的意思是搶了唐僧的盤纏, 奪了白馬, 然後湊到一起大家分。 於是拿著兵器將路給堵住了, 排開陣勢, 叫著無非是“要從此處過, 留下買路財”之類的話, 說白了就是剪徑劫道的。 這都快到西天了, 怎麼遇到剪徑的了?這還是西天嗎?唐僧在馬上嚇得直哆嗦,

豬八戒和沙僧也有點心慌, 都將孫悟空當做了主心骨問他:“怎的了, 怎的了!苦奈得半夜雨天, 又早遇強徒斷路, 誠所謂禍不單行也!”意思是問孫悟空:這怎麼回事呀, 你治下的地盤怎麼這個樣子呀?這幫傢伙是不是你搞出來的呀?如果這些人是孫悟空的人, 當然是不能打的。 行者笑道:“師父莫怕, 兄弟勿憂, 等老孫去問他一問。 ”首先是笑, 孫悟空心裡是有底的, 西天什麼樣子他很清楚, 不可能真的有人來西天剪徑, 他估計應該和牛魔王、鐵扇公主的事情有關, 但是具體什麼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孫悟空火眼金睛, 馬上就知道是誰了, 首先手臂叉在胸前問強盜們, 你們是幹什麼的?賊徒喝道:“這廝不知死活,

敢來問我!你額顱下沒眼, 不認得我是大王爺爺?快將買路錢來, 放你過去!”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這個強盜的膽量, 知道為什麼是二郎神去告狀而讓紅孩兒去劫道了吧, 二郎神那種規矩人是說不出這種話的。 孫悟空聞言, 滿面陪笑道:“你原來是剪徑的強盜!”知道了強盜的元神, 又通過對話知道是紅孩兒, 孫悟空在逗他, 你咋幹上這個了?賊徒發狠要殺孫悟空, 孫悟空裝作很害怕的樣子, 首先道歉多有衝撞, 然後讓強盜放了唐僧三人先過去, 把自己留下就行了。 強盜同意了, 讓其他人留下行李就放行了。

孫悟空在打開包袱的時候用了定身法, 將三十幾個強盜定住了。 是不是多此一舉?如果用定身法, 完全不用支開唐僧他們對吧,

直接用就是了。 這只能說明在唐僧等人離開的短暫時間內, 孫悟空從紅孩兒嘴裡知道了寇家的情況, 讓唐僧等人走的目的是不想讓他們聽見這個對話。 之後孫悟空將師父和師弟叫了回來, 然後對強盜們進行了審問。

看強盜們是怎麼說的:

眾賊道:“老爺, 我們不是久慣做賊的, 都是好人家子弟。 只因不才, 吃酒賭錢, 宿娼頑耍, 將父祖家業盡花費了, 一向無干, 又無錢用。 訪知銅台府城中寇員外家資財豪富, 昨日合夥, 當晚乘夜雨昏黑, 就去打劫。 劫的有些金銀服飾, 在這路北下山凹裡正自分贓, 忽見老爺們來。 內中有認得是寇員外送行的, 必定身邊有物;又見行李沉重, 白馬快走, 人心不足, 故又來邀截。 豈知老爺有大神通法力, 將我們困住。萬望老爺慈悲,收去那劫的財物,饒了我的性命也!”

雖然說是眾賊,應該主要是紅孩兒那張巧嘴,這裡面說了這麼幾個意思:

1、最初不是賊,而是因為遊手好閒將家業都荒廢了才當強盜的。

還記得在四十回紅孩兒訴說自己悲慘身世時所說的那段話嗎?祖父是紅百萬,父親荒廢家私變成了紅十萬。昆侖山沒來得及繼位就被害了,所以紅十萬說的不是孫悟空,而是牛魔王建立的商朝,地盤小了權力小了不說,因為不是王族而被其他幾大豪門聯手推翻,之後只能變成江湖人打家劫舍。意思就是官家不給活路就拉山頭的意思,這個時候說這個,也有點提醒和威脅的意思,主要是說給孫悟空和豬八戒聽的。

2、知道寇員外家很富裕,所以才劫了他們家,搶了這些金銀。

這幾句說了現在的情形,在孫悟空不幫忙的情況下,寇員外(牛魔王)已經去地府給神龍送身體零件了,沒有外力的幫忙百分之百是回不來了。鐵扇公主已經做出了選擇,寧可不要王位,也要和地藏王菩薩和解,希望他獲得身體後離開地府。

