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查稱大學生消費個性化、多元化,存在追時髦、愛面子等現象

日前, 有調查顯示, 在校大學生2016年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 三成以上學生認為生活費不夠花, 引發網友熱議。 有人認為消費偏高, 有人認為屬正常區間……大學生消費現狀究竟如何?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和特點, 折射出哪些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

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成新趨勢, 大學生之間消費能力差距值得關注

方曉恬, 北京大學新聞學專業博士一年級學生。 每個月, 除了必要的基本生活和學習支出外, 對於她來說, 美容、旅遊、健身也是開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行走中開闊視野, 讓身體和精力保持在一個最佳狀態,

都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

方曉恬的支出方向在麥可思研究院“2016大學生消費理財觀”調查中得到印證。 調查顯示, 目前“社交與娛樂”和“形象消費”已成為大學生群體消費的主要方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消費的方向也不再局限於日常的吃穿上, 而是將更多花費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視野, 以及精神享受方面。 這些並不是愛慕虛榮, 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 ”方曉恬說。

對此, 南開大學黨委學工部部長白雲龍分析, “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變化與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以及整個社會消費觀念的轉變是相呼應的, 個性化、多元化已成為其顯著特徵。 而且, 很多高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

父母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都是大學生群體消費習慣改變的必要因素。 ”

“相較于當前大學生消費習慣的改變, 大學生之間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所存在的差距, 更應該引起重視。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洪明博士表示, “來自五湖四海、擁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們聚到一起, 在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 對很多學生, 尤其是那些家庭情況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 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和心理壓力。 如果不能正確引導, 會引發非常多的問題。 ”

存在追時髦、愛面子等現象, 但大部分學生主要消費在必要支出上

那麼就消費心態而言, 當前大學生消費呈現怎樣的特點?網上熱議的“大學生消費過高”問題,

是否真的普遍存在?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輔導員王婧介紹, “總體來看, 儘管有部分同學存在追時髦、愛面子、重時尚等現象, 但大部分同學還是將費用花在了必要支出, 如學業、自我提升、求職等方面。 而且, 因為費用支出的增多, 倒逼學生們在有餘力的情況下, 兼職和參與社會實踐, 這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財富觀、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綜藝節目方向的大四學生章小雨也表示, 自己每月的消費並不低,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要完成學業。 “我們是學編導專業的, 平時完成作業需要自己支付拍攝費用, 一般小一點的作業需要1000元, 拍攝5分鐘視頻則需要6000—10000元不等的費用, 這些都需要由小組的成員分攤。

章小雨說, 為了滿足這一部分的開支, 自己平時會去公司和電視臺兼職, 或接一些師哥師姐介紹的“活兒”, 寫寫策劃案, 增加一些收入來源, “和過去不同, 現在很多專業就是比較‘燒錢’的, 我覺得沒必要‘過度緊張’。 ”

“對不同時代大學生消費絕對值加以比較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白雲龍分析說, 如果說多年前, 大學生消費管道比較單一、呈線性的話, 那麼當下大學生的消費管道則呈扇形。 真正需要留意的是, 這個扇形是大扇形還是小扇形, 其方向和取向分別是什麼, 在相對同質化的消費行為中, 是否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

“比如說, 如果大部分學生都在1500到2000元這個區間, 那麼這個消費就是相對理性的。 對於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困難的同學,

要依據國家政策, 結合社會力量, 給予必要而精准的幫扶。 如果有個別學生高到了5000元, 甚至8000元, 就需要引起關注, 並加強理性引導了。 ”白雲龍表示。

應引導學生建立理性的消費觀、財富觀, 為走入社會奠定基礎

在理性看待大學生消費變化的同時, 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值得關注。

“現在大學生人情往來, 相互吃請、送禮物建立友誼的情況的確存在, 而且並不鮮見。 特別是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好的學生, 對這種風氣影響非常大。 ”洪明表示, “這對於家境好的學生來說不算什麼, 但卻可能對相對困難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引導不好, 甚至可能讓這些學生產生孤僻、仇富、自卑等不良心態。 ”

