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清明節遇上互聯網,又添幾多“愁思”

編者的話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清明時節,祭祖、掃墓,總有幾分“欲斷魂”的愁思。 清明的習俗,最遠可溯及兩千多年前,傳承至今,骨子裡淌的是中華民族的情感。

時至今日,傳統不改,但遇到了新問題——越來越多的遊子,可能難以在這個傳統時節回鄉祭祖掃墓。 雖說最深刻的祭奠是在心裡,但這份祭掃的形式卻是情感的最直觀體現。 當傳統習俗遇到新問題,新的方法也隨之出現,依託互聯網的“代客掃墓”、網上祭拜似乎能彌補這份情感的缺憾。

然而,本身就是“雙刃劍”的互聯網,在與清明傳統習俗相結合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新問題,增添了新“愁思”。

清明節前夕,《法制日報》記者的獨家調查,尋的就是這份新“愁思”。

“代掃”數百元起步磕一個頭加200元 網上紀念館“附加”收費專案不少

“代客掃墓”網上祭拜收費“說不清”

法制網記者 張昊 韓丹東

清明將至,小長假返鄉祭掃成為很多人的假期安排。 無法返鄉怎麼辦?

今年,江蘇省南京雨花臺功德園公墓推出“代客掃墓”服務,並線上直播全程。 此前,江蘇省連雲港市天河公墓、遼寧省瀋陽市的殯葬單位也推出了“代客掃墓”服務。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一些地方的公墓推出“代客掃墓”,一些網店及線下的殯葬服務公司也推出了這項服務。

除了“代客掃墓”,網上祭拜這種依託互聯網的祭掃形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

不過,在不少市民看來,不管是“代客掃墓”服務還是網上祭拜,最大的問題就是收費是否合理。

殯葬服務公司500元起價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在大型網路購物平臺和一些生活服務網站上,輸入“代掃墓”“代理掃墓”“代人掃墓”等關鍵字搜索,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服務。

“祭祀掃墓”“白事服務”,北京市一家殯葬用品銷售公司就在生活服務網站上發佈了代理掃墓的廣告。

通過網頁上的400電話,記者與這家公司工作人員取得聯繫。 聽到記者詢問“代人掃墓”服務,接電話的女性工作人員略遲疑了一下,然後回答“可以”。 她向記者詢問找人“代掃墓”的原因、墓地位置後,直接開出500元的價格。

記者隨後按這名工作人員給出的實體店位置,來到北京市西四環五棵松地鐵站附近。

這家殯葬用品銷售公司並不好找,位於普通住宅社區背後的底商。

銷售公司有兩間店面,藍白色的招牌略顯陳舊,大門從裡面上著鎖,一男一女兩名工作人員在店裡交談。 看記者走近,他們拿掉了鎖。

盧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代掃的人會準備好絹花、水果、點心,水果包括3個蘋果、3個香蕉、3個柳丁或橘子,然後鞠躬祭拜,這些都包含在500元的費用裡。 花籃、點心等物品需要客戶自己準備或者額外付費。

對於殯葬服務公司“代客掃墓”的價格,不少市民認為,這個價格“說不清”。 北京市民劉女士說,提供服務的確應該收錢,但關鍵問題是這筆錢收的是否合理,準備一點水果點心,掃墓時鞠個躬,這樣就收500元,未免有些不合理。

當然,收多少、為什麼收,這些都是商家說了算,中間不清不楚的地方太多。

提供外地服務動輒數千元

除了公墓和殯葬服務公司,記者看到在網上發佈“代理掃墓”資訊的還有很多。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購物平臺上發佈此類資訊的數量較往年有所減少。 在生活服務類網站上,切換各個城市,這類資訊並不罕見。 有些注明僅限本市,有些則包括周邊各縣,有些則寫明提供全國服務。

“拍照、電話通話,可由委託人本人打電話,本人手機放在墓地邊,親人用手機對故去的人講祭奠話語。 ”

“燒一炷香、燒紙、本人提供基本貢品、香燭、鮮花、冥紙等,特別需要另加,費用另議。 ”

“三鞠躬,說祭拜詞,打掃墓碑以及附近雜草,提供掃墓之前之後圖片,墳周邊視頻1至5分鐘。

……

記者看到,發佈在生活類網站上的這些資訊,可謂內容多樣,只是標價略有不同。

記者聯繫到山東濰坊一名提供“代客掃墓”服務的人。 此人姓李,他在網頁上對“代客掃墓”服務標價360元。 服務範圍是濰坊五區及其周邊區域。

李先生告訴記者,一般的服務專案包括提供水果、鮮花,轉達客戶想說的話。 另外還提供代替客戶給親人磕頭,這一項需單獨收費。 按照當地的“價格”,磕一個頭要200元,需要提前打款。

“在農村祭掃會用到一些紙質的東西,比如電視、冰箱、洗衣機之類,我們會提前製作好,帶去燒掉。 ”李先生說,至於放鞭炮、敲鑼、吹簫,這些需要很多人撐起來的排場沒法提供。

