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明時節打秋千(民間故事)

清明時節打秋千的習俗, 傳說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

相傳春秋時期, 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 流亡途中, 在一處杳無人煙的地方, 又累又餓, 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 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 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 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 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 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 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 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 重耳作了國君, 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 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 勸他面君討賞, 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他打好行裝, 同母親一起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 羞愧莫及, 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 樹木茂密, 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 在山下紮一個大秋千, 派人在上面蕩起來, 蕩到最高處, 看能不能看到介子腿, 結果一無所獲。

又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 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 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 火熄後, 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 慟哭不已。 裝殮時, 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 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 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 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 並曉諭天下, 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從此, 蕩秋千的習俗, 一直流傳至今 。

現在, 秋千分三種, 一種是“拔秋千”。 在地上埋一木樁, 上面安一滑輪, 用一根大繩穿過滑輪, 大繩的一端安一吊板, 另一頭空著, 人站在吊板上, 自己用力拉大繩的另一頭, 直到把自己拉到上面去為止。 有的人站在吊板上, 把大繩揣在懷裡, 這樣拔比較安全, 技藝高的人, 站在吊板上, 把大繩放在背後, 然後拉大繩的另一端, 這樣拔非常危險, 兩腿要挺直, 一不小心, 便會來一個嘴啃地。 所以, 為了安全起見, 人們在下面鋪上一層厚厚的塑膠 墊子。

以備不測。

再一種秋千就是“輪秋千”, 用一個過去的大車木輪, 一頭埋在地裡, 一頭在地上, 上面對稱插著兩根木頭, 上面拴著吊繩。 人坐在上面, 人們就圍著車輪用力轉起來。 這種秋千, 坐在上面的人, 身不由己, 任憑下面轉動的人擺佈, 特別是大姑娘, 小媳婦, 只要坐上去, 年輕的小夥子, 便輪班轉動起來, 直到聽見坐在上面的人嚇得尖叫起來, 小夥子們才幸災樂禍的住手, 還有的在上面嚇的尿了褲子, 成為人們的笑談。

第三種就是用四根高的木頭, 每兩根上面交叉, 在上面安一橫樑, 拴上吊繩, 吊繩下面安一吊板, 人們站在吊板上, 用力往前蕩。 所以打秋千也叫蕩秋千。

蕩秋千一靠有力氣, 而要有技巧。 姑娘們多數是對取, 兩個人面對面站在吊板上,

被人用力推起來, 兩個人便開始蕩起來。 兩個人對取, 用力要一致, 要團結合作, 否則, 是蕩不起來的。 男人們都是單挑, 自個兒站在上面, 被人推起來後, 用力前後蕩。

有的人還蕩出許多花樣來, 我就看見一個中年漢子, 他蕩著蕩著, 就見他把左右兩條腿, 在秋千繩上纏了一圈, 兩隻手也在秋千繩上纏了一圈, 當秋千往回蕩的時候, 只見他雙腳往上一撅, 整個人在上面翻了一個個兒。 每當這時, 看蕩秋千的人都回大聲的歡呼, 熱烈的鼓掌, 以示祝賀。

還有的人, 蕩著蕩著, 只見他把兩邊的大繩, 合為一處, 就見蕩秋千的人在上面快速的轉起來。 不亞于雜技團裡的演員。

蕩秋千是一項體育活動, 也是一項危險的活動,

蕩秋千時, 千萬要小心, 以免危險的事故發生, 給歡樂的節日留下陰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