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拋開互聯網+,網易未央豬模式前景幾何?

丁磊要養豬, 那可是8年前的事情。

丁磊要養豬, 那可是8年前的事情。 2009年2月, 丁磊公開宣佈, 網易將投資數千萬元在浙江建立養殖場,

將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 不過, 此後養豬的道路並不順暢, 一起創業養豬的團隊散夥走人, 到2013年才養了400頭豬。 丁磊養豬一度成為笑柄。

2016年底, 沉澱了7年的網易豬終於養足了底氣, 開始高調面世。 先是在11月底的一次拍賣中, 拍出27.7萬一頭的天價;之後, 12月底又聯手外婆家的吳國平, 在“宴西湖”餐廳擺下全豬宴。

互聯網+養豬, 套路不錯

今年3月21日, 在網易的眾籌平臺“三拾”上, 又發起了網易豬的眾籌, 而且在眾籌模式上進行了金融創新, 不單是產品的訂單眾籌, 還搞起“投1元得1.1元”的金融產品。 截至筆者發稿時, 而這次眾籌已經籌集了1344萬元的資金。

網易當初承諾, 當眾籌金額達到888萬, 便會對養殖場進行直播。

3月28日, 網易的養豬場直播如期而至。

(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的網易養豬場鳥瞰)

由於之前網易的養豬場很少對外界開放, 關於養豬場的照片和視頻資源更是寥寥無幾。 所以這次直播還是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整個直播分為養殖場的巡覽和丁磊對話吳曉波兩大部分。

(網易養豬場豬舍)

在養殖場的巡覽直播中, 更多的是介紹了養殖場的特色豬舍、養豬的飼料、糞便處理等環節。 可以說, 相比于傳統的工業養豬場, 網易的養豬場在環境、安全、營養和生長週期上都有所提升;豬舍的設計有巧妙利用自然環境的地方;糞便排汙處理更安全更環保。

剝掉互聯網外衣, 來點實在的對比

如果拋開這些互聯網+的手段, 網易味央豬究竟是什麼水準?

首先, 味央豬選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黑毛豬, 黑豬的生長週期為一年左右, 通常一年達到生理充分成熟。 而我們大部分養殖場的是白豬(杜洛克或大約克), 白豬生長週期短, 長得快4-5個月長成。 生長週期長, 自然味道香一點。

通常我國黑毛豬多為散養方式, 市面上很多有機散養豬, 大部分都是黑毛豬。 而網易則是採用工業化籠養的方式來養黑毛豬。

相比有機散養, 工業化養豬或許在效率上更高, 在成本上更低。 但這並非一概而論, 筆者將在下文中繼續比較兩者的優劣。

網易味央豬的售價在60元/斤左右。 這一價格跟有機散養的黑毛豬在一個價格區間。

但是顯然籠養的品質上不如有機散養的。 刨去網易品牌的光環和新鮮感, 這個價格不具備長久的競爭力。

PSY和料肉比, 養豬技術很重要

首先我們從工業養豬的兩個重要指標PSY和料肉比來看。

(Pigs per sow peryear)即母豬每年可提供斷奶仔豬數量, 這個網易方面並未透露。

(據說一天40元的小豬飼料)

那我們來看料肉比。在直播中透露了兩個比較重要的資訊,一是這裡的小豬每天的飼料成本是40元;二是這些豬基本5個月後體重不怎麼增加,到10月出欄,之後的5個月不長肉,但是會在體內形成芳香物質。這就是為什麼耗費長週期養成的豬肉,會更香的原因之一。顯然,按照這個生長週期來算料肉比,那肯定不如5月的豬,更不用說,普通農戶養豬,一天飼料成本僅在5-6元左右。

但是,網易味央豬並非要跟工業養殖比效率、比成本,而是要突出品質和安全。那麼,我們再來跟生態散養的黑豬做一比較。

我們來列舉幾種生態散養方式:

