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最早的車步騎協同戰術是由誰創建的?並非戚繼光

眾所周知, 明代戚繼光在駐守北方邊境時, 曾創制了一套以戰車為依託, 車步騎各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 對戰蒙古大軍取得了奇效。 然而, 這套劃時代的戰術, 發明者卻並非戚繼光, 而是另有其人。

魏勝, 南宋抗金名將, 曾在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以少勝多, 三戰三捷, 大破金軍。 但真正使得魏勝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佔據突出的地位的, 是他在抗金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一套車步騎協同戰術。

由於宋代騎兵力量薄弱, 不少有識之士在以步制騎、以車制騎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特別是戰車這一古老的武器, 到宋代時出現了一個發展高峰。 據史書記載, 宋代的戰車分輕型、中型、大型和特型戰車。 針對不同的戰場環境, 均有相應的戰車匹配。 比如, 有專門運糧的板車, 平時運糧, 戰時可作為防護;還有專門用於巷戰的巷戰車, 適於在狹小地帶使用。

魏勝專門設計了一種如意戰車, 其形制目前已不可考。 但從使用情況看, 應該屬於大型戰車。 同時, 他還製造了用於發射床弩的弩車, 用於拋石攻擊的砲車。 每輛如意戰車安有大槍數十支, 車上有抵禦箭矢的木牌, 前面及兩側以氈布覆蓋, 兩人即可推行, 而掩蔽士兵可達50人。 平時行進時, 如意戰車可作為輜重車輛使用, 作戰時, 則可抵禦對方的箭矢、騎兵衝擊。 尤其是, 步兵可以以戰車為掩護, 向前推進, 頗似近現代以坦克掩護步兵衝鋒的戰術。

兩軍對壘時, 如意戰車在最外層列陣, 防禦對方的進攻。 弩車則作為陣門, 陣中為砲車。 床弩的威力十分巨大, 箭如短矛, 射程達數百步, 一箭可射數人, 好像串糖葫蘆一般。 而拋石機的威力則更不用說了, 除了普通的石彈, 還可以發射火彈。 戰鬥打響後, 魏勝首先用弩、砲攻擊敵軍。 當敵軍迫進時, 陣中刀斧手、槍手便以如意戰車為依託, 對敵軍進行殺傷。 一般來說, 經過這兩波打擊, 敵軍便已開始陷入混亂。 此時, 兩翼騎兵作為突擊力量, 從側翼包抄,

給敵軍進行最後的一擊。

當敵軍退卻, 如意戰車陣也可以整體向前移動, 繼續通過弩、砲遠端追擊。 行軍過程中, 如果與敵人遭遇, 把車停下就可以列陣, 十分方便。 魏勝的發明, 也引起了南宋王朝的高度重視, 專門下詔製造如意戰車, 令各軍廣為使用。

戚繼光的車步騎協同戰術正是從此脫胎而來。 所不同的是, 戚繼光根據時代的發展, 大量使用了火器, 火器兵占戰鬥員的50%以上。 在宋代以前, 如漢朝也有類似的戰車結陣對抗騎兵的戰例, 但尚不夠成熟。 所以, 魏勝堪稱是中國古代車步騎戰術運用的標誌性人物,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