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辦鮑旗寨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西安市的區縣命名, 縣多以“古邑”命名。 如長安縣得名于“長安邑”, 戶縣得名於“鄠邑”;“區”則多以“古跡”命名, 如碑林區得名于“碑林”, 雁塔區得名於“大小雁塔”。 西安市東郊有個灞橋區, 史載:春秋時期,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稱霸西戎, 將滋水改為灞水(灞河), 並修“灞橋”, 因“古灞橋”在境內, 故而得名灞橋區。

【鯨魚溝】

灞橋區有一片在白鹿原上, 白鹿原古名“長壽山”, 《太平環宇記》記載:西元前770年, 周平王東遷之後, 原上出現白鹿遊弋, 故名白鹿原, 南北寬約10公里、東西長約30公里。 由長安區、灞橋區、藍田縣三家分而治之。 白鹿原中央有一條深溝, 名叫“荊峪溝”。 後來為了好聽“荊峪溝”轉音改名為“鯨魚溝”。 鯨魚溝將白鹿原一份為二, 南原名“炮裡原”, 因古代百姓在此伐木燒炭製造火藥而得名“炮裡原”。 北原名“狄寨原”。 相傳宋朝天聖年間大將狄青曾在此安營紮寨,

故而得名“狄寨原”。 狄寨街道辦就在狄寨原上。

【炮裡原】

狄寨街道辦就是原來的狄寨鎮, 對於狄寨的來歷, 還有另一種說法:西漢武帝置八校尉, 其中將白鹿原上的狄人組成長水校尉, 長水即今狄寨南側之荊峪溝。 西晉時即有狄人居此,

曾為軍寨, 故名狄寨。 宋朝時期稱:普賢鎮;明朝時期屬於咸寧縣稱:成市鎮, 為明清為咸寧縣八大鎮之一, 民國時期隸屬長安縣, 解放後設立灞橋區, 繼而隸屬灞橋區管轄。

【狄寨原】

狄寨鎮有個鮑旗寨村, 地處狄寨鎮以西約1裡路, 歷史悠久、民風淳樸,

村子不大, 只有兩個小組一千來人。 狄寨原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明朝初年, 朱元璋推行屯兵政策, 編制《魚鱗圖冊》, 丈量登記土地。 當時朝廷派鄧愈、湯和諸將屯田陝西, 今鮑旗寨一帶均為屯兵之地。 因元末明初久經戰火, 地廣人稀, 隨從潼關之東大量移民關中, 洪慶、狄寨原坡地一帶, 當時陝西有屯兵衛所28個, 簡稱陝西28衛, 本地為一處衛所, 村民聚集成村, 因衛所旗牌官姓鮑而得名:鮑旗寨。 清嘉慶《咸寧縣誌》記載為:包旗寨。 (豐鎬遺子/書文 ;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薄太后陵】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咸寧縣設29倉, 狄寨倉在城東南30裡,有狄寨鎮。 全倉居白鹿原, 統領二十五村, 有住戶2050戶, 人口11255人, 倉在狄寨鎮。 下轄村稱:鮑旗寨。 在狄寨鮑旗寨村西原有小廟名鐵塔寺, 又名掃瘡廟。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鐵塔寺 在鮑旗寨,創建失考。 有康熙、乾隆年間屢修維修的碑記。 相傳小兒的水痘的時候,家人執帚掃廟即可痊癒,故鐵塔上又名掃瘡廟。 鐵塔寺西有薄太后塚,本地人說鐵塔廟就是薄太后塚的陵廟”。 鐵塔寺在清末民國初年還廟宇高大,古柏參天,遠遠望去像一個小村莊,故稱“小村廟”。解放後,在廟宇遺址上設立了小村廟小學,也就是現在的62中。