3、覺得取經團隊應該拿了寇員外不少錢,所以才劫取經團隊。

現在的問題就是寇員外回不來了,希望孫悟空能夠幫忙。

話說得有利有禮有節,既通告了鐵扇公主那邊的妥協,又提醒如果趕盡殺絕的後果非常嚴重,是不是回去希望他們能夠好好考慮。

說一下,為什麼鐵扇公主那邊折騰了半個月就是不肯在王位這件事上妥協呢?他們有什麼資本非要競爭王位不可。那麼我們就要看看鐵扇公主的父親東嶽天齊的血統是什麼?柳樹的樣子象什麼?一顆大樹,然後一條一條如同細縷樣的枝條是不是?這是誰和誰的混血呢?從他的尊貴地位看,肯定是有木系王族人參果樹的血統,另一個呢?枝條象不像鳳凰的尾羽?我覺得應該是木系和火系兩個王族的混血。人參果樹沒有嫡子,所以王族混血的孩子有繼位的優先權,排在柳樹前面的有金木混血的孩子和水木混血的孩子,金木的孩子已經歐我了,水木當初是個女子並且外嫁,所以柳樹繼位是可以的,但是現在的水木不是女子,而是豬八戒,無論如何豬八戒都應該排在東嶽天齊的前面,再讓東嶽天齊繼承木系的王位就非常不合適了。在鐵扇公主明知他們繼位元具有非法性的情況下,為什麼還非要爭這個王位不可呢?這就說明背後有人在慫恿,誰?鳳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想法應該是這樣的,東嶽天齊有鳳凰的血統,而且牛魔王又是東嶽天齊的女婿,加上自己所擁有的火系,這樣三個王族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勢力,特別是在南山放棄了王位的情況下,一旦形成這樣一個勢力,是可以挑戰孫悟空的權力的。孫悟空能不知道太上老君在想什麼嗎?所以在木系的王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堅決不妥協,非豬八戒不可,斬斷這樣一個中央政權之外的龐大政治聯盟。在孫悟空制定的:不允許拉攏外族勢力參與本族內部的奪嫡鬥爭和不允許插手別族的內部事務這兩條紅線,太上老君都踩了。在玉華州奎木狼的態度可以看出,太上老君希望讓和自己比較親的奎木狼成為王位繼承人,並且想通過和南山家通婚堵孫悟空的嘴,在銅台府又慫恿鐵扇公主在讓地藏王菩薩離開地府這件事裡面塞私貨,想讓孫悟空同意東嶽天齊成為王位繼承人,這絕對是有再次進入王族勾心鬥角,矛盾重重的混亂局面的危險。所以孫悟空心裡對太上老君肯定會非常不滿,這也是後來讓大鵬繼承火系王位的關鍵因素。

盜賊並沒有說殺害了寇員外這件事,如果說了唐僧肯定不會同意他們離開,只是說劫了他們家的金銀財帛。唐僧聽了猛然吃了一驚,慌忙站起道:“悟空,寇老員外十分好善,如何招此災厄?”還能有什麼原因?娶了一個倒楣老婆唄!但是孫悟空不能這麼說,只是說因為寇員外送取經團隊的時候太過招搖被人家盯上了,意思就是這件事我們是有責任的,不能不管。三藏道:“我們擾他半月,感激厚恩,無以為報,不如將此財富護送他家,卻不是一件好事?”這句話雖然是商量的口氣,但是句句在理,其他人無法辯駁,還能體現唐僧慈悲。孫悟空同意將財寶返還給寇家,那麼怎麼解決那些盜賊呢?自己人當然不能殺,況且人家說了,並不是賊寇出身,是臨時賊,而且唐僧對殺人很忌諱,所以就將三十幾個賊都給放了。

孫悟空本來就想要再回去,別人不管,牛魔王是不能不管的,於是將財寶駝在馬背上,豬八戒也擔著一擔子金銀,沙僧擔著行李往回走。正走著,追捕的官兵來了,豬八戒還以為強盜又回來了,沙僧認為不是,讓孫悟空幫忙看看,孫悟空看過之後,只對沙僧悄悄地說:“師父的災星又到了,此必是官兵捕賊之意。”果然,官兵將取經團隊給圍了,然後將四個人給綁了起來抓走了。看四個人的反應:唐三藏,戰戰兢兢,滴淚難言。豬八戒,絮絮叨叨,心中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躊躇。孫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這說明唐僧對事情是迷糊的,不知道怎麼回事,怎麼好心就落到這個下場呢?豬八戒心中抱怨,抱怨誰?唐僧唄,說不走你不聽,事情沒解決走得了嗎?這不又被抓了?沙僧躊躇啥呢?就是要不要將孫悟空私下告訴他的話告訴唐僧等人。孫悟空是知道怎麼回事的,本來還想找個什麼理由回去將事情給解決了,看到官兵來抓正好省了很多力氣。