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去外地,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去外地的費用會很貴。”李先生說,曾經有上海、廣州的客戶聯繫他,一般都沒有接。去外地代掃,只有去年接了一個去江蘇常州的單,客戶給了8000元,他提供了所有的項目。“我一般不出去,去常州是因為客戶非要讓去。客戶是個老闆,也是大孝子,電話打了好幾天,還直接打了5000元,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主要還是給錢多,流程簡單”。

“去唐山的話,6000到8000元,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李先生說。

此外,李先生告訴記者,代理掃墓需要雙方信任。他曾經有兩次遇到客戶少付錢的情況。

網上免費建館後有各種消費

除了“代客掃墓”有各種費用,網上祭拜的收費“名堂”也有不少。

記者登錄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發現,用戶可以免費建逝者紀念館,但網站也提供會員服務,20元每月,開通會員可以保持紀念館香火不斷、延長供品時效、增加供品數量等。

在紀念館頁面裡,網友還可以自行選擇該網站的物品進行祭拜,但是需要用元寶購買,1個元寶折合人民幣1元,由於清明節臨近,目前半價,1個元寶可以兌換50銅幣,在該網站主要以銅幣的形式購買。

可供網友選擇的祭拜物品種類眾多,點香、蠟燭、冥幣等的價格在1至28銅幣之間;香囊、金元寶、荷花燈、嫦娥玉兔、金雞、搖錢樹、燈籠、中國結等,價格16至188銅幣不等;還有煙酒、水果、主食、糕點、服飾等,比如有中華煙、國酒茅臺等,最高的一件衣物400銅幣;除此,還有洗衣機、冰箱、電動車、汽車等,價格最高的是640銅幣的豪車。

網友購買這些物品可以增加親情值、修繕值、財富值。網站根據親情值、修繕值、財富值制訂了排行榜。

除以上基礎功能,網站還提供高級選項,只有VIP才能使用。收費標準是:1個月20元可獲普通會員資格,充值3個月57元是資深會員,金牌會員是充值6個月108元,鑽石會員則需要充值12個月216元。

會員的特權有很多,可以有專屬的個性化範本;有資格使用香火不斷、花團錦簇等功能,延長供品時效;身份標識會員享有專屬的身份及圖示;會員享有香爐、火盆等專屬用品的隨意更換;會員在購買供品時將享受獨有的會員特惠價,上供祭奠更實惠;可增加供品上供及擺放的數量。

在中國祭拜網上,該網站的紀念館註冊也是免費的,但購買物品同樣需要使用代幣,升級VIP需要約合130元人民幣。此外,網站還設有“愛心作坊”,用戶可以通過種植加工食品類的祭品。

有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使用網上祭掃,雖然註冊建紀念館都是免費的,但是之後增設各種物品都需要花錢。對後人來說,為去世的長輩建一個網上紀念館,肯定不能“光禿禿”的,必然會添置一些紀念物品,更何況有的網站還弄出個排行榜,這其實就是一種隱形的誘導消費。

紙紮別墅配“保安”帶“房產證”“代燒”套餐可“還陰債”

網售祭奠用品透著一股“邪味兒”

法制網記者 張昊

每到清明節,關於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討論總會如期而至。

儘管《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但每年清明節前後,在各地公墓周邊及一些殯葬用品店,總會出現各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喪葬用品。尤其在最近幾年,這種情形悄然“轉戰”互聯網,並衍生出更加離譜的“遠端服務”。

迷信用品五花八門

互聯網上有哪些封建迷信殯葬用品?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某網購平臺上,與迷信喪葬祭祀用品相關的關鍵字並沒有被禁用,使用“冥幣”“紙錢”“祭祀”“冥府”“陰間”等關鍵字搜索,都有大量迷信喪葬祭祀用品出現。

除了成捆的冥幣、黃紙,成麻袋的“金元寶”“金條”外,15元的“冥府電腦”、6.5元的“冥府飲水機”、6.5元的“冥府廚具消毒櫃”……幾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能找到“複刻版”。

在另一家網店中,商家推出“紙活 紙紮類”用品,其中有8個一組的紙人,商品名稱為“清明上墳祭拜亡人護院用人保姆冥府後勤把人組合特價包郵”,價格標為3.3元。

“攜帶方便,撐開組裝簡單。”商家如此介紹。記者發現,此類商品大多為半成品,買家收到商品後需要進行簡單的手工折疊、粘貼。

記者看到一個“3D紙紮新款三層折疊別墅”,尺寸長、寬、高都在半米左右。店主在商品介紹中稱,別墅還配有“保安”“看家犬”“攝像頭”“電器”等設施,並且還帶“房產證”。

另一款售價56.8元,名為“新九泉別墅”的紙紮“別墅”更是在介紹中稱,實際高1.8米(太陽能放在房屋最頂端可高2.1米),寬1米。

記者查詢多地快件寄遞管理辦法,其中都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收寄封建迷信物品、印刷品。不過,賣家依然告訴記者,“包郵”“快遞發貨沒問題”“折疊的可以寄”。

“代燒”業務名堂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並非所有的網店都會郵寄此類封建迷信物品,而是繼續提供“代燒”服務。

