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變法英雄譚嗣同名句竟然是抄襲自這個反復小人

戊戌變法的大英雄譚嗣同痛感變法失敗, 勸梁啟超到日本使館避禍, 自己卻竟日不出, 以待捕者。

日本友人幫助梁啟超出逃的同時,

也勸譚嗣同到日本避難日本, 說:“你們中國有句老話,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你留得此身, 將來可以重整旗鼓, 于國家於自己不是更有利嗎?”

譚嗣同慨然回答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 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 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請自嗣同始。 ”並言:“自古以來, 未有不流血而能成大事者。 我願流血以待後人。 ”

譚嗣同被捕後在獄中寫下了震爍古今的《獄中題壁》, 詩雲: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該詩詞句慷慨, 詞意激蕩飛揚, 散發出一股充塞天地間的浩然大氣。

可是, 很多人不知道, 詩中最有名的“我自橫刀向天笑”一句, 竟然剽竊之作。 剽竊的對象, 還是很為世人所不齒的卑鄙無恥、反復無常的大奸大惡之徒苗沛霖的作品。

苗沛霖, 字雨三, 安徽鳳台武家集人, 生於清嘉慶年間, 讀書異常刻苦, 但到了三十歲才考中秀才, 要以這速度躋身宦途, 前景實在不讓人看好。

倍感失落的苗沛霖在一個獨坐書齋的冬夜寫下了他的代表作:《秋霄獨坐》, 詩雲:

手披殘卷對青燈, 獨坐搴帷數列星;

六幅屏開秋黯黯, 一堂蟲鳴夜冥冥。

杜鵑啼血霜華白, 魑魅窺人燈火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 此生休再誤窮經。

苗沛霖比譚嗣同早出生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 譚嗣同抄襲苗沛霖的詩句, 那是無庸置疑的了。 在這首詩裡, 苗沛霖生出了班超投筆從戎的念頭, 一腔橫刀向天、抗擊命運的豪情噴薄而出!

坊間有段子說, 苗沛霖本人雖然科舉不得意, 但卻有學生考中了進士。 該學生榮歸故里, 特設謝恩師宴。 苗沛霖認為, 謝師宴, 主要是感謝老師的, 那麼自己應該是這場宴會的主角。 哪知赴宴的還有縣、府兩級官吏。 入席時, 知縣把府官推到了上座, 苗沛霖看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被占,

一時控制不住, 就摑了知縣一個巴掌, 揚長而去。 回到家冷靜下來, 擔心遭到知縣報復, 就帶領家丁壯兵, 先下手為強, 斬殺了知縣, 然後扯起大旗, 拉起了一支團練隊伍, 勢力遍及皖北數縣。

此說雖不可信, 但苗沛霖殺人的心是時時都有的。

苗沛霖在另一首《故園》中更加充分地體現了他的淩厲殺氣:

故園東望草離離, 戰壘連珠卷畫旗;

乘勢欲吞狼虎肉, 借刀爭剝牛馬皮。

知兵亂世原非福, 老死寒窗豈算奇?

為鱉為鼇終不免, 不如大海作蛟螭。

苗沛霖在靜候著投身大海“作蛟螭”的機會。

不久,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 苗沛霖既看不起太平天國, 也對滿清王朝倍感到失望, 自題了一幅楹聯:

什麼天主教, 敢稱天父天兄, 喪天倫,

滅天理, 竟把青天白日攪得天昏, 何時伸天討天威, 天才有眼;

這些地方官, 盡是地痞地棍, 暗地鬼, 明地人, 可憐福地名區鬧成地獄, 到處抽地丁地稅, 地也無皮。

不過, 太平天國興起, 也讓苗沛霖找到了拋掉書本、拎起刀子的機會, 他響應清政府的號召, 大辦團練, 兩年內就打造出了一支地方勢力。

真正讓苗沛霖崛起的時間是1856年。

這年正月, 由張樂行為首的撚軍攻掠到鳳台縣, 把盤踞在武家集的地主武裝打得一敗塗地, 而苗沛霖的團練還能自成一軍。

於是, 四鄉八鄰都把苗沛霖當成了一尊神來供奉。

苗沛霖也不負眾望, 聯合起各鄉各鎮, 挑溝築寨, 建立出一座座壕溝深掘的城堡, 多次擊潰了撚軍的劫掠, 有力地保障了地方安全。

於是,苗沛霖的人氣爆棚,勢力迅劇膨脹,很快就據圩寨數千,擁眾十余萬,儼然亂世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勢力。

