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那些難忘的青春歲月

在築路的日子裡

文|毛紹科

人生的長卷在向遠方鋪開, 無論你是傷春悲秋, 還是留戀不舍, 都阻擋不了它前行的腳步。 獨自行走,

看沿途的風景, 經歷讓我們學會了欣賞, 學會了感恩, 學會了現實和自持, 也學會了安然生活……

到鹽店莊鋪路大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鹽店莊位於黃河大提內, 南面三公里就是河身。 我們的工棚搭建在村南一公里處的灘內河的堤壩南側, 用木棍做支架, 上面搭一層花油紙, 這就是我們的窩了。 北側隔河有大約一個五畝左右的空曠的平地, 已卸滿了兩米來高的白嘩嘩的石子兒, 還有淌著水的沙子。

當時我們是坐著農用三輪, 簸箕幾個小時, 晚上到的工棚, 剛到時工棚還沒有搭建完畢。 伙房正準備中, 我們又拐鹽店莊吃了燴面。

河灘的順河風不大, 可把花油紙刮得嘩啦啦通天響, 我們用土將同圍邊壓上, 每人整了一些堆在棚邊的稻草,

攤開, 鋪上被褲, 算是安家了。

晚上荒地野外的灘區, 只有風聲和卸水泥聲, 尤顯得空曠在無限延長, 有一點生機的便是不遠處磚窯上閃爍的微弱的燈光。

初來匝到, 出於新的環境, 三三兩兩搭夥走出工棚, 走在縱橫交錯的“田”字形灘田中, 或引元高歌, 或指指點點。 我們要鋪的就是這些簡易自然生產路。

身邊傳來蟋蟀的幾聲低鳴, 夾雜著南邊黃河水偶爾傳來的低沉的喔喔聲。 天有些灰暗, 月亮也躲在了雲層中, 形成了一個大光環, 娑娑婆婆有些朦朧。

第二天, 我們都起得很晚, 因為天下起了小雨, 老闆沒來。 大夥都在家為收秋種麥, 忙得不分黑夜白天一個多月沒得休息。 為了家中多一些自由開支, 灰頭土臉還沒來得及洗,

就來到了工地。 那時用民工地方少, 好不容易托親戚朋友打聽出哪兒要人, 就不顧一切, 甚至連工資也不談就奔了去。

“我日他姐, 下雨了。 ”“日他奶奶, 睡覺。 ”“別摸我, 滾”“看, 他想媳婦了。 ”……

低矮的工棚裡傳來粗俗的吵鬧和低劣的調侃聲和狂笑聲, 這也算我們民工枯燥時最快樂的一道風 景線 。

雖然是秋後, 可幾十個人擠在工棚裡, 還是有點燥熱的, 加上難聞的汗味和臭腳味, 整天閒不住的這幫傢伙, 大部分都睡不著, 只有幾個一給他說媒就粘上且不分男女廁所的, 打著鼾聲, 肢體寫著“大”字。

廚房就設在工棚的進口處, 那天早上做的什麼飯我也記不清了, 反正不好。 各人打好飯就在被褥邊緣吃, 有坐的, 蹲的。

“這是啥饃呀,

粘得跟x呀, 咽不了。 ”

“吵的什麼菜, 跟十八歲的差不多”

用粗野的話抱怨著, 最終還是吃完了。

雨下了大約三四天, 從第二天陸續就有人回家了, 因大部分家中還有一些農活的尾巴, 這兒又沒法開工。 回家需走三華里――打車――轉車――步行六裡。

天放晴了, 老闆向僅有的西三個手機打了電話,

再相互通知, 落黑時人基本都來了。 當然這時總少不了互相拿對方媳婦開玩笑, 這好象也是友好的問候。

這算是臨時工地, 工期也就一個多月。 盛水的水池, 是在地上挖出一個坑, 鋪上塑膠紙。 開工了, 好象有三個工程隊, 別看平時靜悄悄的, 此時吵雜聲、攪拌聲、鏟車聲、料車聲, 此起彼伏。

帶班的叫阿蒼, 說話有些結巴, 講話語速有點快, 往往說半句卡在那, 眼晴使勁地眨, 不過有時也挺豐趣的, 但不是那麼圓滑。

每條路都是先修支路最遠處, 修至有縱橫交點的地方, 再修另一支。 開第一條離料場大約三四公里, 上下班沒點。 天快黑的時候, 我們大夥問阿蒼,

“還有幾鍋料?”