“好,親,本店所有物品都是代燒品,不郵寄。”有的網店店主表示,買家下單後,店主並不發貨,而是直接幫忙燒掉。

一些店主在網店裡表明“多年代燒”“一做就是幾年”等,甚至有些專門做“代燒”的網店注明“商品為特殊代燒,擅自拍下不予發貨”。

有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很多人居住在城市,不方便燒冥錢,網店為方便廣大客戶,特推出代燒、代送等。“如果有人沒時間祭奠燒紙,我來幫你,全程照片回傳給你”。

網店代為祭奠燒紙,還弄出不少“名頭”。比如,此類網店多在介紹中稱,能夠“補財庫”“還陰債”“消災”“化太歲”。

“保證送達”“精准送達”,一家店鋪在“代燒別墅”宣傳語中如此寫道。

記者與店主取得聯繫,詢問如何“精准送達”。

“我們寫表文。”店主回答。

“在什麼地方燒?”記者追問。

“十字路口。”對方回答。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家網店的“代燒”規模比其他網店大得多。該網店推出的“600元套餐”包括金元寶1萬錠、土地金6盒、鞭1萬頭、長明燈1對。這個套餐的“含義”為“償還冤親債主+列祖列宗送錢”;“作用”為“開運,得貴人扶持,避免口舌是非官司”。此外,還有“800元套餐”,包括“金元寶2萬錠、土地金6盒、鞭2萬頭”等物品。“2017元套餐”則包括“金元寶6萬錠、鞭2萬頭5把、長明燈4對”等物品。

記者詢問店主得知,“金元寶1萬錠”就代表要燒掉1萬個紙質金元寶。店主發來的之前的“代燒”照片顯示,大量“金元寶”、冥幣、“寶塔”、黃表紙等物品堆放在空地上,少的堆成直徑1米的圓形;多的則有直徑2米、半米高的3堆。店主發來的幾段視頻可以清晰地看到熊熊燃燒的火焰。

記者從交易記錄中看到,今年這個“服務”共成交9單,600元、800元和2017元的套餐都有人下單。

這家店的“服務”為何比其他店要貴?店主說,套餐中還包含一個特殊的內容——“小法事”。據這名店主介紹,所謂“小法事”,就是請人“誦咒通牒”給“送過去”,等於一個“小法事”。記者表示要看一下“做法事”的視頻,店主回復,“到時候會發給你視頻”。

記者發現,在其他的“代燒”網店,也有類似的“小法事”服務,有的含在“代燒”服務中,報價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則是單獨收費。

設網路紀念館需填各類資訊 “代掃”服務多要求留聯繫方式

新祭掃方式存個人資訊洩露空間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張昊

法制網實習生 吳雙 孟雨佳

清明節祭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快,回家祭掃成為不少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此背景下,“代客掃墓”、網上祭拜成為清明節祭掃的一個新趨勢。

不可否認,“代客掃墓”、網上祭拜對文明祭掃新風有推動作用,但是這些依託互聯網的祭掃方式,也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隱憂。

網上祭拜需填個人資訊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上祭拜是悄然興起的一種祭拜形式,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路平臺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

記者通過檢索發現,目前有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天堂紀念網、全球祭祀祈福網、祭拜網等十餘家網站。

在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其首頁寫著這樣一行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指導,與中國殉葬協會合作,最具保障的網上紀念館。”

在該網站上,用戶可以免費創建逝者紀念館,但前提是要用手機號註冊,填寫手機驗證碼、用戶名等。

在接下來的建立紀念館環節,第一步是填寫逝者名字、與用戶關係,第二步是填寫紀念館名稱,選擇紀念館場景。

完成創建後會跳出三個選項,完善資料、去場館祭拜、發佈紀念悼文等。記者觀察發現,該網站的紀念館大部分都資料齊全,資料包括逝者頭像、籍貫、職業、生辰、忌日、出生地、安葬地、所葬陵園、逝者簡介等。

從中國清明官方網站創設逝者紀念館的環節看,其中均涉及個人資訊的填寫,而且個人資訊資料詳盡。

記者隨後又登錄了中國祭拜網,發現該網站註冊需要填寫是郵箱、用戶名、密碼等,不同於其他網站是,在註冊之前要先同意法律聲明。

不同的祭祀網站有不同的特色服務,在天堂紀念網,記者發現該網站有許多特色服務,如:獨立功能變數名稱服務,即通過個人名字註冊的頂層網域名直接訪問在天堂紀念網上創建的紀念館。申請了此服務後,使用者無須先訪問天堂紀念網,而是在流覽器位址欄上直接輸入用逝者名字註冊的個性功能變數名稱網址即可訪問紀念館。個性網頁服務,即個性網頁是天堂紀念網推出最具專業特色的個性產品,該產品根據客戶要求獨立設置紀念網頁,多套範本大家選擇,同時也可以針對你的特殊要求做適當修改美化。

除此之外,該網站還有天堂書刊服務和復活重生服務,前者是彙集逝者的生平簡介和圖片。後者是提供逝者的清晰照片,提交祭拜者想讓逝者說的話,就可以讓逝去的親友開口說話,“復活重生”。並且該視頻可永久保存。

