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馬薇薇有才,比肖驍瘋,如果奇葩說在古代舉辦,他們定是奇葩王

辯論節目《奇葩說》熱播了三季, 新的一季又要開播了。 有人說, 那些辯手是當下中國最受矚目的一群“奇葩”, 說的是, 他們總有新奇想法,

又能辯證地自圓其說, 各個智慧耀眼。 但說到歷史上的“奇葩之最”, 還得數一千多年前的魏晉名士——竹林七賢。

提起他們, 眼前總會浮現出一群超凡脫俗之人:枕青石, 臥松崗, 或酣醉, 或撫琴, 飄飄欲仙, 放浪形骸。

竹林七賢, 在他們的年代, 或許被視為異類, 千年之後, 我們看清他們引領了一代風骨, 代表了魏晉風度。 在我看來, 若你喜歡怪人, 其實他們很美。

▲ 馮遠 竹林七賢圖

曾有人戲言, 嵇康幹什麼都能出名。 為什麼?因為他長得帥。

《世說新語》這樣形容他:身長七尺八寸(1米8左右), 風姿特秀。 傳說某人見到他的兒子嵇紹, 氣度非凡, “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王戎卻說:這是你沒有見過他父親而已。 可見嵇康容貌超群。

可就是這麼一位美男子, 卻“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 不大悶養, 不能沐也”, 懶散得很。

他平日喜歡打鐵。 在後園一棵茂密的柳樹下, 火花四濺, 叮叮噹當, 偶有路人來討, 他不收錢, 一頓簡單酒菜即是報酬。 他又引來山泉, 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 打鐵累了, 就跳進池子裡泡一會兒。

人們問他為何愛打鐵, 他笑而不語。 對他來說, 這是一種生命的改造, 一種關於人生隱晦的表達, 難以與旁人言說。

倔強的嵇康, 一生只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 拒絕司馬昭招安, 與當官的好友山濤絕交, 對前來討教文章的鐘會冷眼待之。 太分明的愛恨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

但又怎樣呢, 臨刑前他悠悠然彈了一曲《廣陵散》, 風一般從容。

阮籍話很少, 但愛用眼睛說話。 看到討厭的人, 翻白眼;看到喜歡的人, 黑眼溜溜, 名曰“青白眼”。

據說, 他的母親去世後, 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 但因為嵇喜是在朝為官的,

於是他也不管禮節, 當場給人家一個大白眼。 直到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 他才大喜, 正眼視人。

他是出了名的酒鬼, 常常到鄰居家的酒店吃酒, 醉了直接趴桌子上呼呼大睡, 連旁邊坐著貌美的老闆娘也毫不避嫌。

酒也成為他反抗權貴的武器。 司馬昭為了拉攏他, 想跟他結為親家, 派人上門提親。 阮籍一聽, 趕緊拼命喝酒, 一連60天, 天天爛醉如泥, 來人根本沒法向他開口。 司馬昭氣結, “算了, 這個酒鬼, 隨他便吧!”

眾人皆醉我獨醒, 眾人皆醒我獨醉, 到底哪個看得更透?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阮籍局部

說山濤不能不提嵇康。

當年一起在太學裡讀書,這哥倆曾共同標榜清高,表示一生不要涉足官場。

可山濤後來卻去了當官,還試圖舉薦嵇康,嵇康當即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高調絕交。

看著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譏諷,山濤默默不語。他覺得,走向山林,一味孤傲悲憤,沒有用。因為這個社會還在變壞,與其躲著,不如出來做官,也許自己能帶出一個好的風尚出來。

▲ 元·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局部

昔日好友自此殊途。嵇康打他的鐵,山濤當他的官,但其實誰都沒有忘了誰。

嵇康後來上刑場時,一對兒女抱著他的腿哭,他卻淡淡地說:山濤會把你們養大的,不要怕。山濤果真把他的一雙兒女帶大,還將嵇紹舉薦入仕。

後人常常贊山濤寬厚,批嵇康厚臉皮,但其實,能對山濤放心的嵇康未必不可愛,能和嵇康混一塊兒的山濤也未必不叛逆——沒人比他們更瞭解彼此。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山濤局部