取經團隊被銅台府的刺史正堂抓住,首先獎賞了跟著官軍一起抓人的民快,然後看了賊贓返還給寇家,最後就是提審了。作者對這個刺史正堂的定位是:平生正直,素性賢良。少年向雪案攻書,早歲在金鑾對策。常懷忠義之心,每切仁慈之念。名揚青史播千年,龔、黃再見;聲振黃堂傳萬古,卓、魯重生。可以說對這個人的評價相當地高,那麼這個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也應該是神仙臨凡,他少年時就開始參與國家大事,但是一生沒有帝王的命,都是給人家幹活的官吏,他在下界當官時是一個循吏,人品了得,那麼這個人是誰呢?這本書還有誰和這個人非常象呢?有一個,就是鳳仙郡的郡守,也就是大禹。大禹的特點有兩個:工作效率高,還有一幫忠心耿耿追隨他的大禹神兵。從鳳仙郡的分析可以得知,大禹是太陽的人,具體是誰沒說,而這一難讓大禹的形象更加立體,具體這個人是誰我後面說。

首先刺史問唐僧為什麼要搶劫?這典型的恩將仇報嘛!唐僧這時候還在辯白:自己是取經的僧人,不是賊,有通關文牒作為證據,只是在路上遇到強盜,為了感激寇員外齋僧的恩情才將財富送回來,結果被誤抓了。唐僧說的都是實話,但是只有證言沒有證據,刺史一句話就給堵回去了:你既然報恩,就應該將賊人抓起來回來報官,就算你說的是實話也是黑吃黑,何況你很可能是撒謊,是看到被抓住了,才說你是為了報恩。現在寇梁點名告你們謀財殺人,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報應呀!當初因為嫌棄孫悟空打殺強盜不知道念了多少緊箍咒,還轟走了孫悟空兩次,現在報應在唐僧身上了。

唐僧聞言,一似大海烹舟,魂飛魄喪,強盜的罪名就算坐實了,而且這次並不是孫悟空的主意,都是按照唐僧的意思做的。沒有打殺強盜,也沒有抓住,而是本著慈悲心腸給放了,過去唐僧總認為孫悟空會連累自己,現在倒好,唐僧面對的是這一路上最怕的攤上人命官司。於是大叫:“悟空,你何不上來折辯?”意思是,想想辦法呀,該怎麼辦呀?行者道:“有贓是實,折辯何為!”還有什麼說的?賊贓有,訴狀有,已經形成了一條證據鏈,官家判案是看證據的,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強調的蕭何律法的原因,管理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法度,唐僧從小就是和尚,就知道念經,對於世俗世界根本就沒有概念,以為只要好心就一定OK,這次吃虧了吧。

刺史正堂也認為證據確鑿,就要對唐僧上刑,什麼刑罰呢?箍頭,其實就是給唐僧釋厄,這一路上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受了很多苦,現在需要唐僧為念緊箍咒釋厄,也就是自己承受和孫悟空相同的疼痛,孫悟空知道這一難唐僧跑不了,必須承受和緊箍咒相同的痛苦才行,但是孫悟空比較善良,他知道唐僧承受不了,於是對刺史說點火、持刀、劫財、殺人都是自己,懲罰我好了,不要牽連其他人。也許孫悟空對於金箍沒有辦法,但是凡間的刑罰是動不了他的,結果孫悟空沒事,但是箍頭的繩索都斷了,正好刺史有其他公務,就將四個人暫時收押。

古代獄吏幾代都不能科舉,就是因為他們私權很大,所以這種人是萬萬得罪不得的。將四個人推入監牢後,就開始揍四個人,唐僧疼痛難忍問孫悟空該怎麼辦?可見唐僧對於世俗世界真的一無所知,孫悟空告訴他,這個時候應該賄賂獄吏,身上沒錢,就將錦襴袈裟給他們,唐僧一聽,如刀刺其心,畢竟是佛祖給的,拿去行賄是不是不敬佛祖呀?最後實在承受不了挨打,才同意孫悟空的主意將錦襴袈裟給了獄吏。