記者流覽一番發現,除了各個網站設置的各種特色服務鼓勵祭拜者購買外,逝者資料基本都很齊全,甚至一些親朋的個人資訊都可以看到。

“代掃”需要資訊也不少

需要提供個人資訊的,不止網上祭拜網站。在“代客掃墓”這種新服務模式中,個人資訊也必不可少。

記者隨意點開一個包含代燒業務的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客戶要向客服說明先人的地址名諱、與燒紙人的名字、關係,也可以提出特別要求,如念一段話等,店家會做好表文,征得客戶同意之後開始燒,代燒過程可以提供視頻及圖片為證,達到客戶滿意為止。

該店主向記者介紹,如果有人由於種種原因沒法祭拜,他們可以幫忙代為祭拜,提供祭拜服務的方式不是去具體的墓地進行祭拜儀式,而是在距他自己較近的土地廟或者小河邊施行。需要買家提供墓地的具體地址、逝者去世的時間以及逝者姓名、生辰八字等。

在另一家“代客掃墓”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委託人需要留下墓地名、逝者姓名,委託人的電話、委託人QQ或郵箱。留委託人電話是為了方便聯絡,而QQ或郵箱是用於發照片和視頻”。

在調查中,一家網店的店主還稱“有圖有真相”,承諾給買家發照片或者視頻。記者與兩名賣家分別溝通,要求對方先發以往“代燒”的照片或者視頻看一下。一名賣家拒絕,稱做完給買家發完就刪了。她稱不會留客戶的資訊,“會有生辰八字什麼的”。

另一個賣家則同意了記者的要求,他給記者發來6張照片和3段長度不到1分鐘的視頻。“太多了,我這手機記憶體全是。隨便給你發幾個吧。”這名賣家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委託商家代為祭拜過程中,對於商家提出的問題,委託人可謂有問必答,在這個過程中對個人資訊的保護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網路清明祭掃三大問題須厘清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圍繞祭掃新方式帶來的新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是否不符傳統習俗

緣起于農耕社會的清明祭掃習俗,在人口流動規模持續增大的今天遇到了挑戰。對於異地就業且離家遙遠的人來說,在清明假期回鄉掃墓,3天時間顯然比較緊張。在此背景下,“代客掃墓”、網上祭拜等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類人群的祭掃需求。

然而,對於這些祭掃新形式,社會上的質疑聲音從未停歇,認為此舉背離了傳統習俗的內涵。對此,專家也有不同看法。

“關於網路祭祀,不可否認這是歷史發展到網路時代的必然。究其原因,一來是傳統祭祀方式受時空限制,與當今社會龐大的人口流動數量構成了明顯的矛盾。清明節期間回鄉祭祖越來越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奢望之事,而新的網路祭奠方式打破了傳統祭祀的時空界限,可以隨時隨地滿足人們追思逝者的心願。二是網路祭奠方式也與當下時代追求環保的理念相一致。傳統祭祀方式既存在環境污染的隱患,也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網路祭祀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馬成鳴說。

馬成鳴認為,傳統民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都面臨著網路速食文化的衝擊。如何在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更好地保留、保護和傳承珍貴的傳統民俗已然成為時代的重要命題。除了提高人們保護傳統民俗的意識之外,更應該發掘傳統民俗的時代性,遵循新媒體時代新的資訊傳播和接受規律,煥發其新的生命力,不能因為墨守陳規而得不償失。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此則持有不同觀點。

“對於網路祭拜、網路直播‘代掃’,我是反對的。”朱巍說,掃墓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先人的懷念。有時間就去,沒時間在心裡面默念也可以,沒必要將掃墓變成一種產業。互聯網的祭掃形式其實將祭掃的儀式感抹殺了,人都不到場,何來掃墓之說。另外一方面,一些美好的傳統也就慢慢沒有了。對先人的祭掃如果沒有儀式、記不住,又怎麼會記住先人的遺訓、家風等良好傳承。

在朱巍看來,清明祭掃作為中國的傳統習俗,其中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祭掃本身,另一層是在祭掃過程中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團聚。從這個層面講,網上祭掃、“代客掃墓”等只有形式而無意義,這些形式會破壞傳統文化、破壞家庭感。如果家庭感被破壞,也就意味著社會最基本的細胞被破壞了,對社會的影響就太大了。

資訊洩露隱憂如何解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代客掃墓”還是網上祭拜,都存在提供大量個人資訊的情況,這種個人資訊的使用是否存在洩露的風險、個人隱私是否會受到影響?

