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宋曆一百六十餘年發展,到了這位皇帝手裡,步入太平極盛之日

宋徽宗崇甯初年, 晏幾道改任開封府推官。 表面上看晏幾道官升一級, 其實仍是個芝麻小吏。 在任上第二年, 他就主動提交辭呈。 按宋制, 官員退休年齡是70, 晏幾道尚未到年紀就激流勇退, “退居京城賜第, 不踐諸貴之門。 ”

晏幾道淡出政壇, 然而朝堂權貴蔡京卻十分看重他的詞名。 彼時蔡京任宰相, 奸佞竊據要津, 援引親故, 在朝中廣結黨羽。 史載, “蔡京拜相不數年, 子六人、孫四人同時為執政、從官”。 招權納賄, 貨賂公行是宋徽宗時期政治的特色。


國內有此起彼伏的民變, 國際間, 女真人強勢崛起。 面對金人的勃興, 內憂外患嚴重。 面對王朝前所未有的深刻政治危機, 匯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暗流, 日益劇烈湧動。 身為帝國首席執行官的蔡京並沒有察覺迫在眉睫的巨禍, 反而有意慫恿徽宗皇帝勞民傷財大興土木, 一面以身作則獻諛詞歌頌盛世。

北宋王朝經歷了一百六十餘年的穩定發展,

宋徽宗在位期間, 步入了“太平極盛之日”(《真文忠公文集》卷5《江東奏論邊事狀》, 《東京夢華錄》跋);“輦轂之下, 太平日久, 人物繁阜”(《東京夢華錄》序)。

徽宗皇帝是專制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藝術家, 他在音樂、繪畫、書法、棋藝、詩詞各方面有著遠超儕輩的才華。 這種不世出的藝術才華與處置軍國重事的昏憒有機綜合於一身的, 徽宗就是個矛盾綜合體。

縱情聲色犬馬, 竭天下以自奉的徽宗皇帝曾不無得意地自我吹噓:“本朝社稷流長, 足以跨周軼漢”, 確實, 宋廷有誇耀萬邦的本錢, 在人口和疆域方面, 當時確實達到了極盛期。


經濟的繁榮背後, 卻是道德的淪喪。 北宋末年士風頹墮(士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含意,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士, 一般講來就是有學問的讀書人;宋人則開創性的以鄉士大夫與卿士大夫區別有無官位。 ),

“士大夫不慕廉靖, 而慕奔競;不尊名節, 而尊爵位;不樂公正, 而樂軟美;不敬君子, 而敬庸人;既安習以成風, 謂苟得為至計。 ”無論作官與否的士大夫鮮有風骨者,

多數人學會了見風使舵, 曲學阿世, 更有甚者助紂為虐。

大觀(1107~1110)某年間的重陽節、冬至日, 蔡京先後派親信趕到晏府, 向晏幾道“求長短句”。 蔡京位高權重、氣焰正熾, 晏幾道無力推辭, 只好作了兩闕詞虛與委蛇:

九日悲秋不到心。 鳳城歌管有新音。 鳳凋碧柳愁眉淡, 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 已聞砧。 綺羅叢裡勝登臨。 須教月戶纖纖玉, 細捧霞觴灩灩金。 ——《鷓鴣天》

曉日迎長歲歲同。 太平簫鼓間歌鐘。 雲高未有前村雪, 梅小初開昨夜風。 羅幕翠, 錦筵紅。 釵頭羅勝寫宜冬。 從今屈指春期近, 莫使金尊對月空。 ——《鷓鴣天》

這兩首應景而作的《鷓鴣天》,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雲:“竟無一語及蔡者”。

表面看來, 小晏在寫重陽日的詞中丟開了傳統寫重陽的登高、悲秋,

懷遠人的俗套, 反而著意渲染了歌舞酒筵的安逸享樂生活。 實則這種創作手法堪值玩味, 其中“九日悲秋不到心”之句畫龍點睛, 他人悲秋, 位極人臣的蔡京置身于“綺羅叢中”, 哪裡會感受到秋的悲涼?飛龍在天后就是亢龍有悔, 小晏弦外有音的告誡居廟堂之高者:富貴怕見花開, “初見雁, 已聞砧”, 為政者不能一味粉飾太平, 當知見微知著!

第二首《鷓鴣天》同樣有諷諫之意:冬至一陽生, 嚴寒之後, 就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自然氣候與政治氣候相同, 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變化的。


“昨夜風”會導致“對月空”,只知“屈指春期近”,不亦惑乎?

在世風浮薄的北宋末年,當他人都在絞盡腦汁地奉承巴結蔡京之時,晏幾道卻以自己的方式對當朝權貴加以無情之嘲諷。是以知,小晏確是特立獨行的好男兒。

在“廷臣伺人主意,隨宰執風旨向背,以特立不回者為愚,共嗤笑之”的世風中,晏幾道敢於捋虎鬚,實屬難得。世人只知小晏詞乃婉約正宗,卻不知晏幾道也具悲天憫人的詩人情懷。簡單地將晏幾道臉譜化,打上情聖烙印,難免會失之偏頗。


“昨夜風”會導致“對月空”,只知“屈指春期近”,不亦惑乎?

在世風浮薄的北宋末年,當他人都在絞盡腦汁地奉承巴結蔡京之時,晏幾道卻以自己的方式對當朝權貴加以無情之嘲諷。是以知,小晏確是特立獨行的好男兒。

在“廷臣伺人主意,隨宰執風旨向背,以特立不回者為愚,共嗤笑之”的世風中,晏幾道敢於捋虎鬚,實屬難得。世人只知小晏詞乃婉約正宗,卻不知晏幾道也具悲天憫人的詩人情懷。簡單地將晏幾道臉譜化,打上情聖烙印,難免會失之偏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