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過史料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不如司馬懿

“諸葛亮”這個名字, 不管是誰都應該非常熟悉了。 提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大家會用什麼詞來形容呢?

驚才絕豔、寧靜致遠、用兵如神、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超凡脫俗……

當然, 最為膾炙人口的是他超群的軍事才能, 從“隆中對”到“火燒赤壁”, 從“七擒孟獲”到“空城計”, 每一樣都讓人讚不絕口, 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卓絕, 似乎早就已經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了。

的確, 諸葛亮是個非常出色的人物, 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 然而, 提到諸葛亮用兵這一方面, 他真的擁有“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的錦囊妙計嗎?

我們先來看幾段歷史文字記載:

“魏明帝西鎮長安, 命張郃拒亮, 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 與郃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 , 舉動失宜, 大為張郃所破。 亮拔西縣千餘家, 還於漢中, 戮謖以謝眾。 ”

“冬, 亮複出散關, 圍陳倉, 曹真拒之, 亮糧盡而還。 ”

“九年, 亮複出祁山, 以木牛運, 糧盡退軍……”

這幾段話均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記敘的事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六出祁山”的事情, 而史書中, 僅僅記載了四次出祁山的經歷。

從第一段史料中我們就可以看出, 諸葛亮“空城計”並沒有文字記載, 反倒是馬謖的“街亭失守”確有其事, 馬謖在街亭敗給了魏國名將張郃, 蜀軍失敗回到漢中。 而再看看後面兩段史料, 諸葛亮幾次出祁山都只是和魏國的將軍形成對立之勢, 哪有大家想像中一次次驚心動魄卻贏得光彩十足的戰爭?每次都是因為糧草消耗完了才退兵的。 這樣的情況, 像是一個可以不動聲色以少勝多擊敗成千上萬大軍的卓絕的軍事家身上會發生的事情嗎?

而且, 在一些小細節方面, 也能發現, 其實在出祁山的過程中,

諸葛亮在領導軍隊是, 是犯下了一些很低級的錯誤, 讓蜀軍吃了不少敗仗。

再回過頭說馬謖街亭失守的事情, 諸葛亮明知街亭的重要地位, 為何派遣馬謖這樣一個戰場上的新手去對抗身經百戰的張郃?若是把這個任務交給更有經驗的將官, 應當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吧?由此可見, 諸葛亮此人安排行軍任務也有些問題。

我們再來看兩段史料:

“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 久之, 先主設伏兵, 一旦自燒屯偽遁, 惇等追之, 為伏兵所破。 ”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 公使弓弩亂髮, 箭著其船, 船偏重將覆, 權因回船, 複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 乃還。 ”

這兩段史料的故事讀過三國故事的人也都該很熟悉, 第一件事是火燒博望坡之戰,

諸葛亮此時剛出山, 因為此戰一戰成名。 第二件事是草船借箭, 諸葛亮也因為這件事為周瑜所欽佩, 真正成為了智慧的化身。

但是, 有意思的是, 這兩段文字都不是記錄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的, 第一段文字是記錄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面, 而第二段文字則是記錄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的裴松之注裡面。 也就是說, 這兩件事哪件都和諸葛亮沒有太大關係, 火燒博望坡是劉備的計謀, 而草船借箭的真實幕後主使是孫權。

驚訝嗎?這樣看來, 諸葛亮還是不是你心中那個神機妙算的臥龍先生?

那麼, 既然打仗不行, 諸葛亮此人真正的偉大之處在哪裡呢?

我們還是來通過文字記載來看看。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 撫百姓, 示儀軌,

約官職, 從權制, 開誠心, 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 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 物理其本, 循名責實, 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 鹹畏而愛之, 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 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 未能成功, 蓋應變將略, 非其所長歟!”

這段話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給諸葛亮的評價, 從評價中我們就可以知道, 諸葛亮對於“應變將略”並非所長, 但其人治國卻是讓人非常欽佩的, 從刑事訴訟到安撫百姓, 從制衡權術到處理政務, 每一樣都完成得很好, 這說明諸葛亮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良相, 卻不是個好的軍事指揮。 和諸葛亮同時期的軍師賈詡也說過:“諸葛亮善治國。”另外,大家也都知道,孔明原先在隆中種地,發明了很多先進的農具,而其成為蜀國丞相後,也把西川這樣一個素有“難於上青天”的地方治理成了一個魚米之鄉,這不能不讓人讚歎。而到了明清時期,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讚美則更多集中於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上了。

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把整個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農學家,不但精通水利耕種之道,還能自己發明創造;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還是個出色的藝術家,書法繪畫和音樂無一不精。他是個出色的人,誰也無法反駁。

如果他生在太平時代,必然會是一位絕世的賢明宰相。

但是同樣,也必須承認他不是個好的軍事指揮家,在戰場上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讓蜀軍損兵折將。

在讀《三國演義》時,我們常常會為書中諸葛亮的驚才絕豔和滿腹智慧所驚歎,但是很多時候,歷史並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但是,不管怎麼說,“諸葛亮”這個近乎完美的藝術形象寄託了我們對於美好的嚮往。也許,讓書中的那個諸葛孔明保留住大家心目中的那個飄逸超群、絕世獨立的樣子,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和諸葛亮同時期的軍師賈詡也說過:“諸葛亮善治國。”另外,大家也都知道,孔明原先在隆中種地,發明了很多先進的農具,而其成為蜀國丞相後,也把西川這樣一個素有“難於上青天”的地方治理成了一個魚米之鄉,這不能不讓人讚歎。而到了明清時期,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讚美則更多集中於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上了。

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把整個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農學家,不但精通水利耕種之道,還能自己發明創造;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還是個出色的藝術家,書法繪畫和音樂無一不精。他是個出色的人,誰也無法反駁。

如果他生在太平時代,必然會是一位絕世的賢明宰相。

但是同樣,也必須承認他不是個好的軍事指揮家,在戰場上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讓蜀軍損兵折將。

在讀《三國演義》時,我們常常會為書中諸葛亮的驚才絕豔和滿腹智慧所驚歎,但是很多時候,歷史並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那樣,但是,不管怎麼說,“諸葛亮”這個近乎完美的藝術形象寄託了我們對於美好的嚮往。也許,讓書中的那個諸葛孔明保留住大家心目中的那個飄逸超群、絕世獨立的樣子,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