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迅與光復會的關係:魯迅是否加入過光復會

魯迅雖然和光復會成員之間交往甚密, 而且他也親歷了整個光復會的誕生過程, 但他究竟是否參加過光復會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定論。 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主要是因為, 雖然魯迅和光復會的很多成員在一些觀念上很是接近, 但在行為方式上畢竟存在差異。

魯迅一生與光復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親歷了光復會從醞釀到誕生的全過程;他與光復會諸領袖和會員之間或師或友, 在他的筆下, 多次出現光復會黨人的名字和事蹟, 他的不少著名的小說和散文, 都是以光復會會員的生平事蹟作為背景來描寫的。 魯迅逝世後, 學術界有關魯迅本人究竟有否加入過光復會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 認為魯迅加入過光復會的包括魯迅當年的同學、同事、摯友與學生, 如許壽裳、沈瓞民、胡風、馮雪峰等人, 也包括許多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 所以國內外學術界人士大都贊同他們的觀點。

魯迅與許多光復會成員有過交往, 僅見諸魯迅作品和書信的就有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許壽裳、秋瑾、徐錫麟、陳伯平、沈瓞民、蔣觀雲、馬宗漢、孫德卿、陳儀、陳子英、范愛農、沈鈞業、蔣尊簋、陶冶公、王金髮、經亨頤、何燮侯、張光耀、王子余等30餘人。

這些人絕大部分是紹興人。 他們與魯迅之間在思想上、事業上也互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從交往的層面看, 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師輩類, 主要是章太炎和蔡元培兩位大師。 二是好友類, 以陶成章和許壽裳為代表。 三是朋友與同志的關係, 如徐錫麟與秋瑾。

辛亥革命前, 包括徐、秋、陶、蔡和魯迅在內的光復會志士, 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清廷的賣國政策, 祖國的山河破碎, 無不憂心如焚, 不論是秋瑾的“金甌雖破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徐錫麟的“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屍還”, 還是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觀念是一致的。

但在行為方式上, 魯迅與光復會諸領袖之間存在著差異:一是他始終沒有處於反清武裝鬥爭第一線, 對於暗殺之類的過激行為也持保留態度。 二是魯迅的個性不喜歡抛頭露面。 一般場合下並不鋒芒畢露。 三是魯迅長於思考, 能深層次地觀察問題。 光復會的領導人物始終把打倒清朝皇帝作為革命的最大目標,

對於推翻封建帝制以後, 建立什麼樣的“新國”雖有過憧憬, 但卻是十分渺茫的。 正如魯迅後來所說的那樣:“光復會……可以說連夠得上政綱的政綱都沒有。 而同為光復會成員的魯迅則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由於他不倦的“上下求索”精神, 他的目光比同時代人要遠大, 他的思想比同時代人要深刻, 他對於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也更為強烈與堅決。 魯迅站在革命方面, 自始至終口誅筆伐, 展開鬥爭, 魯迅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 超出了一般民主革命家的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