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澳媒開扒“中國奶粉代購瘋狂事”!海淘真就那麼好嗎?

這次, 瘋狂的中國奶粉代購終於激怒了澳洲媽媽……原來, 上周, 澳媒七號台曝光了中國奶粉代購們的“瘋狂事蹟”, 關於中國奶粉代購的聲討越演越烈。

七號台對這群奶粉代購進行了暗訪, 視頻中, 一群人將超市貨架上的奶粉一掃而空, 然後將奶粉轉移到一個簡易倉庫。

這家簡易的倉庫位於悉尼的一個工業區, 記者走到裡面, 四周佈滿了貨架, 貨架上滿滿當當地擺著罐裝奶粉,

地面上還堆積著不少裹著塑膠袋的奶粉。 據報導, 這裡有“成噸”的奶粉。

此外, 記者還在倉庫裡發現了大量紙箱。 報導稱, 這些奶粉將會被倒賣到“中國黑市”,

然後再以離譜的高價售出。 而倉庫裡的人否認說:“這些不過是別的公司要海運的包裹, 我們只不過是暫時代為保存而已。 ”

一邊是空空如也的超市貨架和空手而歸的本地媽媽, 一邊是堆積如山的奶粉待發往中國……視頻一出, 引起了澳洲媽媽們的憤怒, 直指中國人“不道德”。

而這也不是澳媒第一次曝光瘋狂的中國奶粉代購了, 此前九號台也做過一期專門的報導, 而隨著媒體和社交網路上不斷曝光的“代購瘋狂事”, 當地人對華人奶粉代購的聲討之聲越來越大。

其實為了防止這種現象, 澳洲的超市也實施了限購措施, 但是, 這不僅沒有阻礙代購生意的發展, 反而使他們開始更瘋狂地囤貨。 超市經理指出, 這些代購者搶完一批換件衣服又會回來, 對此, 他們也無可奈何。

而隨著輿論的發酵, 瘋狂的奶粉代購引發的血案升級為“種族歧視”。

“你只是去一家商店買嬰兒食品,你就這樣受到攻擊,”當事女性十分委屈:“她(工人)幾乎告訴我們要閉嘴,要我們拎上東西就離開。”而且據悉,當事人的懷裡正抱著7個月大的baby。

1

瘋狂的海淘

同化妝品一樣,奶粉,是海淘的一個熱門品類。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和2016年,通過常規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兒配方奶粉,分別為20萬噸和22萬噸,而著名乳業專家宋亮表示,以跨境購、個人代購等海淘方式進入中國的產品估算下來分別為10萬噸和15萬噸,增速遠高於官方管道。

為什麼海淘奶粉受熱捧?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2008年乳業危機以來,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急速下跌,進口和海淘奶粉越來越受到新興中產階級的喜愛。在網上流傳的那張世界奶粉地圖中,中國還是“毒奶粉”的聚集地,而歐洲、澳大利亞的國家的奶粉被冠以“純淨”、“安全”等標籤。

但是,海淘奶粉真的就安全嗎?

2

海淘的風險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組把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6款海淘奶粉(分別是德國愛他美、荷蘭牛欄、美國的美贊臣和雅培、日本的明治和固力果)拿去送檢,結果6款海淘奶粉中有4款不符合中國嬰幼兒奶粉標準。

每個國家都有適用于本國國民的食品標準,在該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必須符合該國的標準。這不僅僅是出於貿易保護的原因,更有安全的原因。

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寶寶的口糧,更是如此。由於生長的環境和飲食結構等的差異,不同地區的媽媽和寶寶的體質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嬰幼兒奶粉中營養元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正是根據中國寶寶的體質設立的。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必須符合這一標準。

不同於進口奶粉(在生產時就做了調整,完全符合中國標準),海淘奶粉,比如上文中的代購奶粉,本是在當地市場銷售的奶粉,遵循的是當地市場的標準,它們通過“代購”這種灰色途徑,跨過了“中國標準”這一門檻,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也因此,這樣的奶粉,其安全性有待考證。對此,寶媽們可以多多留意一下配料表,資訊專家意見等。

除此之外,還需要警惕的是,海淘奶粉造假。不法分子正是看到了海淘奶粉的巨大利潤空間,動了造假的念頭。空罐回收,造假罐子,換上別人家的奶粉……加之物流環節無法進行落地監管,跨國產品追溯系統缺失,導致產品真偽難辨,無法追責,導致跨國造假利益鏈條叢生,令人膽戰心驚。而其中,個人代購是最無法監管的途徑,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避免?一個基本的判斷方法是看價格。那麼,一罐洋奶粉通過代購進入中國到底要加價多少?“真正從國外直郵的產品,本土採購價加上代購費、出關費、空運費、入關費、關稅、增值稅和賣家利潤等,價格也至少是原產地的兩倍。”一位專家說。

所以,寶媽們在買之前一定要算一筆賬,先去查查當地市場的價格,再估算一下到手的價格,看看合不合理,而對於那些價格過低的代購奶粉一定要提高警惕。

3

為中國奶粉生產企業點個贊!