錦襴袈裟是個寶物,獄吏們看著不知道該怎麼分,於是找來了本司的獄官,問問應該怎麼辦?獄官將兩個包袱都翻了一遍,最後看到了通關文牒,覺得事情大條了,確認這些人是和尚不是強盜,於是讓獄吏不要動唐僧包袱裡面的東西,等刺史回來決斷。

到了夜裡四更三點,行者看其他幾個人也不呻吟了,都睡了,他暗想道:“師父該有這一夜牢獄之災。老孫不開口折辯,不使法力者,蓋為此耳。如今四更將盡,災將滿矣,我須去打點打點,天明好出牢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根據這句話說九九八十一難都是安排好的,這絕對是錯的,唐僧之所以有一夜的牢獄之災是因為唐僧要釋另一個厄,是什麼呢?就是李世民遊地府的厄。觀音為了逼迫李世民承認唐僧是昆侖山家的人去取經,設計了李世民遊地府進行脅迫,這個事不可能什麼都不算就過去了,這個地方叫地靈縣,也相當於地獄,唐僧被抓被揍也相當於被地府勾魂進行刑罰,所以孫悟空不能管,必須要讓唐僧受這一夜的苦。唐僧被迫用袈裟行賄也是因為李世民在地獄被迫借相良的一庫金銀讓那些無主的冤魂投胎轉世。既然頭箍的罪孫悟空替唐僧受了,那麼唐僧就必須要替地藏王承受得罪李世民的罪過,所以唐僧想什麼苦都不受就出去是不可能的,這事孫悟空知道。

將我們困住。萬望老爺慈悲,收去那劫的財物,饒了我的性命也!”

雖然說是眾賊,應該主要是紅孩兒那張巧嘴,這裡面說了這麼幾個意思:

1、最初不是賊,而是因為遊手好閒將家業都荒廢了才當強盜的。

還記得在四十回紅孩兒訴說自己悲慘身世時所說的那段話嗎?祖父是紅百萬,父親荒廢家私變成了紅十萬。昆侖山沒來得及繼位就被害了,所以紅十萬說的不是孫悟空,而是牛魔王建立的商朝,地盤小了權力小了不說,因為不是王族而被其他幾大豪門聯手推翻,之後只能變成江湖人打家劫舍。意思就是官家不給活路就拉山頭的意思,這個時候說這個,也有點提醒和威脅的意思,主要是說給孫悟空和豬八戒聽的。

2、知道寇員外家很富裕,所以才劫了他們家,搶了這些金銀。

這幾句說了現在的情形,在孫悟空不幫忙的情況下,寇員外(牛魔王)已經去地府給神龍送身體零件了,沒有外力的幫忙百分之百是回不來了。鐵扇公主已經做出了選擇,寧可不要王位,也要和地藏王菩薩和解,希望他獲得身體後離開地府。

3、覺得取經團隊應該拿了寇員外不少錢,所以才劫取經團隊。

現在的問題就是寇員外回不來了,希望孫悟空能夠幫忙。

話說得有利有禮有節,既通告了鐵扇公主那邊的妥協,又提醒如果趕盡殺絕的後果非常嚴重,是不是回去希望他們能夠好好考慮。

說一下,為什麼鐵扇公主那邊折騰了半個月就是不肯在王位這件事上妥協呢?他們有什麼資本非要競爭王位不可。那麼我們就要看看鐵扇公主的父親東嶽天齊的血統是什麼?柳樹的樣子象什麼?一顆大樹,然後一條一條如同細縷樣的枝條是不是?這是誰和誰的混血呢?從他的尊貴地位看,肯定是有木系王族人參果樹的血統,另一個呢?枝條象不像鳳凰的尾羽?我覺得應該是木系和火系兩個王族的混血。人參果樹沒有嫡子,所以王族混血的孩子有繼位的優先權,排在柳樹前面的有金木混血的孩子和水木混血的孩子,金木的孩子已經歐我了,水木當初是個女子並且外嫁,所以柳樹繼位是可以的,但是現在的水木不是女子,而是豬八戒,無論如何豬八戒都應該排在東嶽天齊的前面,再讓東嶽天齊繼承木系的王位就非常不合適了。在鐵扇公主明知他們繼位元具有非法性的情況下,為什麼還非要爭這個王位不可呢?這就說明背後有人在慫恿,誰?鳳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想法應該是這樣的,東嶽天齊有鳳凰的血統,而且牛魔王又是東嶽天齊的女婿,加上自己所擁有的火系,這樣三個王族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勢力,特別是在南山放棄了王位的情況下,一旦形成這樣一個勢力,是可以挑戰孫悟空的權力的。孫悟空能不知道太上老君在想什麼嗎?所以在木系的王位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堅決不妥協,非豬八戒不可,斬斷這樣一個中央政權之外的龐大政治聯盟。在孫悟空制定的:不允許拉攏外族勢力參與本族內部的奪嫡鬥爭和不允許插手別族的內部事務這兩條紅線,太上老君都踩了。在玉華州奎木狼的態度可以看出,太上老君希望讓和自己比較親的奎木狼成為王位繼承人,並且想通過和南山家通婚堵孫悟空的嘴,在銅台府又慫恿鐵扇公主在讓地藏王菩薩離開地府這件事裡面塞私貨,想讓孫悟空同意東嶽天齊成為王位繼承人,這絕對是有再次進入王族勾心鬥角,矛盾重重的混亂局面的危險。所以孫悟空心裡對太上老君肯定會非常不滿,這也是後來讓大鵬繼承火系王位的關鍵因素。