向秀成為竹林七賢的時候,才20歲。

在這個以喝酒為主要日常的團體裡,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嵇康聊天,幫嵇康打鐵。在古畫裡,常看見有個年輕人在旁邊拉風箱,這人就是向秀。

夜裡,他還經常和嵇康整宿整宿地討論養生,事後專門寫文章紀念。

▲ 范曾 《向秀造像》

後來嵇康遭禍,向秀目睹他走向刑場的瞬間:“夕陽在天,人影在地”。大悲大痛中,向秀大徹大悟,最終入了淡泊之境,將餘生都寄託在了莊子上。

某日故地重遊,向秀作了一篇《思舊賦》,懷念那些紅塵作伴的日子。如果不是他,我們不可能知道竹林七賢故事,也會覺得那個亂世裡會少掉一些人的堅持。

▲ 邊莉娟 《思舊賦》手卷 局部

據說,劉伶是竹林七賢裡長相最醜的,但是他性格奇趣,不像嵇康和阮籍那麼悲憤,人比較幽默。

他平時愛喝酒,喝醉了常耍酒瘋得罪人,有一次就得罪了一位彪形大漢。人家提起砂鍋大的拳頭就要打他,他靈機一動,大喊:雞肋豈足當尊拳?

意思是,我這軟骨頭不是你砂鍋大的拳頭的對手。

人家哈哈大笑,放他一馬。

但說到劉伶最有名的事蹟,還是“裸奔”。有天朋友們去他家裡,見他赤身裸體,罵他沒有禮貌。他哈哈大笑: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怎麼跑我褲子裡來了,還說我沒禮貌?

那些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人,可能是最有智慧的人。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劉伶局部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二人有“大小阮”之稱。

小阮很好地繼承了大阮藐視禮法的作風。當時民間有個習俗,七月七日這天,大家都會在院內晾曬衣服。很多富貴人家,將貂皮大衣、綢緞被子全部掛成一片。阮鹹見狀,用竹竿挑著自己的粗布大褲衩,朝著富人家掛了起來。

▲ 近現代徐州籍書畫藝術家賀成《阮鹹曬布》

王戎在後世一直比較有爭議,倒不是因為他太有個性,而是因為他人比較愛財。

平日最大興趣,就是經商,跟夫人手執象牙籌數錢。侄子結婚他只送了件單衣,婚禮一結束就巴巴要了回來。

阮籍對他這一點頗有些“意見”。一次參加竹林聚會,阮籍當面笑他:這俗人又來壞我們的興致了。王戎卻不以為忤,反答:要是你的興致能被我這種人敗壞,那說明你的興致也沒啥了不起啊!

表面看是兩人針鋒相對,其實這反而是他們坦坦蕩蕩的證明。王戎不太介意別人瞧不瞧得起他自己。在那個時代中,他覺得唯有好好辦實事,才能對社會產生一點點改變。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王戎局部

這七個風骨脫俗的怪人,因相似而相聚,卻又每個人都活出了不同的故事。

他們彼此相知,卻也明白怎麼去完成自己:不在意彼此的看法,更不在意世界的看法。歸隱的去歸隱,當官的去當官,各自一路從“奇葩”活成了傳說。

原來所謂的奇葩,也可能只是比常人更懂得堅持自己罷了。

世界很複雜,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做法。坦蕩蕩做自己,人人都是賢人。

▲ 張大千 《竹林七賢》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阮籍局部

說山濤不能不提嵇康。

當年一起在太學裡讀書,這哥倆曾共同標榜清高,表示一生不要涉足官場。

可山濤後來卻去了當官,還試圖舉薦嵇康,嵇康當即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高調絕交。

看著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譏諷,山濤默默不語。他覺得,走向山林,一味孤傲悲憤,沒有用。因為這個社會還在變壞,與其躲著,不如出來做官,也許自己能帶出一個好的風尚出來。

