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民的名義》熱播,而史上反貪第一人,不是朱元璋雍正卻是他?

廉政大戲《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 又引起一波關於反腐倡廉的討論熱潮。 以史為鑒, 當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 中國歷史上整治貪官最有效果的, 並不是“朝殺而暮犯”殺貪官無數的朱元璋, 也不是“抄家皇帝”連貪官子孫後代都不放過的雍正, 而是締造“貞觀之治”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可能有很多朋友不太服氣, 唐太宗沒聽說有什麼很嚴厲的懲治貪官的強硬措施啊, 怎麼能排反貪第一人呢? 我們可以來看效果, 朱元璋和雍正如此強硬的懲治貪官, 效果似乎不是很明顯, 明清兩代還是公認的貪污腐敗最嚴重的兩個朝代, 而“貞觀之治”卻恰恰是中國歷史上貪官最少的一個時期, 那麼唐太宗究竟又是怎樣做到這樣的吏治清明的局面呢?

重視自律和自省, 以身作則成為群臣表率

唐太宗繼位以後, 勵精圖治, 以史為鑒, 嚴於律己, 並鼓勵以魏征為代表的諍臣在身邊時刻監督自己的過失,

虛心納諫, 一旦有了過失會立刻自我檢討、深刻反省。 有皇帝以身作則成為榜樣, 各級官員也會紛紛效仿, 勤儉廉潔之風吹及大小官吏, 貪污腐敗現象就大大減少了。 下面有一個生動的例子:

貞觀八年, 廣州都督党仁弘被舉報大肆收受賄賂。 這是貪贓枉法的重罪, 依律當死。 唐太宗考慮到党仁弘已經接近七十歲, 又曾立下赫赫戰功, 且是秦王府舊部, 於心不忍於是免去了他的死罪。

但是唐太宗深知自己這樣做, 是帶頭破壞了大唐律法的威嚴, 定會在臣民中造成很壞的影響。 唐太宗決定當眾檢討, 他立刻召見了五品以上的所有在京官員, 沉痛地說:“我寬恕黨仁弘的罪行, 是擾亂國家法律,

有負上天。 為此, 我決定到南郊閉門思過三天, 每天只吃一頓素食。 ”

三天后, 唐太宗不顧群臣再三勸諫, 毅然下達了“罪己詔”, 口頭檢討不夠就書面檢討, 發至各州各縣, 佈告天下。 其中一段寫道“處置廣州都督党仁弘貪賄一案, 朕有三罪:知人不明, 用人不當, 一也;以情免死, 以私亂法, 二也;善善未賞, 惡惡未罰, 三也…..."

加強監察和言諫力度

光自己帶頭, 實行寬鬆的刑法, 仁政愛民這些, 如果沒有一套完備嚴密的廉政監察制度, 還是難以實現吏治清明的穩定局面。 於是唐太宗大幅增加了禦史和諫官的數量, 由於唐太宗自己帶頭虛心納諫, 重用禦史和諫官, 於是禦史和諫官的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 因此當時監察官不畏強權,

奮起肅貪彈奸成風。 貞觀一朝紀委的強大, 對於貪官污吏們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欲擒故縱標新立異的懲治貪官方法

據《資治通鑒·唐紀八》記載:貞觀元年(627年),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收受他人饋贈的絹匹, 事情敗露之後。 這位長孫順德不是常人, 乃是大唐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又是長孫皇后的叔叔。 唐太宗說:“順德如果能有益於國家, 我可以與他共用國庫財寶, 何必冒著風險貪受賄賂!”由於憐惜長孫順德立過大功, 唐太宗不忍心對他治罪, 只是在殿廷上公開賞賜絹布數十匹。 大理寺少卿胡演不以為然地說:“順德枉法受賄, 罪不可赦, 怎麼還賜給他絹匹?”唐太宗說:“他若有人性, 會覺得這賜絹的恥辱更重於受刑;如果他不知羞愧,

猶如一禽獸, 這樣的人殺之何益!”

另據《貞觀政要·論貪鄙》記載:貞觀六年, 右衛將軍陳萬福從九成宮趕赴京城, 違規取用驛站的幾石麥麩。 此事被告發, 唐太宗也沒直接處罰陳萬福, 而是在宮殿上賞賜他麥麩, 命令他自己背回家, 讓他感到羞恥。

唐太宗這樣處罰貪官,雖然有些黑色幽默,但絕非縱容貪墨。毫無疑問,唐太宗的用意是借此羞辱貪官,從而喚起他們的廉恥之心,以達到自我戒貪的目的。所以,唐太宗公開賞賜貪官,就是鞭笞他們的靈魂,讓他們知恥而悔過自新;如果他們恬不知恥仍舊貪贓枉法,將會被人視為禽獸,終究身敗名裂。

這個措施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貞觀時期,各級官吏都非常清廉。最難能可貴的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宰輔大臣傾心于治國理政,很少考慮經營家產,更沒想到以權謀私,除了法定的俸祿,他們沒有任何灰色收入。因此,他們的物質生活非常簡樸,甚至有些清貧。有史書為證:

岑文本任中書令(宰相)時,家裡房屋潮濕,毫無帷帳之類的裝飾。溫彥博為尚書右僕射(宰相)時,家裡窮得連一間正屋都沒有。等到他去世的時候,靈柩只好停放在旁室。魏征家裡原先沒有正堂屋,等到他生病的時候,唐太宗才知其家宅窘迫。戴胄做過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宰輔,等到他去世了,連個祭奠的地方也沒有。

給群臣上反貪”政治課“

貞觀二年,唐太宗在朝廷上極為嚴肅地對文武大臣說:“為主貪,必亡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貞觀四年,他又告誡朝臣們說:“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間發,心中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者。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性命,使子孫每懷愧恥也?” 。

唐太宗還曾對左右大臣說:“我曾講過,貪官們無不愛財,其實他們並不懂得應當怎樣愛財。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來說吧,俸祿都很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這豈是懂得愛財?划算嗎?”

