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跟著《本草綱目》學習,中醫推崇的補氣食物,你吃過幾個?

說起我國的古代史, 真的是一件讓人十分驕傲的事情, 不論是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還是後來的唐詩宋詞元曲, 都是一朵朵絢麗的花, 開放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 而前任取得的成就, 不僅僅是體現在文學上的造詣, 還有在醫學、戰術、音樂等方面的成就, 即使過去了千年百年, 依舊給我們這些現代人帶來很深的影響。

如今, 醫學水準發展的很快, 離不開古代醫學先人的幫助, 儘管西醫已經時時刻刻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但是中醫的的影響已經深入人心了, 說起中醫, 有一個人, 我們一定不能忘記, 他的著作, 一直影響至今, 那個人就是李時珍。

《本草綱目》是藥學著作, 五十二卷, 明·李時珍撰, 刊於1590年。 全書共190多萬字, 載有藥物1892種, 收集醫方11096個, 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 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 經過實踐和鑽研,

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 它裡面記載了太多醫學健康知識, 今天和友們分享的是《本草綱目》中的8大神仙食物, 它們也是中醫推崇的補氣食物, 你吃了幾個呢?

1、山藥

人稱“神仙之食”。 《本草綱目》裡說:“山藥益腎氣, 健脾胃, 止瀉痢, 化痰涎, 潤皮毛。 ”山藥具有極佳的補氣效果。

其所含的薯蕷皂苷和膽鹼、黏液質等成分, 不但有利於肌膚保濕, 更有防止心血管系統脂肪沉積的作用。

2、土豆

土豆又被稱為“地下水果”。 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 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

3、板栗

《本草綱目》:“栗味甘性溫, 入脾胃腎經。 ”、“栗治腎虛, 腰腿無力, 能通腎益氣, 厚腸胃也”。 栗子性味甘溫, 入脾、胃、腎三經, 有養胃、健脾、補腎、壯腰、強筋、活血、止血、消腫等功效。

4、大米

大米中的維生素B1、無機鹽含量很高。 入脾、胃、腎經, 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 常作為病人康復時的滋補食品。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 以柏陽湖有機大米為主的有機大米成為生活的首選。

5、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葷”的美稱。《本草綱目》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香菇對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具有調理作用。這裡說香菇補氣,主要指的是補益胃氣。

6、韭菜

韭菜入肝經、胃經和腎經,吃熟韭菜能起到補肝腎、暖腰膝、興陽道的作用,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能益肝散淤,也就是韭菜有補氣壯陽的作用。

7、鯽魚

從膳食方面來說,鯽魚是氣血雙補的好食材。鯽魚具有健脾開胃、益氣除濕之功效。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鯽魚含蛋白質量較高,每百克高達19.5克,脂肪含量為1.1克,另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尼克酸等,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在淡水魚中名列榜首。

8、鱔魚

鱔魚性溫,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能。研究表明,鱔魚中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有健腦明目、調節血糖、降脂的作用,對身體虛弱、病後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葷”的美稱。《本草綱目》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香菇對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具有調理作用。這裡說香菇補氣,主要指的是補益胃氣。

6、韭菜

韭菜入肝經、胃經和腎經,吃熟韭菜能起到補肝腎、暖腰膝、興陽道的作用,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能益肝散淤,也就是韭菜有補氣壯陽的作用。

7、鯽魚

從膳食方面來說,鯽魚是氣血雙補的好食材。鯽魚具有健脾開胃、益氣除濕之功效。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鯽魚含蛋白質量較高,每百克高達19.5克,脂肪含量為1.1克,另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尼克酸等,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在淡水魚中名列榜首。

8、鱔魚

鱔魚性溫,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能。研究表明,鱔魚中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有健腦明目、調節血糖、降脂的作用,對身體虛弱、病後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