“經濟差距很難抹平, 但多一份友善和體諒,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同時,學校的輔導員也應該注意引導,避免因為經濟問題撕裂學生之間單純的友誼。”洪明提醒,大學是步入社會的第一步,應站在社會治理的高度去關注大學治理的問題,這無論是對學生本人的成長,還是對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針對麥可思的調查結論——“39%的學生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學生參與理財活動”,白雲龍表示,“我們並不主張和鼓勵大學生在讀書期間進行理財,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學期間理財勢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捨本逐末之嫌。即便是商學院和金融學院的學生,老師們也是鼓勵同學們模擬和討論,而非實戰。”

此外,針對近日頻頻爆出的校園貸、裸條風波,有高校負責人談道,高校仍是當前電信詐騙和金融詐騙的高發區,要引導學生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多元化、個性化並不代表自由化。”白雲龍表示,年輕人由於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可避免會進行衝動型、非理性的消費行為,個別同學存在一夜暴富、暫態成功的觀念,對“月光族”和在學理財行為也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在學校開展必要的財富觀念教育,引導廣大同學正確認識生活、事業與金錢、消費的關係很有必要。

洪明也強調,“一定要在大學期間就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消費觀。現在的誘惑和陷阱很多。在校期間,從家長到教導員,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這並不僅僅是為了節約金錢,也是學生們修身、立德的過程。”

【記者手記】

理性消費是門必修課

相比於“70後”“80後”,當代大學生的開支上漲也算“情有可原”。一方面,相比於十年前,物價水準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大學生本就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其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習慣也是整個社會消費觀念變化的縮影。

但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大多已是成年人,另一方面又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難免遭遇體面生活與收入欠奉之間的心理落差與糾結。當他們遠離父母,面對突如其來的新鮮刺激、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以及種種誘惑陷阱,若不能得到正確的約束引導,很可能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甚至誤入歧途、抱憾終身。

大學是個小社會,也是大學生真正步入社會前所需經歷的重要階段。與其糾結於上漲的數字,倒不如好好想想,從學校教師到家長,如何趁此機會對學生的消費取向進行正確的約束和引導,使之樹立更為理性的消費觀念,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原題為:《大學生消費 錢都花哪了(走轉改·一線調查)》)

但多一份友善和體諒,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同時,學校的輔導員也應該注意引導,避免因為經濟問題撕裂學生之間單純的友誼。”洪明提醒,大學是步入社會的第一步,應站在社會治理的高度去關注大學治理的問題,這無論是對學生本人的成長,還是對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針對麥可思的調查結論——“39%的學生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學生參與理財活動”,白雲龍表示,“我們並不主張和鼓勵大學生在讀書期間進行理財,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學期間理財勢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捨本逐末之嫌。即便是商學院和金融學院的學生,老師們也是鼓勵同學們模擬和討論,而非實戰。”

此外,針對近日頻頻爆出的校園貸、裸條風波,有高校負責人談道,高校仍是當前電信詐騙和金融詐騙的高發區,要引導學生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多元化、個性化並不代表自由化。”白雲龍表示,年輕人由於生理、心理等因素,不可避免會進行衝動型、非理性的消費行為,個別同學存在一夜暴富、暫態成功的觀念,對“月光族”和在學理財行為也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在學校開展必要的財富觀念教育,引導廣大同學正確認識生活、事業與金錢、消費的關係很有必要。

洪明也強調,“一定要在大學期間就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消費觀。現在的誘惑和陷阱很多。在校期間,從家長到教導員,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這並不僅僅是為了節約金錢,也是學生們修身、立德的過程。”

【記者手記】

理性消費是門必修課

相比於“70後”“80後”,當代大學生的開支上漲也算“情有可原”。一方面,相比於十年前,物價水準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大學生本就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其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習慣也是整個社會消費觀念變化的縮影。

但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大多已是成年人,另一方面又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難免遭遇體面生活與收入欠奉之間的心理落差與糾結。當他們遠離父母,面對突如其來的新鮮刺激、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以及種種誘惑陷阱,若不能得到正確的約束引導,很可能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甚至誤入歧途、抱憾終身。

大學是個小社會,也是大學生真正步入社會前所需經歷的重要階段。與其糾結於上漲的數字,倒不如好好想想,從學校教師到家長,如何趁此機會對學生的消費取向進行正確的約束和引導,使之樹立更為理性的消費觀念,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原題為:《大學生消費 錢都花哪了(走轉改·一線調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