這樣一股大勢力,最先被清政府徵用。

在清欽差大臣勝保的舉薦下,苗沛霖以“剿撚”有功,在1857年到1860年的三年中,先後十二次得加官晉爵,由一個五品官而知州,知府,再到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督辦淮北團練,官居二品。

可以說,這時的苗沛霖可以與曾國藩在同一地位分庭抗禮了。

但苗沛霖的野心明顯比曾國藩大。

1860年十月,英法聯軍攻陷了北京。

咸豐帝倉皇奔逃熱河。

勝保致信苗沛霖,要他率精銳入京勤王。

苗沛霖卻認為清庭政府氣數已盡,學習起自己的同鄉前輩朱元璋來,在蒙城僭稱“河北天順王”,建立天順王國。

為了把淮北的湘軍驅逐出境,苗沛霖率先對駐紮潁州的湘軍發難,殺死湘軍數人。

湘軍首領曾國藩深知在太平天國和撚軍的攻略下不宜再樹強敵,忍氣吞聲主動奏請撤出壽州、正陽防區。

這個結果,苗沛霖並不滿意。

苗沛霖覺得自己的天順王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度,那就必須讓清王朝告別這個世界。

1861年二月,苗沛霖大舉進攻壽州,公開跟清王朝叫板。

為了儘快儘早地滅亡清王朝,苗沛霖一面與宿敵張樂行的撚軍交好,一面與駐紮在廬州的太平天國陳玉成部聯絡,表示願意“蓄髮”歸順,天平天國由此封苗沛霖為“奏王”。

該年十月,苗沛霖攻破壽州城,俘獲了安徽巡撫翁同書等大吏。

次年正月,苗沛霖又與張樂行部撚軍、太平軍聯合,大舉進攻潁州。

然而,讓苗沛霖想不到的是,清廷在曾國藩等名臣的勉力支撐下,居然大難不死,挺過了難關,大軍雲集皖北。

這種情形下,潁州難以輕取。

苗沛霖心生渺茫,幾經思量,厚著臉皮聯繫上老熟人勝保,要求“反正”。

當此用人之際,清廷勉強釋除前嫌,重新接納了苗沛霖,但要其上交投名狀:從背後攻擊太平軍和撚軍,取下兩軍首領陳玉成和張樂行的腦袋。

心狠手辣的苗沛霖二話不說,立刻會同勝保的部隊與潁州城內的清軍裡外夾擊,大敗太平軍和撚軍。

苗沛霖還將張樂行死死圍困在潁上,差一點就割下了張樂行的腦袋。

可就是這個“差一點”,清廷大為不滿,指責苗沛霖“反正”的誠意不夠。

張樂行在部將的死護下已歸回了雉河集。

苗沛霖咬咬牙,把要上交的投名狀鎖定在陳玉成身上。他遣心腹部將扮成乞丐前往廬州,哄騙陳玉成到壽州和自己合兵奪取汴京

陳玉成在廬州已被清軍圍困得喘不過氣來了,已是窮途末路,於是病急亂投醫,率部北上,與苗沛霖會合。

這次,苗沛霖得手了,將陳玉成手腳麻利地捆綁好,送交老熟人勝保。

陳玉成氣恨交加,怒斥苗沛霖:“爾真是無賴小人!牆頭一根草,風吹兩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

陳玉成死了,天平天國不久也垮臺了,撚軍也被殺散殆盡了。

陳玉成說苗沛霖是“牆頭一根草,風吹兩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苗沛霖的確就是這樣的人。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背景下,他睡不安寢,悍然高呼:“我輩所為,終難一死,不如先發制人。”

1863年5月,苗沛霖在鳳台誓師,再次舉起反清大旗。

為了激勵士氣,他還作了一首《滿江紅》:

匹馬西風,幾踏遍關山夜月;

看今夜霜華掌大,征衣似鐵。

逸興頓辭陶令菊,雄心待咽蘇卿雪。

歎江南江北盡沉淪,紅羊劫。

情不惜,妻孥別;心不為,功名熱;

只隨身兵法,孫吳幾頁。

猛虎山中行就縛,妖星天末看將滅。

趁秋波挽袖涴(讀臥)羅袍,沙場血。

然而太平天國和撚軍運動已經結束,清廷已經隱然“中興”,苗沛霖成了一隻秋後的螞蚱,於該年十二月戰死蒙城,結束了他反復無常的一生。

於是,苗沛霖的人氣爆棚,勢力迅劇膨脹,很快就據圩寨數千,擁眾十余萬,儼然亂世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勢力。