第一種,初級生態散養,也就是種養結合的生態養豬方式。比如把農作物殘餘發酵來做豬飼料,在配合其他飼料餵養,然後豬的糞便發酵堆肥作為種植的肥料;又或者養豬-養魚結合,把豬糞尿來養魚,糞尿養了魚,魚又清潔了水。這種生態迴圈既經濟又環保。跟網易的比起來,糞便處理需要技術,需要資金。而這裡,糞便反而成了養殖或種植有用的部分。

第二種,綜合生態散養。這裡舉兩個例子,安徽小團山生態農莊是一個綜合生態農企,他們開發出了一套獨闢蹊徑的養豬方法。豬的飼料主要是農場牧草、大薸、葉菜等;豬的糞便一部分排泄到水中,一部分用來堆肥;養豬廢水和生活廢水一併進入一個生態淨化池,淨化池養殖了大薸,大薸可以很好的吸收這些廢物,包括生活廢水中的化學物質;大薸再作為養豬飼料;另一部分糞便用來施肥,這裡不用堆肥而是直接給康復利施肥,康復利吸肥能力強,然後在把康復利做成液體肥給其他作物。這是一個巧妙的整體生態迴圈設計。這種情況下,一天的飼料成本在3元左右。

(小團山生態農場的綜合生態迴圈)

另一個例子是奧地利的科梅霍夫(Krameterhof)農場,他們除了在養豬上採用生態迴圈外,還給小豬好幾份工作,這裡的小豬常年在外覓食,在地上拱來拱去,幫助農場翻土,這裡不用拖拉機耕地。農場如果要在灌木叢中種果樹,也不需要自己去開路和挖坑,只要把想栽樹的地方拋幾個玉米,小豬就會去拱開灌木叢,然後在地上拱個坑。這種做法是樸門農業(Permarculture)中常有的豬拖拉機(Pig Tractor)。

夾層中的未來

這麼兩方面一比,網易的養豬模式就有點尷尬了。與工業化養殖相比,PSY和料肉比沒有優勢;與生態散養相比,成本、品質、價格、甚至環保裡面方面也沒有什麼優勢。

分析網易味央豬的做法,有點像是在傳統工業養殖和生態散養之間,做出一個不同的選擇,但是這個夾層中的未來並不明朗。

在解決人類吃肉問題上,有兩個方向卻是日漸明朗。一個是矽谷新寵“人造肉”,一個是智慧生態農業。

(跟真牛肉相差無幾的人造牛肉)

就在不久前,矽谷著名食品科技公司ImpossibleFoods宣佈量產“人造牛肉”,每月可以出產100萬磅,相當於一個兩千頭牛的農場。這種人造牛肉通過提取植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達到跟真牛肉類似的營養成分,然後用食品工業進行合成。其人造牛肉產品跟真牛肉在營養、質感和口味上相差無幾,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成本會不斷降低。這樣的人造牛肉在PSY和料肉比秒殺工業化養殖場。怪不得比爾蓋茨和李嘉誠都熱衷投資這類人造肉公司。

在上文中提到兩個生態散養的例子,比工業養殖更環保、更經濟,但是由於比較難以工業化,因此在人工成本和規模效益上有劣勢。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慢慢改變,因為一方面隨著仿生學和生態農業技術的進步,生態農場可以更加穩定地設計巧妙的生態迴圈;另一方面,智慧設備可以説明我們解決生態農業中非單一種植難以機械化的難題。由此,生態農業在各方面的成本也會下降。

在這兩方面技術的不斷進步下,夾層中的網易味央,或許不容樂觀。

網易 丁磊

(據說一天40元的小豬飼料)

那我們來看料肉比。在直播中透露了兩個比較重要的資訊,一是這裡的小豬每天的飼料成本是40元;二是這些豬基本5個月後體重不怎麼增加,到10月出欄,之後的5個月不長肉,但是會在體內形成芳香物質。這就是為什麼耗費長週期養成的豬肉,會更香的原因之一。顯然,按照這個生長週期來算料肉比,那肯定不如5月的豬,更不用說,普通農戶養豬,一天飼料成本僅在5-6元左右。