他很乾脆, “讓我騎車過去停攪拌機。 ”

兩個小時下班後,我們和配料的人一碰面,才知阿蒼沒讓停攪拌,還趾高氣昂的站在旁邊,

“轉三圈放料,再來十鍋下班!”

不過也沒人與他理論,畢竟活兒不好找,當時也沒說上下班時間。

“阿蒼,眼不瞎你可怪恨哩!”

“阿蒼日蒙蟲(會飛的小黑蟲)――良心何忍!”這是老關為阿蒼定做的歇後語。在以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句話成了工人們的口頭蟬和某些人見阿蒼時的見面語,很是“火”了一番。

每當喜歡和他罵玩兒的人開玩笑,大家對著阿蒼哈哈大笑一陣。然後他咧開嘴,咋咋乎乎地追幾步老關,把眼一瞪,

“吃你的雞巴飯去,別回家晚了,看你綠帽子快成高頂盔了(文革中開鬥地主時一種用紙糊的高帽)!”阿蒼雖吐字不清,但也慷慨激昂。

老關是鹽店莊人,不太遠,每天吃在工地,下午下工回家。

工地也只有這時才有輕鬆粗俗的樂趣。

“哎,湊和著受吧!”這就是我們民工之間互相勸慰的話題。

活雖然累,晚飯後閑來無事,總會有幾個人一塊兒,慢著悠閒的步子,享受這兩三個小時的“人身自由”。

這天,濤小聲對我說:“我近幾天發現軍賓每晚總一個人悄悄出去,回來後總是面紅耳赤的,咱倆今晚跟蹤他,看看到底做什麼去。”

軍賓很少說話,大約一米五個頭,二十多歲,表像有點弱智,口齒不算很清楚,五官非常個性。我喊他綽號“孤膽英雄”。

晚上工棚外,出現了軍賓孤零零的身影,我與賓尾隨其後。他進入了數百米外的磚窯邊的小賣部,不一會手拿酒,一手拿一塊肉,邊走邊吃邊喝。快到工棚時,聽到路旁卟咚一聲,軍賓加快了速度。我已料到他扔了東西,我和濤用燈一照,草叢裡多了一塊未吃完的肉和未喝完的酒。

修路期間,三個工程隊有你追我趕的架式。我所在的隊兒,工程量大,進度也快,工程一包(即乙方)不斷給夥上不斷補貼肉,工頭老杜一見效果,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也不斷帶肉過來。不過老杜帶的肉大部分是沒放血的,不太好吃。老杜家有小型養豬場,也就百八十頭吧,有些工人和他開玩笑說:“豬要慢慢死,不然我們吃不及呀!”我們相信這是真的,只不過是以玩笑的形式說出來而已罷了。

由於是在黃河灘區,每天順河風從早刮到晚,從傍晚刮到天亮。風雖不大,但十多天后,給每個工人的嘴唇和鼻孔都刮裂了,鑽心得疼。都渴望有個口罩防護,離村有些遠,七八裡地,具體說不是遠,是累。當村有集會的日子,工頭在開飯時招呼一聲大家,“誰需要買什麼招一聲。”於是大家把需要的東西報給他,然後派個人去買,大多都是口罩、手套、襪子、最便宜的香煙等簡單的東西。連毛巾也很少有人買,洗過臉後大都用衣服隨便一叭兒拉。大家都把消費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於這兒是跨鄭州與新鄉的臨界,工人中間有幾部手機,因怕是長途,與家人通話時總得向北走一小段。要知道,那時是雙向收費的,打通了,往往都是長話短說,不跟比以前發電報要詳細些。

