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在幹嘛?他說自己在“拔樹”,十人九不懂,你呢

105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開, 河南某鄉下一個52歲的大叔笑了。 這個大叔不普通, 他姓袁, 叫袁世凱。 從忙碌的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到無所事事的退休幹部, 他已經在農村待了3年。 這裡雖是家鄉, 但所謂“家鄉”, 就是用來離開的, 要混得出人頭地才回去的。

重出江湖之後, 袁世凱讓很多人看不懂:昨天才宣佈自己贊成君主立憲, 隔日又暗中表示支持革命;一面讓馮國璋狠狠打擊武漢的革命軍, 一面又派人到武昌與對方和談。

一次, 好友楊度去看望袁世凱, 表達外間對他的“不懂”。 老奸巨猾的老袁總算說了一番心裡話:“你是聰明人,

怎麼不懂我的意圖。 你知道拔樹的辦法嗎?專用猛力去拔, 是無法把樹根拔出來, 過分去扭, 樹子一定會斷折, 只有一個辦法, 就是左右搖撼不已, 才能把樹根裡的泥土鬆動, 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 清朝是棵大樹, 還是三百多年的老樹, 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木,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鬧革命, 都是些年輕人, 有力氣卻不懂如何拔樹, 鬧君主立憲的人懂得拔樹卻沒有力氣, 我今天的忽進忽退就是再搖撼大樹, 現在泥土已經鬆動了, 大樹不久也就會拔出來的。 ”

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有點驚訝, 袁世凱太會說了, 一個比喻把自己的所作為為解釋得如此形象透徹, 不當老師可惜了。

袁世凱複出後, 北洋軍的腳程明顯加快,

而且作戰效率突然提高。 有人或許覺得革命派太軟弱, 幹嘛向袁世凱妥協, 靠自個兒打過去殺入北京城, 親自終結大清王朝多好, 非要讓袁世凱撿這個便宜……事實是, 革命派也想啊, 但有心無力。

日本人繪製的武漢三鎮地圖

九月六日(農曆)袁世凱複出命令發佈當天,

北洋軍就用戰場上的表現給袁老闆獻禮。 次日, 北洋軍猛攻漢口, 直接導致革命軍前敵總指揮張景良“跳槽”, 從革命陣營叛逃了。 到北洋軍的營帳, 他不能空手, 帶來了見面禮——派人放火燒了彈藥輜重庫, 害得革命軍軍心大亂。

好在第二天黃興從上海趕到武漢, 湖北都督黎元洪很高興, 為了振奮軍心, 特地讓人繡了一面大旗, 上書三個大字——“黃興到”, 並找了個高大壯的漢子騎馬繞城一周。 黃興也想露一手, 可有人不服他指揮。 為了立威, 黃興親手殺了幾個, 但漢口還是在5天后落入敵手。

成龍扮演的黃興

漢口敗北, 黃興有藉口——來得倉促, 準備不足, 也指揮不靈, 不過他還有機會在武昌重新來過。 這一次, 黎元洪為了給黃興樹威, 特地舉行了隆重的“拜帥大典”。 隨後, 黃興也擼起袖子加油幹, 準備好好為自己正名, 並決定反守為攻, 奪回漢口。

結果如何呢?

革命軍大敗, 傷亡官57人、兵792人, 損山炮18尊, 步槍600多支, 子彈2300餘箱。

攻漢口不能得手, 守漢陽又如何?

袁世凱在1915年

守了8天, 漢陽陷落, 革命軍損失更為慘重, 傷亡官222人、兵3093人。

現在, 武漢三鎮只剩下武昌。 革命派開會商討對策, 黃興心灰意冷, 主張放棄武昌, 進軍奪取南京。 武漢的革命軍當然不捨得放棄首義之地, 沒有同意。 因此, 黃興自己走了。

此時, 袁世凱完全可以一鼓作氣拿下武昌, 但他沒有。革命軍自保都困難,遑論反攻漢口、漢陽二鎮,更不用說北伐殺進北京了。

但他沒有。革命軍自保都困難,遑論反攻漢口、漢陽二鎮,更不用說北伐殺進北京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