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才子曾刪減《水滸傳》,最後卻落得身首異處

金聖歎, 蘇州府吳縣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文學評論家。 狂放不羈, 恃才傲物。 早年喜歡佛學, 好扶乩請神(類似於跳大神), 又喜愛文學, 點評過《水滸傳》、《西廂記》等文學作品, 開文學批評的新風。

金聖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 就是他刪減《水滸傳》, 將百回本刪減到七十回, 刪去了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以及隨後出征方臘的情節。

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才子, 卻在清朝初年捲入了一場政治大風暴, 最終被朝廷判處斬首, 死于南京。 這場政治風暴, 就是當時震驚全國的哭廟案。

清朝初年, 江南有三大案震驚全國, 分別是奏銷案、哭廟案和通海案。 奏銷案和哭廟案本質上是一個案件, 哭廟案是奏銷案的一個枝節。

當時, 清軍入主中原時間不長, 國家遠未安定。 原先居住在東北, 入關後才發現有一大片疆土需要征服, 而他們的對手有李自成、張獻忠、南明小朝廷, 還有不停騷擾的鄭成功, 連蒙古地區也一直蠢蠢欲動。

新生的清朝政府不得不四處出擊, 派遣大量的軍隊到前線與強敵作戰, 龐大的軍費開銷成了清政府“無法承受之重”。 清政府在財政上捉襟見肘, 於是開始在稅收上動起了腦筋, 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時富庶的江南地區。

順治十六年, 清政府出臺規定, 凡是江南士紳拖欠錢糧的, 必須予以處罰, 但是士紳階層採取對抗措施, 或是向徵收錢糧的官員行賄, 或是直接拒絕繳納錢糧, 一時間, 雙方陷入僵局。

自從明朝中後期以來, 江南富裕的士紳就與明朝的官僚集團相互勾結,

通過隱瞞資產, 賄賂官員等手段, 拒絕向國家繳納賦稅。 而許多朝廷的官吏本身就出身與士紳家庭, 家族利益與官員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於是明朝政府實行了大規模的減稅措施, 官員們上報皇帝, 說減稅有利於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而實際情況則是百姓負擔依舊沉重, 而官紳集團卻越來越富有。

在這種局面下, 明朝中後期朝廷的財政收入銳減, 以至於明朝出征朝鮮打日本人時, 萬曆皇帝不得不開內帑, 用私房錢來支付軍費開銷。 而到了崇禎年間, 這種情況則更加嚴重, 間接導致了明朝滅亡。

清朝建立以後, 江南士紳依然沿用當年的老辦法對抗朝廷, 但是清政府顯然不吃這一套。 康熙元年, 國家軍費開支已經陷入困境, 然而各地催繳錢糧的工作卻仍然沒有進展, 於是在朝廷的支持下, 江蘇巡撫朱國治採取鐵腕手段, 對欠繳錢糧的士紳分類造冊, 無論欠繳數目多少, 品級高低, 一律革除功名出身, 打為平民。 若是在職官員未完成催繳任務的, 一律降職。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江蘇的蘇州府、鎮江府、常州府、松江府和溧陽縣有一萬多名士紳官員遭到罷黜或降職。由於這些人中,許多人士在江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此案震驚了全國,史稱“江南奏銷案”。

金聖歎被殺就是由於“江南奏銷案”的影響。金聖歎所在的吳縣屬蘇州府,知縣任維初堅決執行巡撫朱國治的命令,嚴令當地士紳繳納錢糧,遭到了當地士紳的抵制。任維初本人還從中做了點手腳,私賣了官倉的糧食中飽私囊,更加引起了當地士紳的不滿。

於是,以五十多歲的金聖歎老爺子為首的一百多名士人跑到了當地的孔廟,上演了一出“哭廟”的行為藝術表演,以悼念順治皇帝的名義,大罵任維初,影射朱國治,造成了極大影響。

事發之後,朱國治震怒,認為這幫士人故意與朝廷作對,於是派人將金聖歎等十八人逮捕,隨後以煽動民心對抗國家的罪名判定他們死罪。

農曆七月十三日,金聖歎在南京被斬首。

一律降職。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江蘇的蘇州府、鎮江府、常州府、松江府和溧陽縣有一萬多名士紳官員遭到罷黜或降職。由於這些人中,許多人士在江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此案震驚了全國,史稱“江南奏銷案”。

金聖歎被殺就是由於“江南奏銷案”的影響。金聖歎所在的吳縣屬蘇州府,知縣任維初堅決執行巡撫朱國治的命令,嚴令當地士紳繳納錢糧,遭到了當地士紳的抵制。任維初本人還從中做了點手腳,私賣了官倉的糧食中飽私囊,更加引起了當地士紳的不滿。

於是,以五十多歲的金聖歎老爺子為首的一百多名士人跑到了當地的孔廟,上演了一出“哭廟”的行為藝術表演,以悼念順治皇帝的名義,大罵任維初,影射朱國治,造成了極大影響。

事發之後,朱國治震怒,認為這幫士人故意與朝廷作對,於是派人將金聖歎等十八人逮捕,隨後以煽動民心對抗國家的罪名判定他們死罪。

農曆七月十三日,金聖歎在南京被斬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