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在生日會上被挑逗式喝酒,媽媽當眾翻臉

秀蓮的老公排行老二, 家裡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小姑子, 哥哥家的孩子比秀蓮家小孩大一歲, 但是一直是散養模式, 夫妻倆整天自己做生意,

天天都在進貨賣貨, 忙的暈頭轉向, 所以孩子自然就沒時間管, 直接交給了公公婆婆, 而秀蓮時間上則比較不受約束, 所以孩子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照顧。 秀蓮的孩子皮皮今年兩歲了, 長得特別可愛, 眼睛又大又有神, 皮膚白白的, 很招人喜歡, 大家見了皮皮都忍不住想抱抱, 秀蓮也很驕傲, 去哪兒都帶著寶貝兒子。

兩歲生日這天, 皮皮的爺爺奶奶還有小姑子一家子都跑來給皮皮慶祝生日, 秀蓮和嫂子在廚房前前後後的準備了一大桌子菜, 飯菜還沒上齊, 秀蓮和嫂子繼續在廚房忙碌著。

秀蓮的公公平時就喜歡每天喝點白酒, 看到全家人都聚齊了, 便高興的拿起筷子沾了點酒逗大孫子喝酒, 哥哥家的孩子貌似習慣了公公這樣的行為, 馬上湊過去舔乾淨, 辣的直咧嘴, 這時候全家人哄堂大笑!秀蓮告訴嫂子說:“孩子不能沾酒!”嫂子卻說:“爸爸高興我也沒辦法!老人開心就好!”

沒多久, 他們一大家子已經開始吃上了, 秀蓮和嫂子在廚房裡面隱隱約約的聽到他們一陣陣的歡笑聲, 仔細一聽還有自己的寶寶的哭鬧聲, 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皮皮一哭, 他們就會哈哈大笑, 秀蓮忍不住關了火出來探探究竟, 不看還好, 一看簡直要把她氣的抓狂, 原來, 小姑子正用筷子蘸著白酒往皮皮嘴裡抿呢!皮皮被白酒辣的皺起眉頭並嗷嗷的哭起來, 他們一大家子卻在一旁笑的前俯後仰, 秀蓮老公竟然也在一旁跟著傻笑。 秀蓮條件反射般的跑去抱著孩子躲開了說:“孩子太小, 你不能給他們喝酒, 而且也不能同用一雙筷子!”這時公公又沾了一口往秀蓮孩子這邊送,

秀蓮公公覺得秀蓮沒給他面子:“我大孫子這不好好的, 你事太多了!”秀蓮回了一句:“酒對身體有害, 何況是這麼小的孩子, 我不允許!”

小姑子很不高興的看了秀蓮一眼說, “嫂子, 你也太大驚小怪了吧!我小孩以前經常這樣逗, 沒見出什麼事, 你看今天皮皮生日, 大家都挺開心的,你真是掃興!”

“皮皮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和你們交流。”

說完秀蓮便帶著皮皮回屋了,秀蓮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秀蓮知道公公只是為了開開玩笑,但是對於誤會自己事多,她覺得真的有點不能接受!孩子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會把大人的玩笑當真,被逼喝酒會覺得很恐懼,沒有安全感,小孩會因此驚慌哭泣,然而長輩卻以此取樂。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問題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傷害自己,不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秀蓮老公事後向秀蓮解釋說,“其實,一家人這樣逗寶寶,他自己也不願意,只是都是自己親人不好意思開口說。”

我們的中華文化中對孩子是缺乏尊重的,低估了如此戲弄孩子造成的不良後果。孩子也有自尊心的,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這些親戚朋友基本上沒有什麼主觀惡意,但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徵,甚至看到孩子天真的窘態時覺得很好玩,這種心態說到底是無知造成的,其實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孩子本來是很單純,對大人是信任的,心扉完全敞開。孩子一次次被欺騙、被戲弄以後,對這個世界就不會那麼敢去信任了。”很多上一輩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把寶寶當成一個玩物、動物或玩具。“逗”字直接體現我們對寶寶的不尊重,沒有把他們當成有獨立人格的一個人來看待,這是中國文化當前的缺失,才會導致每個人都覺得逗孩子是件開心的事情。“逗”即是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很多已經成年的人沒有從上一輩那裡學到正確的育兒方式,從祖輩學習到的都是不尊重別人,這也導致他們以相似的方式對待下一輩。

當長輩與寶寶互動的不是很得當,戲弄寶寶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站出來,智慧地去處理,禮貌地拒絕別人逗弄,慢慢地也給寶寶起到示範作用,教會寶寶如何與別人交流,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到寶寶長大一些以後,他也知道如何去面對。”

對於這種挑逗式逗娃,你們又是怎麼回應的呢?

大家都挺開心的,你真是掃興!”

“皮皮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和你們交流。”

說完秀蓮便帶著皮皮回屋了,秀蓮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秀蓮知道公公只是為了開開玩笑,但是對於誤會自己事多,她覺得真的有點不能接受!孩子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會把大人的玩笑當真,被逼喝酒會覺得很恐懼,沒有安全感,小孩會因此驚慌哭泣,然而長輩卻以此取樂。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問題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傷害自己,不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秀蓮老公事後向秀蓮解釋說,“其實,一家人這樣逗寶寶,他自己也不願意,只是都是自己親人不好意思開口說。”

我們的中華文化中對孩子是缺乏尊重的,低估了如此戲弄孩子造成的不良後果。孩子也有自尊心的,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這些親戚朋友基本上沒有什麼主觀惡意,但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徵,甚至看到孩子天真的窘態時覺得很好玩,這種心態說到底是無知造成的,其實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孩子本來是很單純,對大人是信任的,心扉完全敞開。孩子一次次被欺騙、被戲弄以後,對這個世界就不會那麼敢去信任了。”很多上一輩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把寶寶當成一個玩物、動物或玩具。“逗”字直接體現我們對寶寶的不尊重,沒有把他們當成有獨立人格的一個人來看待,這是中國文化當前的缺失,才會導致每個人都覺得逗孩子是件開心的事情。“逗”即是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很多已經成年的人沒有從上一輩那裡學到正確的育兒方式,從祖輩學習到的都是不尊重別人,這也導致他們以相似的方式對待下一輩。

當長輩與寶寶互動的不是很得當,戲弄寶寶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站出來,智慧地去處理,禮貌地拒絕別人逗弄,慢慢地也給寶寶起到示範作用,教會寶寶如何與別人交流,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到寶寶長大一些以後,他也知道如何去面對。”

對於這種挑逗式逗娃,你們又是怎麼回應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