▲ 元·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局部

昔日好友自此殊途。嵇康打他的鐵,山濤當他的官,但其實誰都沒有忘了誰。

嵇康後來上刑場時,一對兒女抱著他的腿哭,他卻淡淡地說:山濤會把你們養大的,不要怕。山濤果真把他的一雙兒女帶大,還將嵇紹舉薦入仕。

後人常常贊山濤寬厚,批嵇康厚臉皮,但其實,能對山濤放心的嵇康未必不可愛,能和嵇康混一塊兒的山濤也未必不叛逆——沒人比他們更瞭解彼此。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山濤局部

向秀成為竹林七賢的時候,才20歲。

在這個以喝酒為主要日常的團體裡,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嵇康聊天,幫嵇康打鐵。在古畫裡,常看見有個年輕人在旁邊拉風箱,這人就是向秀。

夜裡,他還經常和嵇康整宿整宿地討論養生,事後專門寫文章紀念。

▲ 范曾 《向秀造像》

後來嵇康遭禍,向秀目睹他走向刑場的瞬間:“夕陽在天,人影在地”。大悲大痛中,向秀大徹大悟,最終入了淡泊之境,將餘生都寄託在了莊子上。

某日故地重遊,向秀作了一篇《思舊賦》,懷念那些紅塵作伴的日子。如果不是他,我們不可能知道竹林七賢故事,也會覺得那個亂世裡會少掉一些人的堅持。

▲ 邊莉娟 《思舊賦》手卷 局部

據說,劉伶是竹林七賢裡長相最醜的,但是他性格奇趣,不像嵇康和阮籍那麼悲憤,人比較幽默。

他平時愛喝酒,喝醉了常耍酒瘋得罪人,有一次就得罪了一位彪形大漢。人家提起砂鍋大的拳頭就要打他,他靈機一動,大喊:雞肋豈足當尊拳?

意思是,我這軟骨頭不是你砂鍋大的拳頭的對手。

人家哈哈大笑,放他一馬。

但說到劉伶最有名的事蹟,還是“裸奔”。有天朋友們去他家裡,見他赤身裸體,罵他沒有禮貌。他哈哈大笑: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怎麼跑我褲子裡來了,還說我沒禮貌?

那些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人,可能是最有智慧的人。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劉伶局部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二人有“大小阮”之稱。

小阮很好地繼承了大阮藐視禮法的作風。當時民間有個習俗,七月七日這天,大家都會在院內晾曬衣服。很多富貴人家,將貂皮大衣、綢緞被子全部掛成一片。阮鹹見狀,用竹竿挑著自己的粗布大褲衩,朝著富人家掛了起來。

▲ 近現代徐州籍書畫藝術家賀成《阮鹹曬布》

王戎在後世一直比較有爭議,倒不是因為他太有個性,而是因為他人比較愛財。

平日最大興趣,就是經商,跟夫人手執象牙籌數錢。侄子結婚他只送了件單衣,婚禮一結束就巴巴要了回來。

阮籍對他這一點頗有些“意見”。一次參加竹林聚會,阮籍當面笑他:這俗人又來壞我們的興致了。王戎卻不以為忤,反答:要是你的興致能被我這種人敗壞,那說明你的興致也沒啥了不起啊!

表面看是兩人針鋒相對,其實這反而是他們坦坦蕩蕩的證明。王戎不太介意別人瞧不瞧得起他自己。在那個時代中,他覺得唯有好好辦實事,才能對社會產生一點點改變。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王戎局部

這七個風骨脫俗的怪人,因相似而相聚,卻又每個人都活出了不同的故事。

他們彼此相知,卻也明白怎麼去完成自己:不在意彼此的看法,更不在意世界的看法。歸隱的去歸隱,當官的去當官,各自一路從“奇葩”活成了傳說。

原來所謂的奇葩,也可能只是比常人更懂得堅持自己罷了。

世界很複雜,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做法。坦蕩蕩做自己,人人都是賢人。

▲ 張大千 《竹林七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