【薄太后陵】

薄太后,史稱薄姬。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有算命先生對薄姬說:“你兒子講來能當皇帝”,這話正好被項羽部將魏豹聽見,魏豹正好有不臣之心,聽了大喜,隨取薄姬為妾,自稱魏王。後被韓信打敗,薄姬被漢高祖劉邦看重作為妃子,生兒子劉恒,後劉恒果然當了皇帝,即漢文帝。劉恒繼位後尊之為皇太后。因薄太后陵在漢文帝霸陵之南,故稱“南陵”。在鮑旗寨村西北約800米處,,又名“薄姬塚”。封土形似複鬥,高約24米,陵前現僅存有清代陝西巡撫所立石碑,上書“漢薄太后南陵”六字。

【呂後篡權】

“女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據《漢書外戚傳》記載:薄太后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漢朝劉邦稱帝后,髮妻呂雉被封為皇后。劉邦死後,呂後積極打擊劉姓皇族及勢力,先後扶植了兩位少帝劉恭和劉弘做傀儡,而將實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劉邦八個兒子當中,漢惠帝為呂後所生,淮南王劉長為呂後所養,齊王劉肥呂後誅殺未果,代王如意被呂後毒殺,梁王劉恢被逼懸樑自盡,淮陽王劉友被虐餓死,燕王劉建被殺絕後,只有薄太后的兒子代王劉恒得以保全。在劉邦還活著的時候,薄太后就不惜自殘容顏,攜子離開長安,遠赴封國,忍辱負重。繼而在呂後手中逃生,呂後死後風雲突變,攜王劉恒進京即位,即漢文帝,繼而為太后,則更令人對這位薄太后刮目相看。

【“白鹿原標誌碑”】

在鮑旗寨新村以西200米,頂端有不銹鋼雕成銀白色騰飛式白鹿一隻,這就是“白鹿原標誌碑”,碑身上有《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老師題寫的“白鹿原”三個鍍金大字。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5年6月4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鐵塔寺在清末民國初年還廟宇高大,古柏參天,遠遠望去像一個小村莊,故稱“小村廟”。解放後,在廟宇遺址上設立了小村廟小學,也就是現在的62中。

【薄太后陵】

薄太后,史稱薄姬。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有算命先生對薄姬說:“你兒子講來能當皇帝”,這話正好被項羽部將魏豹聽見,魏豹正好有不臣之心,聽了大喜,隨取薄姬為妾,自稱魏王。後被韓信打敗,薄姬被漢高祖劉邦看重作為妃子,生兒子劉恒,後劉恒果然當了皇帝,即漢文帝。劉恒繼位後尊之為皇太后。因薄太后陵在漢文帝霸陵之南,故稱“南陵”。在鮑旗寨村西北約800米處,,又名“薄姬塚”。封土形似複鬥,高約24米,陵前現僅存有清代陝西巡撫所立石碑,上書“漢薄太后南陵”六字。

【呂後篡權】

“女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據《漢書外戚傳》記載:薄太后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漢朝劉邦稱帝后,髮妻呂雉被封為皇后。劉邦死後,呂後積極打擊劉姓皇族及勢力,先後扶植了兩位少帝劉恭和劉弘做傀儡,而將實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劉邦八個兒子當中,漢惠帝為呂後所生,淮南王劉長為呂後所養,齊王劉肥呂後誅殺未果,代王如意被呂後毒殺,梁王劉恢被逼懸樑自盡,淮陽王劉友被虐餓死,燕王劉建被殺絕後,只有薄太后的兒子代王劉恒得以保全。在劉邦還活著的時候,薄太后就不惜自殘容顏,攜子離開長安,遠赴封國,忍辱負重。繼而在呂後手中逃生,呂後死後風雲突變,攜王劉恒進京即位,即漢文帝,繼而為太后,則更令人對這位薄太后刮目相看。

【“白鹿原標誌碑”】

在鮑旗寨新村以西200米,頂端有不銹鋼雕成銀白色騰飛式白鹿一隻,這就是“白鹿原標誌碑”,碑身上有《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老師題寫的“白鹿原”三個鍍金大字。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5年6月4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