但是,網易味央豬並非要跟工業養殖比效率、比成本,而是要突出品質和安全。那麼,我們再來跟生態散養的黑豬做一比較。

我們來列舉幾種生態散養方式:

第一種,初級生態散養,也就是種養結合的生態養豬方式。比如把農作物殘餘發酵來做豬飼料,在配合其他飼料餵養,然後豬的糞便發酵堆肥作為種植的肥料;又或者養豬-養魚結合,把豬糞尿來養魚,糞尿養了魚,魚又清潔了水。這種生態迴圈既經濟又環保。跟網易的比起來,糞便處理需要技術,需要資金。而這裡,糞便反而成了養殖或種植有用的部分。

第二種,綜合生態散養。這裡舉兩個例子,安徽小團山生態農莊是一個綜合生態農企,他們開發出了一套獨闢蹊徑的養豬方法。豬的飼料主要是農場牧草、大薸、葉菜等;豬的糞便一部分排泄到水中,一部分用來堆肥;養豬廢水和生活廢水一併進入一個生態淨化池,淨化池養殖了大薸,大薸可以很好的吸收這些廢物,包括生活廢水中的化學物質;大薸再作為養豬飼料;另一部分糞便用來施肥,這裡不用堆肥而是直接給康復利施肥,康復利吸肥能力強,然後在把康復利做成液體肥給其他作物。這是一個巧妙的整體生態迴圈設計。這種情況下,一天的飼料成本在3元左右。

(小團山生態農場的綜合生態迴圈)

另一個例子是奧地利的科梅霍夫(Krameterhof)農場,他們除了在養豬上採用生態迴圈外,還給小豬好幾份工作,這裡的小豬常年在外覓食,在地上拱來拱去,幫助農場翻土,這裡不用拖拉機耕地。農場如果要在灌木叢中種果樹,也不需要自己去開路和挖坑,只要把想栽樹的地方拋幾個玉米,小豬就會去拱開灌木叢,然後在地上拱個坑。這種做法是樸門農業(Permarculture)中常有的豬拖拉機(Pig Tractor)。

夾層中的未來

這麼兩方面一比,網易的養豬模式就有點尷尬了。與工業化養殖相比,PSY和料肉比沒有優勢;與生態散養相比,成本、品質、價格、甚至環保裡面方面也沒有什麼優勢。

分析網易味央豬的做法,有點像是在傳統工業養殖和生態散養之間,做出一個不同的選擇,但是這個夾層中的未來並不明朗。

在解決人類吃肉問題上,有兩個方向卻是日漸明朗。一個是矽谷新寵“人造肉”,一個是智慧生態農業。

(跟真牛肉相差無幾的人造牛肉)

就在不久前,矽谷著名食品科技公司ImpossibleFoods宣佈量產“人造牛肉”,每月可以出產100萬磅,相當於一個兩千頭牛的農場。這種人造牛肉通過提取植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達到跟真牛肉類似的營養成分,然後用食品工業進行合成。其人造牛肉產品跟真牛肉在營養、質感和口味上相差無幾,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成本會不斷降低。這樣的人造牛肉在PSY和料肉比秒殺工業化養殖場。怪不得比爾蓋茨和李嘉誠都熱衷投資這類人造肉公司。

在上文中提到兩個生態散養的例子,比工業養殖更環保、更經濟,但是由於比較難以工業化,因此在人工成本和規模效益上有劣勢。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慢慢改變,因為一方面隨著仿生學和生態農業技術的進步,生態農場可以更加穩定地設計巧妙的生態迴圈;另一方面,智慧設備可以説明我們解決生態農業中非單一種植難以機械化的難題。由此,生態農業在各方面的成本也會下降。

在這兩方面技術的不斷進步下,夾層中的網易味央,或許不容樂觀。

網易 丁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