一個班下來,倒水泥的“孤膽英雄”閉上眼睛,躺在工棚外稻草工休息時,有人會提上他扔出米把遠,他大怒,這人開玩笑說:“我以為是一袋水泥呢!”然後會有人抬工扔來扔去,直至過癮了,大家才在哈哈大笑聲中散去。

工程進行一大半,便派我、軍濤和賓到靠黃河剛開工修的路面切伸縮縫。這兒離工棚最遠,我們開上農用三輪,帶上發電機和切割機前往。切割機切縫需用水冷卻切割片的,水箱下方有水的開關,賓把開關叫“水門”。

我和軍濤輪換切割,賓負責到黃河邊提水,我倆把水開關任務也交給了賓。其實這只是動指頭的事,為了逗趣,給他說“你管水門,我倆休不休息,由你掌握!”他還著實高興了一番。動不動幹著幹著,他就關水了,命令的口氣說:“我的水門關了,休息!”軍濤向他豎起大姆指,“大將風度,領導呀!”他也真把自已當領導,很是炫耀了一番。

幾天的輕鬆,給我們晚上也添了一些精神勁兒。晚風也增加了一些涼意,此時已從深秋進入淺冬了。“走,爺倆喝兩杯去。”我們是同村,論輩我是叔。軍濤提意,此時我也正思量著,只是怕他沒這個雅興。“好哩――!”

酒,高興時喝,鬱悶時喝,分別時喝,相聚時喝。一生喝過什麼樣的酒不記得了,都喝過什麼場合的酒不記得了。

半小時後,我倆坐在了北邊三四百米的小賣部裡。小賣部很簡陋,磚砌的櫃檯裡只簡單零散地放著些煙酒、手套、襪子之類的日常用品,用黃沙刷過的牆面上,佈滿了歪七八扭的用墨水寫的“備忘錄”。

我們要了個花生米,一個不是太好的菜(忘記是什麼了)和一瓶白酒。開始有點難以下嚥,兩杯下去這種感覺也漸麻木。只記得最近喝的迷迷糊糊的找不著北了,軍濤一直喊我哥,我拍著他肩膀使勁應著……

作者簡介:

毛紹科,男,1971年生於河南原陽。偏僻鄉村褲腿沾滿泥巴的農民,以文藝的態度看待世界,以鮮活的文字收藏生活。文筆擱淺二十餘載,2016年11月偶有作品發表。

兩個小時下班後,我們和配料的人一碰面,才知阿蒼沒讓停攪拌,還趾高氣昂的站在旁邊,

“轉三圈放料,再來十鍋下班!”

不過也沒人與他理論,畢竟活兒不好找,當時也沒說上下班時間。

“阿蒼,眼不瞎你可怪恨哩!”

“阿蒼日蒙蟲(會飛的小黑蟲)――良心何忍!”這是老關為阿蒼定做的歇後語。在以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句話成了工人們的口頭蟬和某些人見阿蒼時的見面語,很是“火”了一番。

每當喜歡和他罵玩兒的人開玩笑,大家對著阿蒼哈哈大笑一陣。然後他咧開嘴,咋咋乎乎地追幾步老關,把眼一瞪,

“吃你的雞巴飯去,別回家晚了,看你綠帽子快成高頂盔了(文革中開鬥地主時一種用紙糊的高帽)!”阿蒼雖吐字不清,但也慷慨激昂。

老關是鹽店莊人,不太遠,每天吃在工地,下午下工回家。

工地也只有這時才有輕鬆粗俗的樂趣。

“哎,湊和著受吧!”這就是我們民工之間互相勸慰的話題。

活雖然累,晚飯後閑來無事,總會有幾個人一塊兒,慢著悠閒的步子,享受這兩三個小時的“人身自由”。

這天,濤小聲對我說:“我近幾天發現軍賓每晚總一個人悄悄出去,回來後總是面紅耳赤的,咱倆今晚跟蹤他,看看到底做什麼去。”