唐太宗怕大臣們不明白,還用講故事的形式給百官講反腐課。唐太宗講:“春秋時代魯國有名宰相叫做公儀休,愛吃魚,成為一種嗜好。但他從不接受別人饋贈的魚,這樣他才能長久吃到魚。因為他不接受別人的賄賂,不用擔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魚。”

第二個故事載於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看過《大秦帝國》第二部的朋友一定還記得。說的是戰國時代秦惠王想攻打蜀國,卻苦於不知道到蜀國的路怎麼走。於是想出一條計策,命人雕刻五頭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後面掛著黃金。蜀國的人見了,以為牛拉屎能拉出黃金。蜀國國王貪圖黃金,便派出五位大力士將石牛拉到蜀國。這樣一來,就開闢了一條由秦國到蜀國的通道,這正是秦惠王所希望的。秦國的軍隊隨後而至,攻打蜀國,蜀國很快就滅亡了。

第三個故事載于班固所著的《漢書》,說的是漢代擔任大司農職務的田延年,徵集民間牛車3萬輛用來租賃生利。每輛車的租金原先為1000錢,田延年用欺詐手法增加至2000錢,共得6000萬,並將其中一半即3000萬錢私自吞沒。他在做這件事情時,他的冤家對頭眼睛正盯著他,在秘密搜集他違法亂紀的材料,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冤家對頭的掌握之中。於是田延年貪污3000萬錢的事很快被揭發了出來。大將軍霍光說:“先把他關到牢裡,然後交由大臣們公議處置他的辦法。”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害怕受到懲處,說道:“我有何面目入牢獄!”於是自殺身亡。

講完了這兩個故事,唐太宗感慨頗深,歎息著說:“像蜀國國王和田延年這樣的人,在歷史上真是數不勝數啊!現今我要以蜀王為借鑒,你們也應當以田延年為前車之鑒,不學他的樣子。”

唐太宗這樣處罰貪官,雖然有些黑色幽默,但絕非縱容貪墨。毫無疑問,唐太宗的用意是借此羞辱貪官,從而喚起他們的廉恥之心,以達到自我戒貪的目的。所以,唐太宗公開賞賜貪官,就是鞭笞他們的靈魂,讓他們知恥而悔過自新;如果他們恬不知恥仍舊貪贓枉法,將會被人視為禽獸,終究身敗名裂。

這個措施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貞觀時期,各級官吏都非常清廉。最難能可貴的是,那些位高權重的宰輔大臣傾心于治國理政,很少考慮經營家產,更沒想到以權謀私,除了法定的俸祿,他們沒有任何灰色收入。因此,他們的物質生活非常簡樸,甚至有些清貧。有史書為證:

岑文本任中書令(宰相)時,家裡房屋潮濕,毫無帷帳之類的裝飾。溫彥博為尚書右僕射(宰相)時,家裡窮得連一間正屋都沒有。等到他去世的時候,靈柩只好停放在旁室。魏征家裡原先沒有正堂屋,等到他生病的時候,唐太宗才知其家宅窘迫。戴胄做過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宰輔,等到他去世了,連個祭奠的地方也沒有。

給群臣上反貪”政治課“

貞觀二年,唐太宗在朝廷上極為嚴肅地對文武大臣說:“為主貪,必亡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貞觀四年,他又告誡朝臣們說:“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間發,心中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者。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性命,使子孫每懷愧恥也?” 。

唐太宗還曾對左右大臣說:“我曾講過,貪官們無不愛財,其實他們並不懂得應當怎樣愛財。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來說吧,俸祿都很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這豈是懂得愛財?划算嗎?”

唐太宗怕大臣們不明白,還用講故事的形式給百官講反腐課。唐太宗講:“春秋時代魯國有名宰相叫做公儀休,愛吃魚,成為一種嗜好。但他從不接受別人饋贈的魚,這樣他才能長久吃到魚。因為他不接受別人的賄賂,不用擔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魚。”

第二個故事載於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看過《大秦帝國》第二部的朋友一定還記得。說的是戰國時代秦惠王想攻打蜀國,卻苦於不知道到蜀國的路怎麼走。於是想出一條計策,命人雕刻五頭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後面掛著黃金。蜀國的人見了,以為牛拉屎能拉出黃金。蜀國國王貪圖黃金,便派出五位大力士將石牛拉到蜀國。這樣一來,就開闢了一條由秦國到蜀國的通道,這正是秦惠王所希望的。秦國的軍隊隨後而至,攻打蜀國,蜀國很快就滅亡了。

第三個故事載于班固所著的《漢書》,說的是漢代擔任大司農職務的田延年,徵集民間牛車3萬輛用來租賃生利。每輛車的租金原先為1000錢,田延年用欺詐手法增加至2000錢,共得6000萬,並將其中一半即3000萬錢私自吞沒。他在做這件事情時,他的冤家對頭眼睛正盯著他,在秘密搜集他違法亂紀的材料,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冤家對頭的掌握之中。於是田延年貪污3000萬錢的事很快被揭發了出來。大將軍霍光說:“先把他關到牢裡,然後交由大臣們公議處置他的辦法。”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害怕受到懲處,說道:“我有何面目入牢獄!”於是自殺身亡。

講完了這兩個故事,唐太宗感慨頗深,歎息著說:“像蜀國國王和田延年這樣的人,在歷史上真是數不勝數啊!現今我要以蜀王為借鑒,你們也應當以田延年為前車之鑒,不學他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