以“代客掃墓”過程中出現的回傳視頻及直播祭掃過程為例,專家認為,其中存在侵犯隱私權的問題,也有可能出現欺詐。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直播祭掃過程,要注意的是在尊重知情權的同時也要避免造假。比如說像《私人定制》裡演的那樣,本來是給別人祭拜,依靠鏡頭的轉切,就可能換到另一個地方,這種不誠信的行為是需要注意的。另外,還可能存在收費不少但不去掃墓的情形,只是通過轉切其他鏡頭達到‘狸貓換太子’的目的。”

劉俊海認為,直播“代客掃墓”過程,其中有幾點非常重要:首先是執行,要保證真實性;其次要注意保護隱私,實現點對點的直播;最後是誠信。

對於保護隱私,朱巍也認為是重點。

“在直播掃墓過程中,鏡頭可能會掃過他人的墓碑。一般來說,墓碑在公序良俗上也不應向社會公開,包括一些照片,而直播很有可能將別人的墓碑也拍在裡面。再比如說,一個人有多個繼承人,其中一個繼承人進行了‘代客掃墓’的直播服務,如果這些視頻傳到網上,其他繼承人可能會對此不滿意,有可能會要求刪掉相關的視頻。所以,‘代客掃墓’直播或傳視頻,可能涉及到他人的隱私權利。”朱巍說。

朱巍認為,“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等活動所涉及的個人資訊,應該按照民法總則的相關條款、侵權責任法關於隱私權的相關規定、網路安全法關於個人資訊保護的規定進行保護。資訊保護很重要,平臺收集的資訊不能亂用而且不能違法收集,使用的範圍應當事先告訴消費者,資訊保護應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隨意收費現象怎樣看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代客掃墓”的價格由代掃者隨意報價,網上祭拜也有種種收費專案。這些收費是否合理,是否屬於消費行為?

“從法律上講,我認為這實際上也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一類消費活動,可以看作是精神消費或者文化消費的範疇。”劉俊海說,人從搖籃到墳墓無時不在消費。沒出生的胎兒現在按照民法總則也都受法律保護了。從呱呱落地就開始用尿不濕、喝牛奶到離開人世時的殯葬都是消費,都是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從法律上來講,人去世後,被別人祭拜,這也是一種消費活動,從情感上是寄託生者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尊重。

“這些行為都應納入法治的軌道,因為涉及到買賣、涉及到消費者付錢,所以我認為這種高尚的、禮節性、祭奠性、民俗性的活動也不應當掩蓋其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調整的特點。”劉俊海說。

朱巍也認為,“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的收費應納入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體系中。

“以收費但不去掃墓為例,這種行為一旦出現,不僅是違約,而且還涉及欺詐,這時肯定要退一罰三。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能完全依靠合同法,還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因為在‘代客掃墓’過程中,用戶也是消費者,所以必須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進行賠償,這需要有一個約束。”朱巍說。

“不管是‘代客掃墓’還是網上祭掃,這個行業應該加強自律。另外就是行政監管,這包括市場准入、行政指導、行政處罰、行政調解等。‘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等活動究竟該不該設市場的行政許可?這個問題有待討論、論證。就目前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劉俊海說。

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去外地,例如河北省唐山市。“去外地的費用會很貴。”李先生說,曾經有上海、廣州的客戶聯繫他,一般都沒有接。去外地代掃,只有去年接了一個去江蘇常州的單,客戶給了8000元,他提供了所有的項目。“我一般不出去,去常州是因為客戶非要讓去。客戶是個老闆,也是大孝子,電話打了好幾天,還直接打了5000元,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主要還是給錢多,流程簡單”。

“去唐山的話,6000到8000元,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李先生說。

此外,李先生告訴記者,代理掃墓需要雙方信任。他曾經有兩次遇到客戶少付錢的情況。

網上免費建館後有各種消費

除了“代客掃墓”有各種費用,網上祭拜的收費“名堂”也有不少。

記者登錄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發現,用戶可以免費建逝者紀念館,但網站也提供會員服務,20元每月,開通會員可以保持紀念館香火不斷、延長供品時效、增加供品數量等。

在紀念館頁面裡,網友還可以自行選擇該網站的物品進行祭拜,但是需要用元寶購買,1個元寶折合人民幣1元,由於清明節臨近,目前半價,1個元寶可以兌換50銅幣,在該網站主要以銅幣的形式購買。

可供網友選擇的祭拜物品種類眾多,點香、蠟燭、冥幣等的價格在1至28銅幣之間;香囊、金元寶、荷花燈、嫦娥玉兔、金雞、搖錢樹、燈籠、中國結等,價格16至188銅幣不等;還有煙酒、水果、主食、糕點、服飾等,比如有中華煙、國酒茅臺等,最高的一件衣物400銅幣;除此,還有洗衣機、冰箱、電動車、汽車等,價格最高的是640銅幣的豪車。

網友購買這些物品可以增加親情值、修繕值、財富值。網站根據親情值、修繕值、財富值制訂了排行榜。

除以上基礎功能,網站還提供高級選項,只有VIP才能使用。收費標準是:1個月20元可獲普通會員資格,充值3個月57元是資深會員,金牌會員是充值6個月108元,鑽石會員則需要充值12個月216元。

會員的特權有很多,可以有專屬的個性化範本;有資格使用香火不斷、花團錦簇等功能,延長供品時效;身份標識會員享有專屬的身份及圖示;會員享有香爐、火盆等專屬用品的隨意更換;會員在購買供品時將享受獨有的會員特惠價,上供祭奠更實惠;可增加供品上供及擺放的數量。

在中國祭拜網上,該網站的紀念館註冊也是免費的,但購買物品同樣需要使用代幣,升級VIP需要約合130元人民幣。此外,網站還設有“愛心作坊”,用戶可以通過種植加工食品類的祭品。

