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恒山懸空寺名聲很大,山西管涔山保留著一個古老的懸空村更神秘

常言道: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上文物看山西。 行走在山西, 隨時都可能看到有歷史、有故事的古跡、廟宇、村落和大院。

在甯武縣管涔山深處,

保留著幾個古老神秘的懸空村。 山西北部的北嶽恒山懸空寺名聲很大, 去過的人很多, 而知道懸空村的人就少了。

這些村莊建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腰上, 房屋順山崖就勢而建。 村前街道是由立木支撐、圓木鋪架的“棧道”。 從山下向上看, 好似空中樓閣。

我們開車前往其中之一的王化溝村一遊。

相傳, 王化溝原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四兒子隱居的地方。 崇禎自盡於北京煤山之後, 他的幾個兒子分別由忠臣護衛逃了出來。 崇禎四子朱慈煥就在一位王姓家臣的護衛下來到了管涔山。 為了逃避追兵,

他們在深山峭壁上安營紮寨, 慢慢的就形成了今天的懸空村。

傳說畢竟是傳說, 沒有歷史佐證。 但在這麼偏僻的山崖上隱居生活, 一定有不願讓人知道的秘密。

P1遠眺懸空村

P2

P3

P4沿著盤旋的石徑進村。這是為了開發旅遊新修的路,老人們說過去都是走層疊的懸空木棧道進村。

P5我還是下意識地走在棧道裡側

P6清山環繞著古村落

P7村中已有人搞起了旅遊接待,住宿一晚才30元,但條件很有限。

P8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立木支千斤”在這裡得到充分印證。

P9村中有一眼山泉,長流不斷,清澈甘甜,這也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房屋的建築,多以石頭和木材為主。

P10村子不大,很多房屋都已廢棄。

P11走在用圓木搭建的“空中棧道”上,心中不免有些緊張。

P12棧道上栓著一條黃狗,瘋狂地沖著我叫,似乎不歡迎我們來訪。而這只山羊很友好,靜靜地注視著我。

P13和大多數村莊一樣,懸空村中沒有多少村民了,只有一些老人在駐守。傳說當年朱慈煥逃出北京城的時候,帶走了一張藏寶圖。那張地圖所指的地方,就在管涔山腹地。朱慈煥死前下令懸空村的後人世世代代守護寶藏,不得離開。這也許就是現在懸空村的村民們還繼續生活在這裡的原因?

P14沿途常能看到精准扶貧的宣傳標語,說明這裡還很貧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希望懸空村的老百姓因地制宜,利用旅遊優勢,儘快過上富足的生活。

離開懸空村,下一個目標是遊覽懸空棧道。甯武縣的懸空棧道是僅次於華山長空棧道和天門山鬼穀玻璃棧道的國內第三險要棧道。

在天然形成的懸崖峭壁上,古人開鑿了長達21公里的空中棧道,用以連接建在峭壁上的多座廟宇。據說這些棧道從唐朝貞觀年間就開始修建了,明朝崇禎帝的四子朱慈煥曾在山崖上的廟中修煉。

P15棧道就建在幾乎垂直的山崖上。

P16在海拔2300多米的地方登山,身體有些吃不消了。我們決定騎馬上去,然後走下山。

P17牽馬的是一位年近四十的張姓婦女。我們有些不好意思,可人家說了,掙的就是這份辛苦錢。生意好時,小張倆口子一天能跑兩、三趟。靠著這份收入,供兩個兒子讀書,大兒子已考上大學。

P18在如此陡峭的山崖上修廟開路,令後人十分敬佩。

P19這也應該叫懸空寺

P20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下山的路不太好走。有一段幾乎是直上直下的亂石崖,需要緊握鐵鍊慢慢往下挪。我小心加小心,還是被石頭碰破了腿。幸好我們是騎馬從後山上去的,有些上了年紀的遊人在此停步,無緣登上棧道,只能遠遠看看。

P4沿著盤旋的石徑進村。這是為了開發旅遊新修的路,老人們說過去都是走層疊的懸空木棧道進村。

P5我還是下意識地走在棧道裡側

P6清山環繞著古村落

P7村中已有人搞起了旅遊接待,住宿一晚才30元,但條件很有限。

P8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立木支千斤”在這裡得到充分印證。

P9村中有一眼山泉,長流不斷,清澈甘甜,這也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房屋的建築,多以石頭和木材為主。

P10村子不大,很多房屋都已廢棄。

P11走在用圓木搭建的“空中棧道”上,心中不免有些緊張。

P12棧道上栓著一條黃狗,瘋狂地沖著我叫,似乎不歡迎我們來訪。而這只山羊很友好,靜靜地注視著我。

P13和大多數村莊一樣,懸空村中沒有多少村民了,只有一些老人在駐守。傳說當年朱慈煥逃出北京城的時候,帶走了一張藏寶圖。那張地圖所指的地方,就在管涔山腹地。朱慈煥死前下令懸空村的後人世世代代守護寶藏,不得離開。這也許就是現在懸空村的村民們還繼續生活在這裡的原因?

P14沿途常能看到精准扶貧的宣傳標語,說明這裡還很貧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希望懸空村的老百姓因地制宜,利用旅遊優勢,儘快過上富足的生活。

離開懸空村,下一個目標是遊覽懸空棧道。甯武縣的懸空棧道是僅次於華山長空棧道和天門山鬼穀玻璃棧道的國內第三險要棧道。

在天然形成的懸崖峭壁上,古人開鑿了長達21公里的空中棧道,用以連接建在峭壁上的多座廟宇。據說這些棧道從唐朝貞觀年間就開始修建了,明朝崇禎帝的四子朱慈煥曾在山崖上的廟中修煉。

P15棧道就建在幾乎垂直的山崖上。

P16在海拔2300多米的地方登山,身體有些吃不消了。我們決定騎馬上去,然後走下山。

P17牽馬的是一位年近四十的張姓婦女。我們有些不好意思,可人家說了,掙的就是這份辛苦錢。生意好時,小張倆口子一天能跑兩、三趟。靠著這份收入,供兩個兒子讀書,大兒子已考上大學。

P18在如此陡峭的山崖上修廟開路,令後人十分敬佩。

P19這也應該叫懸空寺

P20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下山的路不太好走。有一段幾乎是直上直下的亂石崖,需要緊握鐵鍊慢慢往下挪。我小心加小心,還是被石頭碰破了腿。幸好我們是騎馬從後山上去的,有些上了年紀的遊人在此停步,無緣登上棧道,只能遠遠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