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舊時街景物是人非,帶你時光倒流回到100年前的杭州

歲月走過, 悄無聲息。 只是一街一景、一人一物, 緩慢的在角落裡斑駁, 如此這般留下一些似有若無的痕跡。 時間如過眼雲煙, 舊時街景物是人非, 彈指一揮, 百年滄桑。 以下是一組杭州老照片, 拍攝時間大約為1890-1920年間。

舊時·風景建築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城隍山上俯瞰杭州古城

建築多是清河坊街一帶的房屋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六和塔舊景

西德尼•甘博是當時之江大學校長費佩德的朋友

這張照片估計是站在當時的之江大學內拍攝的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寶石山上保俶塔

保俶如美女、雷峰如老衲

這句話一直在每個杭州人的心中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何處結同心, 西泠松柏下。 ”

從西冷橋洞遙望保俶塔

湖中倒影一片寧靜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文瀾閣牌坊

今天的西湖孤山公園正門口

(費佩德攝於1910年)

錢塘江上的運貨帆船

比一般的貨船要寬厚, 搖櫓也更為粗大

人站在船板上很難駕馭, 所以需要站在木架子上

(費佩德攝於1910年)

還未拆掉的清波門

不過城門的左側看上去有不完整痕跡

有部分被拆的跡象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之江大學運動場

即現浙大之江校區

現在的現代化已經掩蓋了當年所有痕跡

舊時·街景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火車站依舊這麼多人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當時杭州中心最長最寬的街道

——禦街(今中山路)

我相信在杭州人心中

它依舊是最長最寬的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舊時延齡路

就是今天的杭州延安路

黃包車可是當時的高級座駕了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基督教青年會

大方伯的臨時會所

打檯球的、下棋的、看報的

在當時非常時髦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清河坊上的小食鋪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一家細木作坊

祖孫三代都在忙

舊時·人物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城裡的一位算命先生,

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頭帶九梁道冠,面似銀盆,目弱朗星,

通關鼻樑,方海闊口,海下三柳須髯。

飽經風霜、遺世獨立。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製作張小泉剪刀的工匠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靈隱寺裡的解簽的和尚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一位疲憊的運河勞工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街頭賣荸薺的婦女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禮拜堂學校的男孩

冬天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手提一個

裡面裝著炭火的小銅爐去上學

原來以前取暖這麼辛苦的啊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城裡看熱鬧的女孩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兩位女性香客

她們身著進香服

挎著進香口袋

正在去上香的路上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馬路邊吃飯的路人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人家養孩子所用的嬰兒立桶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運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為家

這是一個船民的小男孩。

對“老杭州”來說,每一張都能勾起你一段回憶;對年輕人或新杭州人來說,會看到一個從未見過的杭州。

雖然是杭州,可能對於沒有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相對陌生,但是卻並不妨礙我們,從相同地點的對比中,體味一番時間如何給我們生活居住地鍍色,琢磨下生活為何。而不是——加班到深夜,倒床便睡,數月如日,一覺醒來,半信半疑:維持生計,還得這樣。

留言說說時間對於你生活地的改變

- END -

舊時·街景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火車站依舊這麼多人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當時杭州中心最長最寬的街道

——禦街(今中山路)

我相信在杭州人心中

它依舊是最長最寬的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舊時延齡路

就是今天的杭州延安路

黃包車可是當時的高級座駕了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基督教青年會

大方伯的臨時會所

打檯球的、下棋的、看報的

在當時非常時髦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清河坊上的小食鋪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一家細木作坊

祖孫三代都在忙

舊時·人物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城裡的一位算命先生,

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頭帶九梁道冠,面似銀盆,目弱朗星,

通關鼻樑,方海闊口,海下三柳須髯。

飽經風霜、遺世獨立。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製作張小泉剪刀的工匠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靈隱寺裡的解簽的和尚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一位疲憊的運河勞工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街頭賣荸薺的婦女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禮拜堂學校的男孩

冬天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手提一個

裡面裝著炭火的小銅爐去上學

原來以前取暖這麼辛苦的啊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城裡看熱鬧的女孩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兩位女性香客

她們身著進香服

挎著進香口袋

正在去上香的路上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馬路邊吃飯的路人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杭州人家養孩子所用的嬰兒立桶

(西德尼·甘博攝於1917-1919年間)

運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為家

這是一個船民的小男孩。

對“老杭州”來說,每一張都能勾起你一段回憶;對年輕人或新杭州人來說,會看到一個從未見過的杭州。

雖然是杭州,可能對於沒有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相對陌生,但是卻並不妨礙我們,從相同地點的對比中,體味一番時間如何給我們生活居住地鍍色,琢磨下生活為何。而不是——加班到深夜,倒床便睡,數月如日,一覺醒來,半信半疑:維持生計,還得這樣。

留言說說時間對於你生活地的改變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