有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使用網上祭掃,雖然註冊建紀念館都是免費的,但是之後增設各種物品都需要花錢。對後人來說,為去世的長輩建一個網上紀念館,肯定不能“光禿禿”的,必然會添置一些紀念物品,更何況有的網站還弄出個排行榜,這其實就是一種隱形的誘導消費。

紙紮別墅配“保安”帶“房產證”“代燒”套餐可“還陰債”

網售祭奠用品透著一股“邪味兒”

法制網記者 張昊

每到清明節,關於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討論總會如期而至。

儘管《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但每年清明節前後,在各地公墓周邊及一些殯葬用品店,總會出現各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喪葬用品。尤其在最近幾年,這種情形悄然“轉戰”互聯網,並衍生出更加離譜的“遠端服務”。

迷信用品五花八門

互聯網上有哪些封建迷信殯葬用品?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某網購平臺上,與迷信喪葬祭祀用品相關的關鍵字並沒有被禁用,使用“冥幣”“紙錢”“祭祀”“冥府”“陰間”等關鍵字搜索,都有大量迷信喪葬祭祀用品出現。

除了成捆的冥幣、黃紙,成麻袋的“金元寶”“金條”外,15元的“冥府電腦”、6.5元的“冥府飲水機”、6.5元的“冥府廚具消毒櫃”……幾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都能找到“複刻版”。

在另一家網店中,商家推出“紙活 紙紮類”用品,其中有8個一組的紙人,商品名稱為“清明上墳祭拜亡人護院用人保姆冥府後勤把人組合特價包郵”,價格標為3.3元。

“攜帶方便,撐開組裝簡單。”商家如此介紹。記者發現,此類商品大多為半成品,買家收到商品後需要進行簡單的手工折疊、粘貼。

記者看到一個“3D紙紮新款三層折疊別墅”,尺寸長、寬、高都在半米左右。店主在商品介紹中稱,別墅還配有“保安”“看家犬”“攝像頭”“電器”等設施,並且還帶“房產證”。

另一款售價56.8元,名為“新九泉別墅”的紙紮“別墅”更是在介紹中稱,實際高1.8米(太陽能放在房屋最頂端可高2.1米),寬1米。

記者查詢多地快件寄遞管理辦法,其中都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收寄封建迷信物品、印刷品。不過,賣家依然告訴記者,“包郵”“快遞發貨沒問題”“折疊的可以寄”。

“代燒”業務名堂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並非所有的網店都會郵寄此類封建迷信物品,而是繼續提供“代燒”服務。

“好,親,本店所有物品都是代燒品,不郵寄。”有的網店店主表示,買家下單後,店主並不發貨,而是直接幫忙燒掉。

一些店主在網店裡表明“多年代燒”“一做就是幾年”等,甚至有些專門做“代燒”的網店注明“商品為特殊代燒,擅自拍下不予發貨”。

有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很多人居住在城市,不方便燒冥錢,網店為方便廣大客戶,特推出代燒、代送等。“如果有人沒時間祭奠燒紙,我來幫你,全程照片回傳給你”。

網店代為祭奠燒紙,還弄出不少“名頭”。比如,此類網店多在介紹中稱,能夠“補財庫”“還陰債”“消災”“化太歲”。

“保證送達”“精准送達”,一家店鋪在“代燒別墅”宣傳語中如此寫道。

記者與店主取得聯繫,詢問如何“精准送達”。

“我們寫表文。”店主回答。

“在什麼地方燒?”記者追問。

“十字路口。”對方回答。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家網店的“代燒”規模比其他網店大得多。該網店推出的“600元套餐”包括金元寶1萬錠、土地金6盒、鞭1萬頭、長明燈1對。這個套餐的“含義”為“償還冤親債主+列祖列宗送錢”;“作用”為“開運,得貴人扶持,避免口舌是非官司”。此外,還有“800元套餐”,包括“金元寶2萬錠、土地金6盒、鞭2萬頭”等物品。“2017元套餐”則包括“金元寶6萬錠、鞭2萬頭5把、長明燈4對”等物品。

記者詢問店主得知,“金元寶1萬錠”就代表要燒掉1萬個紙質金元寶。店主發來的之前的“代燒”照片顯示,大量“金元寶”、冥幣、“寶塔”、黃表紙等物品堆放在空地上,少的堆成直徑1米的圓形;多的則有直徑2米、半米高的3堆。店主發來的幾段視頻可以清晰地看到熊熊燃燒的火焰。

記者從交易記錄中看到,今年這個“服務”共成交9單,600元、800元和2017元的套餐都有人下單。

這家店的“服務”為何比其他店要貴?店主說,套餐中還包含一個特殊的內容——“小法事”。據這名店主介紹,所謂“小法事”,就是請人“誦咒通牒”給“送過去”,等於一個“小法事”。記者表示要看一下“做法事”的視頻,店主回復,“到時候會發給你視頻”。

記者發現,在其他的“代燒”網店,也有類似的“小法事”服務,有的含在“代燒”服務中,報價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則是單獨收費。

