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湖是隕石“砸”出來的嗎?

在我國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的南部有一個美麗的湖泊, 湖的西岸和南岸呈現出規則的圓弧形, 仿佛一輪美麗的新月鑲嵌在中華大地上, 整個湖面約2000多平方公里, 湖中還點綴著51個島嶼,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態使得這裡成為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 也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這就是太湖。

衛星圖拍攝的太湖外貌

前些年,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幾位教授提出一個論點:太湖是隕石撞出來的。 也就是說, 太湖是一個巨大的隕石坑。 這一學說又分“隕石撞擊成因說”和“彗星爆炸成因說”兩種。

隕石撞擊說認為:距今5000萬年前, 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北東方向撞擊地面, 造成相當於1000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巨大衝擊, 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隕石坑, 即現在的太湖。

隕石撞擊模擬圖

彗星爆炸成因說認為:4800年前, 一顆直徑50公里的相當於一個超級大雪球的彗星, 從東北向西南砸向太湖地區並在上空爆炸分裂成許多顆後, 撞到地面, 大的一顆撞擊形成太湖, 其餘則撞向太湖四周形成一些小的湖泊。 並造成太湖四周大量散落的鐵疙瘩一類的隕擊物質。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最新研究成果:確定石湖石棍為隕石,

太湖為隕石衝擊坑。 衝擊濺射物是指衝擊成坑作用中被拋射到空中再濺落在衝擊坑及其周邊地區的受衝擊而變質的陸源物質。 太湖衝擊濺射物主要分佈在石湖和太湖湖底較硬的黃土層之上的淤泥層中, 說明太湖衝擊坑建設物形成于全新世一萬年之後。

衛星圖拍攝的太湖外貌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的學者們對太湖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他們於1990年在太湖的三山島發現了衝擊變質作用的特有產物——擊變岩, 其中含有柯石英存在的痕跡。 後來的進一步研究發現, 太湖沉積淤泥中的多種岩石都保留有衝擊震碎和熔融的痕跡。 由此, 他們認為 “太湖是隕石砸出來的”。 對於這樣的觀點, 有一些學者提出了質疑。 反對者認為, 要砸出太湖這麼大的“坑”, 至少需要直徑約2千米的小行星撞擊, 它所產生的威力超過1000萬顆1945年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 這樣的結果必然會造成我國江浙地區甚至全球性的生物滅絕災難, 可實際上這裡沒有發生這樣的生物滅絕事件。

太湖“身世”撲朔迷離, 爭議仍在持續。 但研究隕石坑意義重大, 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過去的地質情況, 還將有助於我們瞭解地球以外的天體物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