軍賓很少說話,大約一米五個頭,二十多歲,表像有點弱智,口齒不算很清楚,五官非常個性。我喊他綽號“孤膽英雄”。

晚上工棚外,出現了軍賓孤零零的身影,我與賓尾隨其後。他進入了數百米外的磚窯邊的小賣部,不一會手拿酒,一手拿一塊肉,邊走邊吃邊喝。快到工棚時,聽到路旁卟咚一聲,軍賓加快了速度。我已料到他扔了東西,我和濤用燈一照,草叢裡多了一塊未吃完的肉和未喝完的酒。

修路期間,三個工程隊有你追我趕的架式。我所在的隊兒,工程量大,進度也快,工程一包(即乙方)不斷給夥上不斷補貼肉,工頭老杜一見效果,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也不斷帶肉過來。不過老杜帶的肉大部分是沒放血的,不太好吃。老杜家有小型養豬場,也就百八十頭吧,有些工人和他開玩笑說:“豬要慢慢死,不然我們吃不及呀!”我們相信這是真的,只不過是以玩笑的形式說出來而已罷了。

由於是在黃河灘區,每天順河風從早刮到晚,從傍晚刮到天亮。風雖不大,但十多天后,給每個工人的嘴唇和鼻孔都刮裂了,鑽心得疼。都渴望有個口罩防護,離村有些遠,七八裡地,具體說不是遠,是累。當村有集會的日子,工頭在開飯時招呼一聲大家,“誰需要買什麼招一聲。”於是大家把需要的東西報給他,然後派個人去買,大多都是口罩、手套、襪子、最便宜的香煙等簡單的東西。連毛巾也很少有人買,洗過臉後大都用衣服隨便一叭兒拉。大家都把消費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於這兒是跨鄭州與新鄉的臨界,工人中間有幾部手機,因怕是長途,與家人通話時總得向北走一小段。要知道,那時是雙向收費的,打通了,往往都是長話短說,不跟比以前發電報要詳細些。

一個班下來,倒水泥的“孤膽英雄”閉上眼睛,躺在工棚外稻草工休息時,有人會提上他扔出米把遠,他大怒,這人開玩笑說:“我以為是一袋水泥呢!”然後會有人抬工扔來扔去,直至過癮了,大家才在哈哈大笑聲中散去。

工程進行一大半,便派我、軍濤和賓到靠黃河剛開工修的路面切伸縮縫。這兒離工棚最遠,我們開上農用三輪,帶上發電機和切割機前往。切割機切縫需用水冷卻切割片的,水箱下方有水的開關,賓把開關叫“水門”。

我和軍濤輪換切割,賓負責到黃河邊提水,我倆把水開關任務也交給了賓。其實這只是動指頭的事,為了逗趣,給他說“你管水門,我倆休不休息,由你掌握!”他還著實高興了一番。動不動幹著幹著,他就關水了,命令的口氣說:“我的水門關了,休息!”軍濤向他豎起大姆指,“大將風度,領導呀!”他也真把自已當領導,很是炫耀了一番。

幾天的輕鬆,給我們晚上也添了一些精神勁兒。晚風也增加了一些涼意,此時已從深秋進入淺冬了。“走,爺倆喝兩杯去。”我們是同村,論輩我是叔。軍濤提意,此時我也正思量著,只是怕他沒這個雅興。“好哩――!”

酒,高興時喝,鬱悶時喝,分別時喝,相聚時喝。一生喝過什麼樣的酒不記得了,都喝過什麼場合的酒不記得了。

半小時後,我倆坐在了北邊三四百米的小賣部裡。小賣部很簡陋,磚砌的櫃檯裡只簡單零散地放著些煙酒、手套、襪子之類的日常用品,用黃沙刷過的牆面上,佈滿了歪七八扭的用墨水寫的“備忘錄”。

我們要了個花生米,一個不是太好的菜(忘記是什麼了)和一瓶白酒。開始有點難以下嚥,兩杯下去這種感覺也漸麻木。只記得最近喝的迷迷糊糊的找不著北了,軍濤一直喊我哥,我拍著他肩膀使勁應著……

作者簡介:

毛紹科,男,1971年生於河南原陽。偏僻鄉村褲腿沾滿泥巴的農民,以文藝的態度看待世界,以鮮活的文字收藏生活。文筆擱淺二十餘載,2016年11月偶有作品發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