設網路紀念館需填各類資訊 “代掃”服務多要求留聯繫方式

新祭掃方式存個人資訊洩露空間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張昊

法制網實習生 吳雙 孟雨佳

清明節祭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快,回家祭掃成為不少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此背景下,“代客掃墓”、網上祭拜成為清明節祭掃的一個新趨勢。

不可否認,“代客掃墓”、網上祭拜對文明祭掃新風有推動作用,但是這些依託互聯網的祭掃方式,也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隱憂。

網上祭拜需填個人資訊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上祭拜是悄然興起的一種祭拜形式,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路平臺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

記者通過檢索發現,目前有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天堂紀念網、全球祭祀祈福網、祭拜網等十餘家網站。

在中國清明網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其首頁寫著這樣一行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指導,與中國殉葬協會合作,最具保障的網上紀念館。”

在該網站上,用戶可以免費創建逝者紀念館,但前提是要用手機號註冊,填寫手機驗證碼、用戶名等。

在接下來的建立紀念館環節,第一步是填寫逝者名字、與用戶關係,第二步是填寫紀念館名稱,選擇紀念館場景。

完成創建後會跳出三個選項,完善資料、去場館祭拜、發佈紀念悼文等。記者觀察發現,該網站的紀念館大部分都資料齊全,資料包括逝者頭像、籍貫、職業、生辰、忌日、出生地、安葬地、所葬陵園、逝者簡介等。

從中國清明官方網站創設逝者紀念館的環節看,其中均涉及個人資訊的填寫,而且個人資訊資料詳盡。

記者隨後又登錄了中國祭拜網,發現該網站註冊需要填寫是郵箱、用戶名、密碼等,不同於其他網站是,在註冊之前要先同意法律聲明。

不同的祭祀網站有不同的特色服務,在天堂紀念網,記者發現該網站有許多特色服務,如:獨立功能變數名稱服務,即通過個人名字註冊的頂層網域名直接訪問在天堂紀念網上創建的紀念館。申請了此服務後,使用者無須先訪問天堂紀念網,而是在流覽器位址欄上直接輸入用逝者名字註冊的個性功能變數名稱網址即可訪問紀念館。個性網頁服務,即個性網頁是天堂紀念網推出最具專業特色的個性產品,該產品根據客戶要求獨立設置紀念網頁,多套範本大家選擇,同時也可以針對你的特殊要求做適當修改美化。

除此之外,該網站還有天堂書刊服務和復活重生服務,前者是彙集逝者的生平簡介和圖片。後者是提供逝者的清晰照片,提交祭拜者想讓逝者說的話,就可以讓逝去的親友開口說話,“復活重生”。並且該視頻可永久保存。

記者流覽一番發現,除了各個網站設置的各種特色服務鼓勵祭拜者購買外,逝者資料基本都很齊全,甚至一些親朋的個人資訊都可以看到。

“代掃”需要資訊也不少

需要提供個人資訊的,不止網上祭拜網站。在“代客掃墓”這種新服務模式中,個人資訊也必不可少。

記者隨意點開一個包含代燒業務的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客戶要向客服說明先人的地址名諱、與燒紙人的名字、關係,也可以提出特別要求,如念一段話等,店家會做好表文,征得客戶同意之後開始燒,代燒過程可以提供視頻及圖片為證,達到客戶滿意為止。

該店主向記者介紹,如果有人由於種種原因沒法祭拜,他們可以幫忙代為祭拜,提供祭拜服務的方式不是去具體的墓地進行祭拜儀式,而是在距他自己較近的土地廟或者小河邊施行。需要買家提供墓地的具體地址、逝者去世的時間以及逝者姓名、生辰八字等。

在另一家“代客掃墓”網店,店主告訴記者,“委託人需要留下墓地名、逝者姓名,委託人的電話、委託人QQ或郵箱。留委託人電話是為了方便聯絡,而QQ或郵箱是用於發照片和視頻”。

在調查中,一家網店的店主還稱“有圖有真相”,承諾給買家發照片或者視頻。記者與兩名賣家分別溝通,要求對方先發以往“代燒”的照片或者視頻看一下。一名賣家拒絕,稱做完給買家發完就刪了。她稱不會留客戶的資訊,“會有生辰八字什麼的”。

另一個賣家則同意了記者的要求,他給記者發來6張照片和3段長度不到1分鐘的視頻。“太多了,我這手機記憶體全是。隨便給你發幾個吧。”這名賣家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委託商家代為祭拜過程中,對於商家提出的問題,委託人可謂有問必答,在這個過程中對個人資訊的保護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網路清明祭掃三大問題須厘清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圍繞祭掃新方式帶來的新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是否不符傳統習俗

緣起于農耕社會的清明祭掃習俗,在人口流動規模持續增大的今天遇到了挑戰。對於異地就業且離家遙遠的人來說,在清明假期回鄉掃墓,3天時間顯然比較緊張。在此背景下,“代客掃墓”、網上祭拜等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類人群的祭掃需求。

