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罵王朗”是胡編出來的嗎?

“罵王朗”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章節, 經典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更是對這個精彩章節進行了上乘的再現與改編。 進入網路時代之後, 在一大批“腦洞大開”的網友的大力支持下, “諸葛丞相”與“王司徒”更是被推上了“新世紀網紅”的寶座。

但是大部分人未必注意到的是, “罵王朗”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一個虛構章節, 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根據史書記載, 王朗是自然病死的。 而且王朗在太和二年(228年)病死的時候,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才剛開始, 兩人並沒有在戰場上見過面。

王朗

那麼能不能說“罵王朗”是羅貫中拍腦袋胡編出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小說《三國演義》一直以來就有“七分實、三分虛”的評價, 書中的很多經典章節都有其歷史依據, 像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等, “罵王朗”也是如此。

章武三年(223年), 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此時的蜀漢剛剛遭遇慘敗, 開國皇帝又“中道崩殂”, 面臨非常危險與困難的局勢, 千斤重擔都壓在了蜀漢實際上的掌權者、丞相諸葛武侯的肩上。 而曹魏方面則認為蜀漢已經是一盤散沙, 可以“傳檄而定”。

當時蜀漢的司徒許靖早年曾與時為曹魏司空的王朗一起共事, 私交不錯。 於是王朗便寫信給許靖, 勸他帶著整個蜀漢投降曹魏。 但王朗沒想到自己的勸降信, 許靖根本就不搭理。 可身為“一時之俊偉”的王朗不甘心如此失敗, 便轉而寫信勸降諸葛亮。

當時曹魏跟王朗想法類似的重臣還有很多, 因此都爭相給諸葛亮寫勸降信。 而這些勸降信的基本內容就和《三國演義》小說裡王朗說的話差不多(今我大魏帶甲百萬, 良將千員。 諒腐草之螢光, 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 以禮來降, 不失封侯之位。 國安民樂, 豈不美哉!)。

當時蜀漢局勢艱難,諸葛武侯正需要契機來穩定和振奮人心。於是諸葛武侯便寫一封名為《正議》的文章,公開駁斥了曹魏方面的勸降意圖,並批評以王朗為代表的曹魏大臣是“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

在真實的歷史上,王朗與諸葛亮確實通過書信進行了言辭上的交鋒,《三國演義》中的“罵王朗”便是以此為依據而創作出來的。只不過歷史上王朗和諸葛亮沒有面對面交鋒,王朗也沒有被諸葛亮罵死。

當時蜀漢局勢艱難,諸葛武侯正需要契機來穩定和振奮人心。於是諸葛武侯便寫一封名為《正議》的文章,公開駁斥了曹魏方面的勸降意圖,並批評以王朗為代表的曹魏大臣是“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

在真實的歷史上,王朗與諸葛亮確實通過書信進行了言辭上的交鋒,《三國演義》中的“罵王朗”便是以此為依據而創作出來的。只不過歷史上王朗和諸葛亮沒有面對面交鋒,王朗也沒有被諸葛亮罵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