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由北京車主持電子保單被罰所想到的

2017年, 北京作為第一個試點城市, 開始實行車險電子保單, 不再需要在汽車風擋玻璃右上角粘貼綠色(有些地區為黃色或藍色)交強險標誌。

這項創新之舉的初衷是為了使車主在應對交警檢查時可以隨時隨地調取, 同時也減少辦公用紙, 綠色環保。

然而這一便民舉動卻給不少車主帶來了麻煩——有車主反映, 出了北京城, 外地員警並不接受電子保單的說法, 毫不客氣地開具了扣1分罰100的罰單。 北京保監會也緊急發出補充通知, 提醒去外地的車主, 要提前列印好交強險電子保單和電子交強險標誌, 隨車攜帶。

出現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人(車)是流動的, 但各地的交規制度各有特色, 所以造成執法困難也是可以理解, 就像每日交通集錦曾經發佈過的《親身經歷:支付寶證件夾不靠譜!》中描述, 我們不能拿一個地區的制度來要求另一個地區的執法人員。

當然不光交通出現, 相信生活中很多朋友在和行政部門打交道時都遇到過類似問題。

我大學畢業在A地工作, 就把戶口落在了A地, 後來工作變動來到B地, 想把戶口遷過來, 諮詢有關部門, 得到如下回復:

A地:找擬遷入地公安部門開具准遷證, 我們見准遷證放行。

B地:找原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遷移證, 我們見遷移證辦落戶。

結論就是, 雖然我符合B地全部落戶條件, 但就是無法落戶。

氣不氣?

類似還有電信部門的攜號轉網, 整體來說, 這項政策可以節約號碼資源, 提高市場競爭。 然而實際執行時卻問題重重, 技術是一方面, 利益是一方面, 造成的後果就是, 辦理完攜號轉網你的號碼可能無法享受新的運營商的優惠活動, 變成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號碼。

制定規則需要成本, 而改變規則需要更大的成本, 願所有新理念的開創者能夠獲得更多更強的推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