然而,對於這些祭掃新形式,社會上的質疑聲音從未停歇,認為此舉背離了傳統習俗的內涵。對此,專家也有不同看法。

“關於網路祭祀,不可否認這是歷史發展到網路時代的必然。究其原因,一來是傳統祭祀方式受時空限制,與當今社會龐大的人口流動數量構成了明顯的矛盾。清明節期間回鄉祭祖越來越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奢望之事,而新的網路祭奠方式打破了傳統祭祀的時空界限,可以隨時隨地滿足人們追思逝者的心願。二是網路祭奠方式也與當下時代追求環保的理念相一致。傳統祭祀方式既存在環境污染的隱患,也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網路祭祀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馬成鳴說。

馬成鳴認為,傳統民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都面臨著網路速食文化的衝擊。如何在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更好地保留、保護和傳承珍貴的傳統民俗已然成為時代的重要命題。除了提高人們保護傳統民俗的意識之外,更應該發掘傳統民俗的時代性,遵循新媒體時代新的資訊傳播和接受規律,煥發其新的生命力,不能因為墨守陳規而得不償失。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此則持有不同觀點。

“對於網路祭拜、網路直播‘代掃’,我是反對的。”朱巍說,掃墓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先人的懷念。有時間就去,沒時間在心裡面默念也可以,沒必要將掃墓變成一種產業。互聯網的祭掃形式其實將祭掃的儀式感抹殺了,人都不到場,何來掃墓之說。另外一方面,一些美好的傳統也就慢慢沒有了。對先人的祭掃如果沒有儀式、記不住,又怎麼會記住先人的遺訓、家風等良好傳承。

在朱巍看來,清明祭掃作為中國的傳統習俗,其中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祭掃本身,另一層是在祭掃過程中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團聚。從這個層面講,網上祭掃、“代客掃墓”等只有形式而無意義,這些形式會破壞傳統文化、破壞家庭感。如果家庭感被破壞,也就意味著社會最基本的細胞被破壞了,對社會的影響就太大了。

資訊洩露隱憂如何解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代客掃墓”還是網上祭拜,都存在提供大量個人資訊的情況,這種個人資訊的使用是否存在洩露的風險、個人隱私是否會受到影響?

以“代客掃墓”過程中出現的回傳視頻及直播祭掃過程為例,專家認為,其中存在侵犯隱私權的問題,也有可能出現欺詐。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直播祭掃過程,要注意的是在尊重知情權的同時也要避免造假。比如說像《私人定制》裡演的那樣,本來是給別人祭拜,依靠鏡頭的轉切,就可能換到另一個地方,這種不誠信的行為是需要注意的。另外,還可能存在收費不少但不去掃墓的情形,只是通過轉切其他鏡頭達到‘狸貓換太子’的目的。”

劉俊海認為,直播“代客掃墓”過程,其中有幾點非常重要:首先是執行,要保證真實性;其次要注意保護隱私,實現點對點的直播;最後是誠信。

對於保護隱私,朱巍也認為是重點。

“在直播掃墓過程中,鏡頭可能會掃過他人的墓碑。一般來說,墓碑在公序良俗上也不應向社會公開,包括一些照片,而直播很有可能將別人的墓碑也拍在裡面。再比如說,一個人有多個繼承人,其中一個繼承人進行了‘代客掃墓’的直播服務,如果這些視頻傳到網上,其他繼承人可能會對此不滿意,有可能會要求刪掉相關的視頻。所以,‘代客掃墓’直播或傳視頻,可能涉及到他人的隱私權利。”朱巍說。

朱巍認為,“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等活動所涉及的個人資訊,應該按照民法總則的相關條款、侵權責任法關於隱私權的相關規定、網路安全法關於個人資訊保護的規定進行保護。資訊保護很重要,平臺收集的資訊不能亂用而且不能違法收集,使用的範圍應當事先告訴消費者,資訊保護應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隨意收費現象怎樣看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代客掃墓”的價格由代掃者隨意報價,網上祭拜也有種種收費專案。這些收費是否合理,是否屬於消費行為?

“從法律上講,我認為這實際上也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一類消費活動,可以看作是精神消費或者文化消費的範疇。”劉俊海說,人從搖籃到墳墓無時不在消費。沒出生的胎兒現在按照民法總則也都受法律保護了。從呱呱落地就開始用尿不濕、喝牛奶到離開人世時的殯葬都是消費,都是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從法律上來講,人去世後,被別人祭拜,這也是一種消費活動,從情感上是寄託生者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尊重。

“這些行為都應納入法治的軌道,因為涉及到買賣、涉及到消費者付錢,所以我認為這種高尚的、禮節性、祭奠性、民俗性的活動也不應當掩蓋其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調整的特點。”劉俊海說。

朱巍也認為,“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的收費應納入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體系中。

“以收費但不去掃墓為例,這種行為一旦出現,不僅是違約,而且還涉及欺詐,這時肯定要退一罰三。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能完全依靠合同法,還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因為在‘代客掃墓’過程中,用戶也是消費者,所以必須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進行賠償,這需要有一個約束。”朱巍說。

“不管是‘代客掃墓’還是網上祭掃,這個行業應該加強自律。另外就是行政監管,這包括市場准入、行政指導、行政處罰、行政調解等。‘代客掃墓’、網上祭掃等活動究竟該不該設市場的行政許可?這個問題有待討論、論證。就目前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劉俊海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