盜賊並沒有說殺害了寇員外這件事,如果說了唐僧肯定不會同意他們離開,只是說劫了他們家的金銀財帛。唐僧聽了猛然吃了一驚,慌忙站起道:“悟空,寇老員外十分好善,如何招此災厄?”還能有什麼原因?娶了一個倒楣老婆唄!但是孫悟空不能這麼說,只是說因為寇員外送取經團隊的時候太過招搖被人家盯上了,意思就是這件事我們是有責任的,不能不管。三藏道:“我們擾他半月,感激厚恩,無以為報,不如將此財富護送他家,卻不是一件好事?”這句話雖然是商量的口氣,但是句句在理,其他人無法辯駁,還能體現唐僧慈悲。孫悟空同意將財寶返還給寇家,那麼怎麼解決那些盜賊呢?自己人當然不能殺,況且人家說了,並不是賊寇出身,是臨時賊,而且唐僧對殺人很忌諱,所以就將三十幾個賊都給放了。

孫悟空本來就想要再回去,別人不管,牛魔王是不能不管的,於是將財寶駝在馬背上,豬八戒也擔著一擔子金銀,沙僧擔著行李往回走。正走著,追捕的官兵來了,豬八戒還以為強盜又回來了,沙僧認為不是,讓孫悟空幫忙看看,孫悟空看過之後,只對沙僧悄悄地說:“師父的災星又到了,此必是官兵捕賊之意。”果然,官兵將取經團隊給圍了,然後將四個人給綁了起來抓走了。看四個人的反應:唐三藏,戰戰兢兢,滴淚難言。豬八戒,絮絮叨叨,心中報怨。沙和尚,囊突突,意下躊躇。孫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這說明唐僧對事情是迷糊的,不知道怎麼回事,怎麼好心就落到這個下場呢?豬八戒心中抱怨,抱怨誰?唐僧唄,說不走你不聽,事情沒解決走得了嗎?這不又被抓了?沙僧躊躇啥呢?就是要不要將孫悟空私下告訴他的話告訴唐僧等人。孫悟空是知道怎麼回事的,本來還想找個什麼理由回去將事情給解決了,看到官兵來抓正好省了很多力氣。

取經團隊被銅台府的刺史正堂抓住,首先獎賞了跟著官軍一起抓人的民快,然後看了賊贓返還給寇家,最後就是提審了。作者對這個刺史正堂的定位是:平生正直,素性賢良。少年向雪案攻書,早歲在金鑾對策。常懷忠義之心,每切仁慈之念。名揚青史播千年,龔、黃再見;聲振黃堂傳萬古,卓、魯重生。可以說對這個人的評價相當地高,那麼這個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也應該是神仙臨凡,他少年時就開始參與國家大事,但是一生沒有帝王的命,都是給人家幹活的官吏,他在下界當官時是一個循吏,人品了得,那麼這個人是誰呢?這本書還有誰和這個人非常象呢?有一個,就是鳳仙郡的郡守,也就是大禹。大禹的特點有兩個:工作效率高,還有一幫忠心耿耿追隨他的大禹神兵。從鳳仙郡的分析可以得知,大禹是太陽的人,具體是誰沒說,而這一難讓大禹的形象更加立體,具體這個人是誰我後面說。