這樣一股大勢力,最先被清政府徵用。

在清欽差大臣勝保的舉薦下,苗沛霖以“剿撚”有功,在1857年到1860年的三年中,先後十二次得加官晉爵,由一個五品官而知州,知府,再到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督辦淮北團練,官居二品。

可以說,這時的苗沛霖可以與曾國藩在同一地位分庭抗禮了。

但苗沛霖的野心明顯比曾國藩大。

1860年十月,英法聯軍攻陷了北京。

咸豐帝倉皇奔逃熱河。

勝保致信苗沛霖,要他率精銳入京勤王。

苗沛霖卻認為清庭政府氣數已盡,學習起自己的同鄉前輩朱元璋來,在蒙城僭稱“河北天順王”,建立天順王國。

為了把淮北的湘軍驅逐出境,苗沛霖率先對駐紮潁州的湘軍發難,殺死湘軍數人。

湘軍首領曾國藩深知在太平天國和撚軍的攻略下不宜再樹強敵,忍氣吞聲主動奏請撤出壽州、正陽防區。

這個結果,苗沛霖並不滿意。

苗沛霖覺得自己的天順王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度,那就必須讓清王朝告別這個世界。

1861年二月,苗沛霖大舉進攻壽州,公開跟清王朝叫板。

為了儘快儘早地滅亡清王朝,苗沛霖一面與宿敵張樂行的撚軍交好,一面與駐紮在廬州的太平天國陳玉成部聯絡,表示願意“蓄髮”歸順,天平天國由此封苗沛霖為“奏王”。

該年十月,苗沛霖攻破壽州城,俘獲了安徽巡撫翁同書等大吏。

次年正月,苗沛霖又與張樂行部撚軍、太平軍聯合,大舉進攻潁州。

然而,讓苗沛霖想不到的是,清廷在曾國藩等名臣的勉力支撐下,居然大難不死,挺過了難關,大軍雲集皖北。

這種情形下,潁州難以輕取。

苗沛霖心生渺茫,幾經思量,厚著臉皮聯繫上老熟人勝保,要求“反正”。

當此用人之際,清廷勉強釋除前嫌,重新接納了苗沛霖,但要其上交投名狀:從背後攻擊太平軍和撚軍,取下兩軍首領陳玉成和張樂行的腦袋。

心狠手辣的苗沛霖二話不說,立刻會同勝保的部隊與潁州城內的清軍裡外夾擊,大敗太平軍和撚軍。

苗沛霖還將張樂行死死圍困在潁上,差一點就割下了張樂行的腦袋。

可就是這個“差一點”,清廷大為不滿,指責苗沛霖“反正”的誠意不夠。

張樂行在部將的死護下已歸回了雉河集。

苗沛霖咬咬牙,把要上交的投名狀鎖定在陳玉成身上。他遣心腹部將扮成乞丐前往廬州,哄騙陳玉成到壽州和自己合兵奪取汴京

陳玉成在廬州已被清軍圍困得喘不過氣來了,已是窮途末路,於是病急亂投醫,率部北上,與苗沛霖會合。

這次,苗沛霖得手了,將陳玉成手腳麻利地捆綁好,送交老熟人勝保。

陳玉成氣恨交加,怒斥苗沛霖:“爾真是無賴小人!牆頭一根草,風吹兩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

陳玉成死了,天平天國不久也垮臺了,撚軍也被殺散殆盡了。

陳玉成說苗沛霖是“牆頭一根草,風吹兩面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苗沛霖的確就是這樣的人。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背景下,他睡不安寢,悍然高呼:“我輩所為,終難一死,不如先發制人。”

1863年5月,苗沛霖在鳳台誓師,再次舉起反清大旗。

為了激勵士氣,他還作了一首《滿江紅》:

匹馬西風,幾踏遍關山夜月;

看今夜霜華掌大,征衣似鐵。

逸興頓辭陶令菊,雄心待咽蘇卿雪。

歎江南江北盡沉淪,紅羊劫。

情不惜,妻孥別;心不為,功名熱;

只隨身兵法,孫吳幾頁。

猛虎山中行就縛,妖星天末看將滅。

趁秋波挽袖涴(讀臥)羅袍,沙場血。

然而太平天國和撚軍運動已經結束,清廷已經隱然“中興”,苗沛霖成了一隻秋後的螞蚱,於該年十二月戰死蒙城,結束了他反復無常的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