猶記得前年春節期間,我們國人跑去日本瘋狂地搶購馬桶蓋,結果後來被曝出,馬桶蓋是中國人造的……

為什麼我們非得去搶外國寶寶的口糧呢?中國的奶粉真就那麼不堪嗎?

事實上,我們國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升!

這些年,國家對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監管簡直“喪心病狂”,月月檢,月月通報。

9餘19日晚間,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8月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抽檢結果,抽檢到的224批次產品全部合格。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7月份抽檢也是全部合格。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規範市場,國家快刀斬亂麻,出臺了“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將雜牌和貼牌產品肅清出市場。

再來看看我們的企業。一個個都憋著一股勁,嚴格自律,踏實做產品,踏實做市場……今天,飛鶴、三元、貝因美、澳優等一大批優秀的中國奶粉生產企業,已經站在你的面前。

且不管這些奶粉企業自強的路子是如何,是尋求國際化、反哺國內市場;還是堅守國內陣地、打造全產業鏈,它們的努力是真金白銀、實打實的,需要被肯定。

十年了,該站起來了,也已經站起來了。

“你只是去一家商店買嬰兒食品,你就這樣受到攻擊,”當事女性十分委屈:“她(工人)幾乎告訴我們要閉嘴,要我們拎上東西就離開。”而且據悉,當事人的懷裡正抱著7個月大的baby。

1

瘋狂的海淘

同化妝品一樣,奶粉,是海淘的一個熱門品類。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和2016年,通過常規貿易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兒配方奶粉,分別為20萬噸和22萬噸,而著名乳業專家宋亮表示,以跨境購、個人代購等海淘方式進入中國的產品估算下來分別為10萬噸和15萬噸,增速遠高於官方管道。

為什麼海淘奶粉受熱捧?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2008年乳業危機以來,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度急速下跌,進口和海淘奶粉越來越受到新興中產階級的喜愛。在網上流傳的那張世界奶粉地圖中,中國還是“毒奶粉”的聚集地,而歐洲、澳大利亞的國家的奶粉被冠以“純淨”、“安全”等標籤。

但是,海淘奶粉真的就安全嗎?

2

海淘的風險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組把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6款海淘奶粉(分別是德國愛他美、荷蘭牛欄、美國的美贊臣和雅培、日本的明治和固力果)拿去送檢,結果6款海淘奶粉中有4款不符合中國嬰幼兒奶粉標準。

每個國家都有適用于本國國民的食品標準,在該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必須符合該國的標準。這不僅僅是出於貿易保護的原因,更有安全的原因。

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寶寶的口糧,更是如此。由於生長的環境和飲食結構等的差異,不同地區的媽媽和寶寶的體質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嬰幼兒奶粉中營養元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正是根據中國寶寶的體質設立的。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必須符合這一標準。

不同於進口奶粉(在生產時就做了調整,完全符合中國標準),海淘奶粉,比如上文中的代購奶粉,本是在當地市場銷售的奶粉,遵循的是當地市場的標準,它們通過“代購”這種灰色途徑,跨過了“中國標準”這一門檻,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也因此,這樣的奶粉,其安全性有待考證。對此,寶媽們可以多多留意一下配料表,資訊專家意見等。

除此之外,還需要警惕的是,海淘奶粉造假。不法分子正是看到了海淘奶粉的巨大利潤空間,動了造假的念頭。空罐回收,造假罐子,換上別人家的奶粉……加之物流環節無法進行落地監管,跨國產品追溯系統缺失,導致產品真偽難辨,無法追責,導致跨國造假利益鏈條叢生,令人膽戰心驚。而其中,個人代購是最無法監管的途徑,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避免?一個基本的判斷方法是看價格。那麼,一罐洋奶粉通過代購進入中國到底要加價多少?“真正從國外直郵的產品,本土採購價加上代購費、出關費、空運費、入關費、關稅、增值稅和賣家利潤等,價格也至少是原產地的兩倍。”一位專家說。

所以,寶媽們在買之前一定要算一筆賬,先去查查當地市場的價格,再估算一下到手的價格,看看合不合理,而對於那些價格過低的代購奶粉一定要提高警惕。

3

為中國奶粉生產企業點個贊!

猶記得前年春節期間,我們國人跑去日本瘋狂地搶購馬桶蓋,結果後來被曝出,馬桶蓋是中國人造的……

為什麼我們非得去搶外國寶寶的口糧呢?中國的奶粉真就那麼不堪嗎?

事實上,我們國家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安全性已經大大提升!

這些年,國家對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監管簡直“喪心病狂”,月月檢,月月通報。

9餘19日晚間,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8月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抽檢結果,抽檢到的224批次產品全部合格。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7月份抽檢也是全部合格。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規範市場,國家快刀斬亂麻,出臺了“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將雜牌和貼牌產品肅清出市場。

再來看看我們的企業。一個個都憋著一股勁,嚴格自律,踏實做產品,踏實做市場……今天,飛鶴、三元、貝因美、澳優等一大批優秀的中國奶粉生產企業,已經站在你的面前。

且不管這些奶粉企業自強的路子是如何,是尋求國際化、反哺國內市場;還是堅守國內陣地、打造全產業鏈,它們的努力是真金白銀、實打實的,需要被肯定。

十年了,該站起來了,也已經站起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