首先刺史問唐僧為什麼要搶劫?這典型的恩將仇報嘛!唐僧這時候還在辯白:自己是取經的僧人,不是賊,有通關文牒作為證據,只是在路上遇到強盜,為了感激寇員外齋僧的恩情才將財富送回來,結果被誤抓了。唐僧說的都是實話,但是只有證言沒有證據,刺史一句話就給堵回去了:你既然報恩,就應該將賊人抓起來回來報官,就算你說的是實話也是黑吃黑,何況你很可能是撒謊,是看到被抓住了,才說你是為了報恩。現在寇梁點名告你們謀財殺人,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報應呀!當初因為嫌棄孫悟空打殺強盜不知道念了多少緊箍咒,還轟走了孫悟空兩次,現在報應在唐僧身上了。

唐僧聞言,一似大海烹舟,魂飛魄喪,強盜的罪名就算坐實了,而且這次並不是孫悟空的主意,都是按照唐僧的意思做的。沒有打殺強盜,也沒有抓住,而是本著慈悲心腸給放了,過去唐僧總認為孫悟空會連累自己,現在倒好,唐僧面對的是這一路上最怕的攤上人命官司。於是大叫:“悟空,你何不上來折辯?”意思是,想想辦法呀,該怎麼辦呀?行者道:“有贓是實,折辯何為!”還有什麼說的?賊贓有,訴狀有,已經形成了一條證據鏈,官家判案是看證據的,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強調的蕭何律法的原因,管理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法度,唐僧從小就是和尚,就知道念經,對於世俗世界根本就沒有概念,以為只要好心就一定OK,這次吃虧了吧。

刺史正堂也認為證據確鑿,就要對唐僧上刑,什麼刑罰呢?箍頭,其實就是給唐僧釋厄,這一路上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受了很多苦,現在需要唐僧為念緊箍咒釋厄,也就是自己承受和孫悟空相同的疼痛,孫悟空知道這一難唐僧跑不了,必須承受和緊箍咒相同的痛苦才行,但是孫悟空比較善良,他知道唐僧承受不了,於是對刺史說點火、持刀、劫財、殺人都是自己,懲罰我好了,不要牽連其他人。也許孫悟空對於金箍沒有辦法,但是凡間的刑罰是動不了他的,結果孫悟空沒事,但是箍頭的繩索都斷了,正好刺史有其他公務,就將四個人暫時收押。

古代獄吏幾代都不能科舉,就是因為他們私權很大,所以這種人是萬萬得罪不得的。將四個人推入監牢後,就開始揍四個人,唐僧疼痛難忍問孫悟空該怎麼辦?可見唐僧對於世俗世界真的一無所知,孫悟空告訴他,這個時候應該賄賂獄吏,身上沒錢,就將錦襴袈裟給他們,唐僧一聽,如刀刺其心,畢竟是佛祖給的,拿去行賄是不是不敬佛祖呀?最後實在承受不了挨打,才同意孫悟空的主意將錦襴袈裟給了獄吏。

錦襴袈裟是個寶物,獄吏們看著不知道該怎麼分,於是找來了本司的獄官,問問應該怎麼辦?獄官將兩個包袱都翻了一遍,最後看到了通關文牒,覺得事情大條了,確認這些人是和尚不是強盜,於是讓獄吏不要動唐僧包袱裡面的東西,等刺史回來決斷。

到了夜裡四更三點,行者看其他幾個人也不呻吟了,都睡了,他暗想道:“師父該有這一夜牢獄之災。老孫不開口折辯,不使法力者,蓋為此耳。如今四更將盡,災將滿矣,我須去打點打點,天明好出牢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根據這句話說九九八十一難都是安排好的,這絕對是錯的,唐僧之所以有一夜的牢獄之災是因為唐僧要釋另一個厄,是什麼呢?就是李世民遊地府的厄。觀音為了逼迫李世民承認唐僧是昆侖山家的人去取經,設計了李世民遊地府進行脅迫,這個事不可能什麼都不算就過去了,這個地方叫地靈縣,也相當於地獄,唐僧被抓被揍也相當於被地府勾魂進行刑罰,所以孫悟空不能管,必須要讓唐僧受這一夜的苦。唐僧被迫用袈裟行賄也是因為李世民在地獄被迫借相良的一庫金銀讓那些無主的冤魂投胎轉世。既然頭箍的罪孫悟空替唐僧受了,那麼唐僧就必須要替地藏王承受得罪李世民的罪過,所以唐僧想什麼苦都不受就出去是不可能的,這事孫悟空知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