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編撰《永樂大典》時受盡恩寵,卻因一句話得罪朱棣送了性命

明代才子解縉從小聰明, 二十歲就中了進士, 他歷經明朝的三位皇帝, 朱元璋和朱棣剛開始都很寵信他, 但後來都對他突然疏遠, 朱棣還下令將其逮入監獄, 凍死雪中, 時年四十七歲。

主持編寫《永樂大典》

朱棣原本是極賞識解縉的。 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縉, 一方面是他想籠絡天下讀書人的心, 解縉無疑是讀書人當中的優秀代表;另一方面, 他想編一本有特色的大書, 來顯示文治武功, 而解縉就是勝任編書工作的最佳人選。 解縉召集了一百四十七個讀書人, 分頭編纂這部卷帙浩繁的書, 到永樂六年, 這部書終於完成。 朱棣親自寫了序言, 命名為《永樂大典》。 在書完成之前, 朱棣對解縉極為恩寵, 曾對人說:“國不可一日無我, 而我不可一日無解縉。 ”解縉自是感激涕零。

這時候, 朱棣在立繼承人的問題上遇到了一個難題。 從朱棣本人到一部分大臣, 都傾向于立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為太子,

因為朱高煦善於騎射, 立過赫赫戰功, 還救過朱棣的命, 只是性情暴虐。 而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性情溫和, 身體肥胖, 不能騎馬射箭, 朱棣以減少膳食的手段強迫他減肥, 都沒有成功, 朱棣不喜歡他。

而按立長不立幼的宗法傳統, 朱高熾又是首要人選, 猶豫不決的朱棣去徵求解縉的意見。 解縉態度鮮明地擺明觀點:“皇長子仁孝, 天下歸心。 ”但是朱棣沒有說話, 這其實已經是無言的否定了。 解縉這時候玩了一個小聰明, 他吐出三個字:“好聖孫。 ”朱棣笑了。 “好聖孫”指的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 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 朱棣相當喜歡這個孫子, 特別用心地培養他。

聰明反被聰明誤

總之, 朱高熾這次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 當然, 沒有解縉“好聖孫”的點撥, 好運也不會來得這麼快。 所以, 朱高熾對解縉感激萬分。 然而, 朱高煦算是恨透瞭解縉。 一場收拾解縉的血雨腥風即將到來, 解縉卻渾然不知。 相反, 他還主動將自己擺到朱高煦的對立面。 朱高煦沒當上太子,

心生不滿, 勢力不斷擴大, 行為日漸囂張, 解縉就向朱棣打小報告, 說朱高煦所用的禮儀已經可以趕得上太子了。

原以為朱棣會賞識他的忠心, 但是朱棣態度相當冷淡。 解縉大概忘了楊修是怎麼死的, 楊修支持曹植, 但曹操傾向曹丕, 楊修犯了皇室權力之爭中的大忌, 死於“奪嫡之爭”。 這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訓, 可惜他沒有引以為戒。 領導的家庭內部矛盾, 是手下人瞎摻和的嗎?這以後, 朱棣對解縉態度大變。 等不到解縉將《永樂大典》的浩大工程完成, 就將他貶到了廣西。

到了這個地步, 解縉還沒有反省自己, 幾年之後, 他做出了一件特別糊塗的事。 那就是趁著進京彙報工作的機會, 在朱棣不在京城的情況下(當時朱棣正遠征韃靼),

私自去見了太子朱高熾。 更要命的是, 解縉在見了太子之後, 也不等朱棣回來向他彙報這件事, 就打道回府了。 等朱棣回來後, 朱高煦稟報瞭解縉的“可疑”行徑, 本來, 朱棣對老實人朱高熾也不信任, 他常懷疑朱高熾有不軌行為。 這下更生氣:怎麼?我還活著, 你們就想搶班奪權了?他認定解縉結交太子圖謀不軌, 下令逮解縉入獄。

幾年之後, 朱棣在查看錦衣衛關押的犯人名單時, 看見瞭解縉的名字, 只冷冷地問了一句:“解縉還活著嗎?”錦衣衛頭目心領神會, 假意請解縉喝酒, 然後將其灌醉, 埋於深雪中凍死。

解縉死後, 朱棣對其餘恨未消, 將其家人全部罰為奴隸, 妻子宗族遣至遼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